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青铜器发展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形成期、鼎盛期和转变期三个阶段.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在承袭商周礼器的基础上,开始向实用器过渡,并在器物造型、装饰纹样、地域风格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我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特征进行剖析,阐述其独特的设计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商周青铜器是青铜时代的鼎盛期,它的青铜艺术作为当时政治力量的化身和时代特征的标志,以刚利的线条、谨严的结构、稳重的造型及华美的装饰.向人们展示了当时那超越世间的神秘力量和狞厉恐怖的美。其工艺精湛空前绝后,代表了整个青铜时代的艺术成就。文章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特征的剖析,阐述其独特灿烂的设计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青铜器源远流长,其起源至少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商周青铜器,尤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是属于中国文物宝库中的瑰宝,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商周时代是中国青铜器发展史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时期。当时青铜器从贵族的日常生活用品,演绎为权利的象征,相处禹铸九鼎,以象九州,以后成为传国的重器,国家政权的象征。商代前期的青铜器礼器增多,花纹结构粗犷,  相似文献   

5.
沈家英 《文教资料》2009,(14):69-70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日用品在许多方面取代了青铜器,楚国漆器装饰纹样的造型与色彩尤为独特,本文对其造型与色彩的独特之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最为常见的纹样,学术界对其图案特征的分析多局限于分类标准的需要。饕餮纹具有鲜明的宗教文化特征:在其多变的形态下稳定与统一,与商周宗教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饕餮纹两侧配鸟纹,与目、眉构成神像,用以强化祖神文化。  相似文献   

7.
饕餮、饕餮纹文化在我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久远。饕餮纹在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及建筑瓦当上都得到大量的应用,其纹样变化莫测,含意丰富;饕餮的文化寓意在我国的历史中更是几经转变、褒贬反复。  相似文献   

8.
红妆家具的精美制作工艺与它独有的纹样息息相关.我们纵观整个工艺美术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开始,工艺美术一般主要是以纹样或雕刻作为装饰手段,无论从我国商周青铜器工艺或清代工艺美术,还是欧洲十八世纪的洛可可艺术,都有繁琐的纹样或雕刻作为装饰.红妆家具中的装饰纹样是非常具有当地特色的,任何一个图案的产生或许都是离不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变迁的,故一种纹样所代表的就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鸱纹在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造型和纹饰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易于辨认,鸱即猫头鹰,用它作为祭祀重器的装饰纹饰,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本文试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形尊、卣的艺术特征分析开始,通过青铜器社会中的功用以及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及商周先民思维习惯、社会风俗入手,分析一下形尊、卣的社会本质及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商周社会的宗教、礼仪、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青铜是一种由铜、锡、铅冶炼而成的合成金属,用这种金属铸造的器物称作“青铜器”.青铜器成熟于商而盛行于周,故史家又称商周时代为“青铜器时代”.商周青铜器主要用作战争武器,同时也大量用作礼器和饮食用具.在两周青铜器中有关邢台历史的,器物称作“邢器”,其中最早的邢器是西周初时的“麦尊”礼器.一“麦尊”的造型、装饰和断代据刘节《麦氏四器考》记述:传世麦氏之器共有四件,即“麦尊”、“麦鼎”“麦彝”和“麦盉”.此四器出土于何时何地?因无确记已不可考,唯知“麦鼎”一器原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礼乐文化发展到周代,达到了鼎盛。周续殷礼,祭祀在礼乐文化中有重要地位。祭祀活动不断发展,逐渐程式化、秩序化,成为一种象征。周代的礼乐文化具有象征性。这在周代的乐舞艺术和青铜艺术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2.
周原卜辞“来即”“更某服(司)”等词与周金文相似,为周人习语,所记祭天为周人习俗,说明卜辞中“王”指周王。四条册命卜辞记述周王在受封方伯典礼中祭天、祭殷先王及其配偶等。据楚简《容成氏》等文献,周受封为方伯与商后期国力衰退有关,商后期无法平定西方叛乱,不能对广大的外服地区实施有效统治.须依赖方伯势力维持旧有的政治秩序。在周由伯而王的过程中,除了武力,支持其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的还有日常政治活动中所建立的新话语体系.主要包括天命说及“文王之典”等。  相似文献   

13.
殷商易代之际,周初统治者为证明其所建新政权之合法性,极力宣扬以德得天下的理论,并从西周初期开始,逐渐构建起了“以德治国”的新的政治理念。传世典籍对此过程本有多方记载,在此则以相关文字从殷商甲骨文到西周金文的演化过程为基础,对西周早期“以德治国”思想的形成略作考究,以期从另外的角度更深入地研究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4.
商末周初,纣王无道,微子启数谏不听而率族奔周。在商灭亡过程中,以微为族称和方国名称的微氏家族、微史家族及微方、微国的称谓频频见于甲骨文、金文、史籍等。微子启作为商末微地的封君,与文献中的微氏家族和微方、微国在族源上有着极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商人的帝地位尊贵,虽非至上神,但在人神关系中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西周时期的上帝更上升为至上神,但人神关系与商代并不完全一致,并为以后的演变定下了基调;西周末期是周人的神权理论渐趋崩溃阶段;至春秋时,中国古代人与神的地位终于翻转,并对中国古史传说发生重大影响,当然这种翻转有诸多不彻底之处。  相似文献   

16.
湘江和渌水交汇区出土的24件青铜器,融合了中原与江南的青铜技术,其铸造与装饰工艺达到了很高水平,并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体现了商周时期这一地区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证明了湘渌交汇区域是湖南商周青铜文明最早萌发并高度发展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邢侯簋”为西周青铜器邢器之一 ,铭文内容涉及到周王对邢侯的“迁封” ,是研究西周邢国封建的重要材料。本文除对“邢侯簋”进行通释外 ,结合有关金文资料和文献记载 ,就邢国“迁封”有争议的若干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的全面兴盛是从西周开始的,而对周前的教育状况及其观念人们却难以把握,导致了许多教育思想在源头上的模糊不清。其实殷商教育体制的逐渐完善,为西周教育的全面铺开做好了准备。殷商时期出现了“习与性成”、“惟学逊志”、“敩(教)学半(教学相长)”、“法圣师古”、“学在生活”、“尊师重教”的教育理念,而这些理念无疑又是后来某些教育思想的源头,中国的礼乐文明也在商朝后期的周原上崭露曙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乐教的全面兴盛是在西周时期,但人们对在西周之前的殷商学校乐教状况的认识却有些模糊不清.任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殷商时期的铺垫,才造就了西周的辉煌.在记载殷商的历史文献中出现了“商人以乐造士”“殷人作乐于瞽宗,瞽宗殷学也”的文字记载,可见乐教在殷商时期就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从考证商代学校出发,继而考证其乐教场所、音乐教育内容,授乐者及“受众”,力图再现殷商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20.
《尚书》记载了从尧舜至春秋秦穆公时期帝王的蘑大政治事件,从中可以洞见周代人的天命观。周人的天命观上承殷商,对天命有着绝对的敬畏之心,同时周代天命观义注入了特有的忧忠精神,认为天命不可一味地相信。周人认为天命是以小民的意志为转移的。“德”是上天选择人间代言人的标准,而“德”的核心在于保护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