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教育现象学为教育智慧的养成提供了方法论。生活世界中的生活体验是教育现象学的方法论核心,是教育现象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教育智慧的养成有赖于对生活体验的探寻。教育现象学视域下教师的教育智慧养成机制包含通过“悬置”的现象学态度和诗化的语言追忆、描述“此刻”的教育生活体验,通过对教育生活体验的惊奇、教育现象学主题意义分析和洞见创造进行教育现象学“反思—还原”,教师智慧成长共同体等维度。基于教育现象学的教育智慧养成,应当成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的教育现象学,以对教育现象的反思为根本目的,在反思的过程中获得在教育实践中行动的机智。该研究以一个教育现象学文本为个案,经过文本写作、反思效力研究及对反思的反思三个研究阶段,展示出文本能够有效地把读者拉入到对某一教育现象的关注之中,继而推动读者对该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以期在教育实践中获得实际经验和教育机智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的教育现象学,以对教育现象的反思为根本目的,在反思的过程中获得在教育实践中行动的机智。该研究以一个教育现象学文本为个案,经过文本写作、反思效力研究及对反思的反思三个研究阶段,展示出文本能够有效地把读者拉入到对某一教育现象的关注之中,继而催动读者对该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以期在教育实践中获得实际经验和机智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探究现象学的实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教育现象学在行动研究中的适用性、可能性、价值与意义,并对深入到教育现象学的应用中的教育现象学写作与研究的方法、特征与意义做出了区分与描述。现象学不仅以其独特的价值与使命,为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提供汲养,其实证的科学之光亦照亮了真实的人的生活之路,为教育学研究真实的人做出了重要的方法论引导。教育现象学以生活体验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扎根于教育情境、面向实事本身、关注教育现象的意义等等方面,为教育行动研究的实践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于进入到实践层面的教育现象学的反思以及教师自身发展中的反思性文本的写作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5.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教育现象进行理性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教育现象学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为教学反思提供了新的反思视角,使得教学反思更加深刻、有效,使反思经历变得也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6.
反思教育本质问题研究,首先是评估其意义,然后看它是否还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教育本质问题近三十年的研究史是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的斗争史,教育本质问题研究的“第三条道路”是一种反思性实践路向,主要回答教育为了谁、学生和教师是谁、学生和教师所处的情境是什么、学生和教师的语言是什么、教育行动的性质是什么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极为常见,通过揭示幼儿告状意识的结构和告状行为体验的情境性内涵,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教育学反思。作为童年基本现象的幼儿告状行为,其背后充满着交织的矛盾:在遭遇困境的呼喊中,幼儿本身是“弱小”却又是“强大”的;在渴望被爱的表现中,师幼关系是“亲密”却又是“疏离”的;在守护内心的秩序中,告状行为既是对班级规则的“保存”却又是某种意义上的“瓦解”。以教育现象学理论来审视幼儿园告状行为的复杂性,有助于教师理解告状行为在幼儿自我建构中的成长性意义,最终提升教师的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8.
教育现象学是教育学众多学派中一个独特的人文视域,其从现象学哲学中汲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资源,但更强调人文性和实践性,它直面教育生活世界本身,去探寻“教育现象”(教育生活体验)的本质与意义.教育现象学不能用以解决技术性的问题,不把教育生活体验的意义变成实证主义的主题、理性化的概念、对象化的描述或抽象的理论,它旨在通过“描述教育生活体验——形成体验文本——组织焦点讨论反思”的研究框架,来探寻和理解教育生活体验及其意义,反思与教育相关的主题,从而促进教育者养成教育的敏感性与机智,发展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9.
教育现象学视域中的教育机智,有着厚重的理论渊源,它源于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智慧”的论述,得益于舍恩“反思性实践者”概念的启发,成型于范梅南对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关注.在无数的教育故事中,教育机智是教师对教育时机的敏感捕捉,是教师面对教育时机的巧妙反应,更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指向.教育机智的养成需要教师融入教育生活,积累教育理论,反思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践反思是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实现教师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厘清“反思”和“教育实践反思”的概念和意义,旨在使反思成为教育者的习惯和自觉,成为教育者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文化。分析和研究教育实践反思的策略,就是要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指导教育实践反思,解决教育实践反思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好“成事”与“成人”、“做人”与“为师”的关系以及“反思行为”与“反思意识”的关系,最终实现培养合格教师的任务和目标。教育实践反思的策略明确之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须将反思策略的指导性与反思路径与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样,反思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和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象学的哲学视角,在关于反思与原意识之间内在关联的现象学理解中,将对反思的根本理解推进到意识的领域,有助于探寻实践中的教师反思何以可能的问题.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提出“教师反思作为意识”这一种说法.“教师反思作为意识”意味着教师在教之中总是能够对自身“教的意识”的发生有着自觉、清醒的觉察,每当教师反思有所觉察时,教...  相似文献   

12.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显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小课题研究最普遍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由于近现代主客二分的认识论,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科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影响,教师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的普适性和工具性,忽视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鲜活性.现象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如现象学“面向事实本身”的精神、“生活世界”理论以及“本质直观”、“悬置”、“还原”等方法,为教师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现象学视野中的教师教育面向教育事实,回归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世界,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蕴和人性色彩,对当今的教师教育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影像叙事能提供给教师教育生活世界的真实体验和反思,使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本质形成最直观的把握与理解.本文运用教育现象学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影像叙事技术的“IRR”模式,即“浸润-还原-重构”.这种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教育世界真实的体验,使其对教育活动的本质形成最直观的把握与理解,能够提升其教育信念.为了验证“IRR”模式在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该文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开展了教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教育信念的课程理解、教育目的和师生关系三个维度上显著差异,在教育信念的学习指导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一、“科研型教育”提出的背景 1.起源于纠正学校的“非教育现象”。 “非教育现象”是指融入学校主流教育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损害了教育的本质内涵与意义的一种教育现象。因其具有隐匿性、普遍性,因此很难被人们认识,而被大众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认同,这种现象后的“非教育行为”对教育的负面影响持久而深刻。例如,全面的数量化教育,把教育的所有内容,从知识技能到个性品质都统统数量化、具体化,学校教育成了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待学优生和“差生”的不同态度,造成“差生”的学业失败和心灵创伤。有些教师“辛勤”地加班加点,频繁地进行应试练习,把教育看成是简单的应试之学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源于北美大陆的反思型教师教育理论日益受到我国教师教育界的关注。反思型教师教育是对技术型教师观和经验型教师教育模式的一种否定。它强调教师教育的核心应是培养教师对现有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反思加实践,教师不断地对教育理论进行解构和自我建构,从而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文主义者、继海德格尔后现象学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萨特 ,其哲学观和教育观是市场经济和商品消费异化人的产物 ,是对科技主义中“无人教育”的否定。在“存在先于本质”第一哲学原则下 ,萨特的教育个性化思想主张学生的自由选择 ,自我发展 ,自主生成 ,而反对社会和教师对学生的外塑。这对我国当前教育中学生、学校无主体性 ,无个性 ,“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状况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我们须吸取其精华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所用  相似文献   

18.
教育现象学视域中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实践主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技术理性的主宰下,教师教育违背了教育应有的人文特性.教育现象学为教师教育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人文视角.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成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教育现象学认为,富于教育机智是其视域下好教师的标准,引导教师保持教育现象学的生活态度,增强其对生活的敏感性并引导教师逐步形成反思力是培养好教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教育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审视与思考,有三个要素:一是反思过去,二是反思自己,三是批判性思考。教育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网络博客的兴起更是为一些教师教育反思的发表提供了很好的园地。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20.
教育本质探讨四十几年,至今不知“本质”为何物。原因何在,这固然同教育现象复杂、难以界定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把教育的本质问题变成了“教育应当是什么”这样主观的东西。这样定义教育的本质,与其说是在探讨教育的本质,不如说是在逐渐背离教育的本质。研究教育本质的诸学说自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悖论,首先它违背了唯物辩证法本质是客观的原理其次以教育的非本质属性代替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再次以对教育的定义性陈述代替了对教育本质的定义。因此,有必要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思路进行“拨乱反正”,反思我们目前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方法,找准教育本质的探讨方向,使教育本质的研究回到“教育是什么”的探讨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