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在WoS数据库被引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情况,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编辑之友》、《出版科学》、《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和《中国编辑》等7种CSSCI来源期刊被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7种期刊被WoS数据库引用论文共162篇,主要分布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05篇)和《编辑学报》(45篇),其他期刊被引论文极少。对162篇论文的时间分布、被引频次、下载量、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及论文主题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完善国家科委的《科技期刊学术类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本文对其中的指标和评估标准进行了研究,对期刊获奖情况、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情况、刊登论文被各类基金项目资助的比例等指标,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增加了篇均引文率、著者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比例、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数、他引率、即年指数、引用半衰期、性能价格比等指标。对于英文版的科技期刊,除了增加上述条款外,还需增加国际化的指标和评估标准:即国外编委比例、国外著者论文比例、国际性编辑部、国外发行、国际版权协议、网络和编排格式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学术期刊国际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调查与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探索上海学术期刊国际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对145种期刊2003年和2004年全年的版面进行了调查,还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以及由上海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编的《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进行了论文统计分析;同时,对123种学术期刊编辑部进行了了解。调查表明,上海的学术期刊编辑部对国际化、市场化的认识和实际起步均较早。在国际化方面,目前已有17种英文版期刊,正在向成为“国际性期刊”进军;已有55种学术期刊被国际数据库收录。依据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内涵,把学术期刊国际化进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准国际化期刊”,“国际性期刊”,“国际知名期刊”。然而,上海学术期刊整体上真正实现国际化尚“任重而道远”。在学术期刊走向市场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原靠拨款的期刊数的比例已下降到20.3%,而且有19个期刊经费实现完全自立(包括人员经费和办刊经费)。建议:①把学术期刊国际化纳入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并迅速制订学术期刊国际化度的评价指标;②应允许不同办刊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期刊编辑部向产业化迈进;但是,拨款加创收相结合的办刊模式目前仍是大多数编辑部(占64.2%)的有效模式;学术期刊具有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特点,主办单位仍应增加对学术期刊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Scopus网络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Seopus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的统计,发现截止2006年1月16日,共有340种中国科技期刊被收录.收录论文总数为333621篇。被收录最早的是1965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收录年(次)最多的是《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总共被收录33年(次)。收录期刊出版地区最多的是北京市,有169种。收录期刊所属学科最多的是数理科学与化学类。被收录期刊中创刊最早的是《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创刊于1887年。收录期刊的出版刊期以双月刊为主。有73种英文版中国期刊被收录,占21.5%;60种大学学报被收录,占17.6%。在被该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中,同时被美国EI、ISI网络数据库收录的分别为264种和58种;同时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分别为235、264和280种.  相似文献   

5.
对《工程索引》(EI)网络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978-2006年)进行了综合分析。截至2006年6月20日,共有458种中国科技期刊被该数据库收录,收录论文390963条。从历年收录量、收文数、期刊出版语种、期刊出版频次、主办者以及同时被ISI、INSPEC、CA、MEDLINE、MA、BP、SCOPU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库和CATPCD等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述中国科技期刊中英文双语出版发展情况,为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道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提出我国科技期刊中英文双语出版历经了兴起发展、发展转变和大型数据库集中数字中英双语出版的三个阶段,并阐述中英文双语出版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对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积极推动作用。【结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国内以期刊为主体的中英文双语出版逐步向中、英文版独立出版转变,当前中英文版双语出版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科技期刊个体中共存,共同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科技发展成果。【结论】中英文双语出版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有重要促进作用,大型数据库集中把中国优秀期刊优质论文实行中英文对照双语数字出版,是今后科技期刊中英文双语出版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人天科学研究》2013,(12):16-16
《软件导刊》自2002年创刊以,来期刊质量稳步提高,影响力逐步扩大。2013年10月,本刊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批准,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成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遴选期刊之一。《软件导刊》目前已先后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是核心期刊测评和论文统计分析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期刊的国际化之路 ——《癌症》杂志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为中国医学期刊的国际化提供借鉴。 【方法】 以《癌症》杂志为例,介绍了杂志在国际化道路上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探索中国科技期刊特别是医学期刊的国际化之路。 【结果】 《癌症》杂志自2010年变更文种为英文出版后,通过组建国际性编委会、聘请美国编辑、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等多种举措,使杂志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于2014年7月被SCI收录。 【结论】 在科技期刊国际化这条路上,相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老牌的中文期刊在传承历史的前提下,也可以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引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引用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91篇论文,从被引和施引作者、作者单位、研究主题、施引期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论文同时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引用情况进行了比较,从中了解《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被关注的程度、研究主题及相关学者等信息,发现引用和施引论文的学者及研究机构和施引期刊,建议增加论文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创建本刊英文网站,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吸引国外稿源,进一步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学术质量和学科领域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国外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是国外期刊发展的新动向,其主要特征是:用英文或多文种出版,通常由国际性的编辑委员会负责编辑、组织和发表来自世界各国的学术论文,以确保科技期刊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本文通过对国外科技期刊的稿源基础、编辑出版机构以及科技期刊的出版用语和国际化宣传、推广手段的考察,分析国外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的一般特点,探索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以更好地把握世界科技期刊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科技期刊国际化大环境下借鉴国际优秀期刊办刊经验,促进我国核科学技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方法】 使用2014《期刊引证报告》(JCR)和Web of Science,研究33种SCI核科学技术期刊的出版平台、出版周期和出版语言。分析了期刊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总自引率和统计年自引率、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力等指标。【结果】核科学技术期刊IF值、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力低。出版平台、出版文种、出版周期等期刊国际化显示度影响核科学技术期刊IF值,期刊定位、文献类型、稿源质量和自引率等也影响IF值。多文种期刊混刊论文有助提高其国际化显示度。【结论】中国核科学技术期刊需要融入世界知名出版平台,组约国际化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出版国际化专刊,落实国际化办刊措施,杜绝人为操控影响因子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2003年被引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的数据,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表的论文在2001~2003年被CJFD来源期刊引用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作简要的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所载918篇论文被引用了2787次,篇均被引次数为3.04,单篇被引最高次数33次。3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1.152、1.103和1.097。该期刊已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期刊出版事业研究领域重要的信息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在科技期刊国际化大环境下借鉴国际优秀期刊办刊经验,促进我国核科学技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方法】 使用2014《期刊引证报告》(JCR)和Web of Science,研究33种SCI核科学技术期刊的出版平台、出版周期和出版语言。分析了期刊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总自引率和统计年自引率、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力等指标。【结果】核科学技术期刊IF值、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力低。出版平台、出版文种、出版周期等期刊国际化显示度影响核科学技术期刊IF值,期刊定位、文献类型、稿源质量和自引率等也影响IF值。多文种期刊混刊论文有助提高其国际化显示度。【结论】中国核科学技术期刊需要融入世界知名出版平台,组约国际化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出版国际化专刊,落实国际化办刊措施,杜绝人为操控影响因子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4,他引:10  
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是指期刊走向世界,成为世界重要科技期刊,但不一定是英语化。科技期刊国际化是一种发展趋势,但是否国际化应该根据期刊的定位把握。以国际交流作为平台的务必国际化;以国内交流作为平台的无须国际化;以国内服务为主,国际交流为辅的,则应努力提高期刊质量,加大英文摘要的准确性和报道量。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主要注重于加强约稿组稿,实行国际化的同行评审制和网络化审稿,缩短论文发表周期,扩大期刊信息量,建立多元化的版本格局,进行资源整合,重视对外合作,提高论文的被引用频次,改观影响因子,加入国际大型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造就编辑人才,执行国际化的编排规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但对国家有关部门如何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和保障措施,更好地为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如何拓展我国科技期刊的国外市场,提高发行量和广告收益,如何减少稿件外流,吸引国外优质稿件,组约高水平论文在中国自己的期刊上发表,如何使中国的科技期刊国际化走向深入,打造我国自己的品牌科技期刊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中国需要办成几份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期刊,提高科技期刊的总体质量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加速器。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和编辑工作者的作用;主编是关键,稿源是根本,编辑出版是保证。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80年代初期起创办的一批英文版科技期刊,在对外宣传我国科技成果和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21世纪知识经济到来之际,国际上科技和人才竞争愈加激烈,迅速创办一批国际性科技期刊已是当务之急,对此,英文版期刊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创办国际性期刊,应该以我国优秀的科技成果为依托,实现论文的国际化和作者的国际化,应该聘任国际编委并实行国际化审稿,以体现期刊的国际水平.此外,还必须提高英语水平和缩短出版周期.经济保障也是实现期刊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综述《中国光学》自转型更名后的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办刊经验,旨在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光学》的创办背景出发,详细论述了《中国光学》打造精品期刊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吸引资源、充分调动编委及审稿专家的积极性、约请优质稿件、组织专刊、提升编辑水平、数字出版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结果】 经过初创期的快速发展,《中国光学》于2017年9月先后被EI、ESCI数据库收录。【结论】 坚持提高学术质量,树立精品意识,关注领域前沿,可以保证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应该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积极接触国内外知名数据库,采用数字出版和新媒体技术传播期刊,不断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7.
《科技广场》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出版,由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相似文献   

18.
《科技广场》2012,(6):2
《科技广场》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出版,由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相似文献   

19.
《科技广场》2012,(2):2
《科技广场》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出版,由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相似文献   

20.
《科技广场》2013,(10):F0002-F0002
《科技广场》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出版,南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