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似像似不像     
这两幅画.看起来完全是两码事,毫无共同之处。但是,且慢,仔细观察,两幅画却有7处相似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似像似不像@一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语言和认知的深入研究,语言学家发现语言符号并非只具有任意性,像似性也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本文试从英语词汇的音义像似与形义像似两个层面.讨论目前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像似性对英语词汇学习的指导作用,同时指出英语词汇有其像似性的理据及属性。  相似文献   

3.
像义词“似”的语法化历程一直是古汉语中研究不充分的部分。石毓智先生和江蓝生先生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是“似”究竟是怎样一步步语法化的?“也似”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梳理。通过对上古至公元十二世纪的历代文献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似”成为动词、副词、形容词词尾以及“也似”的形成伴随着语法功能的变迁,构词能力的增长,语义功能的虚化等要素。  相似文献   

4.
在对各类网络语言符号做了大量采集和统计后,曹进得出一个结论:100%的网络语言源自模因(Meme),符号与对象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像似性。在十类网络语言符号中,表情符号和谐音属于形象像似符号,其他八类网络语言"构词法"中,图式化倾向呈上升趋势。在社会时政语汇类、词义转换类、其他类、新造字/词类中,比喻像似符号居多。  相似文献   

5.
在对各类网络语言符号做了大量采集和统计后,曹进得出一个结论:100%的网络语言源自模因(Meme),符号与对象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像似性。在十类网络语言符号中,表情符号和谐音属于形象像似符号,其他八类网络语言"构词法"中,图式化倾向呈上升趋势。在社会时政语汇类、词义转换类、其他类、新造字/词类中,比喻像似符号居多。  相似文献   

6.
随着英语流行歌曲的广泛传播,对其歌词的研究也受到了更大关注,很多专家学者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歌词中的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分析英语歌曲表达中语音像似性的运用形式及特点。本文主要从数量、语音、标记、隐喻以及顺序像似性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英语流行歌曲中像似性表达方式,从而积极推动英文歌曲的创作和得到更高层次地提升。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作为单个语言符号时其能指和所指对象不存在必然联系,具有任意性和不可论证性,但是语言符号具有系统性,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必须以现有的语言体系为基础。所以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语言系统中大量的词汇在音义结合上会体现出某种规律,体现出音、义的对应关系,后人在继承和研究时就会把这一发现当作语言原本就有的内部规律,自然产生一种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像似性之间具有矛盾性的认知。笔者就英语新词翻译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像似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已经影响到翻译学领域,为翻译观念的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借鉴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解构、多元、不确定和重构等观念,笔者尝试提出了翻译的“像似性”标准,并探讨了实现“像似性”标准的途径——“对话交往”过程。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逝世后,我心里非常悲痛,总想画几张表现总理精神风貌的画。我青少年时期接触过几次总理,我又是画画的,总应该画出总理在我心中的形象吧。70年代,我应解放军画报社之约,画过几张老将军的像,象朱德、陈毅和贺龙元帅。这几张像我是很用功画的,效果也不错。但这几张像是靠几张照片和我平时看报纸、看新闻电影了解的一些形象画出来的,都没有直接见过被画。周总理逝世后,解放军画报社又邀我画总理像,这次我不只是注意选择照片,而主要还是想把总留在我脑中亲切又崇高的形象画出来。  相似文献   

1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像似性或者任意性和理据性的争论由来已久,直到目前仍然没有定论。本文从语言符号的微观角度入手,以构成人类概念系统的基本方位词为例,对英汉语料进行考察和对比分析,从而提出像似性虽然普遍,但归根结底只是任意性的补充。另外,语言符号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语言符号的性质会因为语言的差异而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1.
林彤 《小学生》2012,(12):51-51
一、儿童画教学之现状分析:现阶段儿童画教学可分为儿童写生画教学与创作画教学两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分类而教。传统的儿童写生画教学,其教材一直延续了从几何型入手的顺序,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带着画,引导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物体画像,教学方法较"成人化"和专业化的,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房子怎么画、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的一个冬夜,我狂奔过日本东京新宿繁华酌街头,寻找一个名字奇怪的私人美术馆,只为一幅画。 找到这家东京安田火灾东乡青儿美术馆时,再过30分钟就要闭馆了。满头大汗的我,急切地寻找,终于看到那面被一幅大画独占的墙壁。  相似文献   

13.
元代肖像画作品《忽必烈大汗像》与《杨竹西小像图》都重视写实,但两幅作品在创作目的、心态、手法以及创作主旨上所存在的差异,使得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与审美倾向,而这与宫廷肖像画家和在野文人肖像画家的身份以及学识素养、作品的创作对象有着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胡须像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0,(9):F0002-F0002
一画士写真既就,谓主人曰:“请执途人而问之,试看肖否。”主人从之,初见一人问曰:“哪一处最像?”其人曰:“方巾最像。”  相似文献   

15.
"不似之似"是中国画追求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形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国画重要的美学原则。在绘画创作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不似之似",是取得绘画理想效果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文中有画,画中生情中国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先民们通过一幅幅画来记事、表意、传递情感。比如"女"字,甲骨文的字形像一个屈膝跪坐的女子,娴静地交叠着双手;又比如"子"字,甲骨文画出来是一个手握棍棒的大人,造字的本意是用体罚的手段让孩子做算术。汉字演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在强化着"作画"思维,在我们今天写作  相似文献   

17.
以认知语言学像似性的几个基本原理为指导,探讨并总结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改进句法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英语句子时做到有据可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美术课堂。美术老师强调:为从小培养大家尊敬老人的良好品行,这堂课每人画一幅自己奶奶的像。"哇——太好了!""画奶奶还不容易……""多画几道皱纹,再把头发画成白色的,突出一下满口没牙的样儿,那不就是活生生的奶奶像吗!"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  相似文献   

19.
生活就像一桶方便面。外面画得你直流口水,尝尝里面,要多难吃就有多难吃。  相似文献   

20.
在诸多微文化中,短视频后来居上,且有包容其他微文化之可能,其突出优势在于制作和接收仅靠以手机为主的移动媒介即可完成,能绕开团队制作和文字能力的门槛,实现最大程度的大众化。人与短视频的交互是以“刷”为主的符号互动,落实于人的手指与屏幕的直接接触中。通常情况下,人们对短视频的使用是在小屏幕上完成的,调用了触觉、视觉和听觉三种感官,是一种近距的视听接收。对互联网传播平台的依附性,决定了人们能刷到的短视频在相当大程度上是被限制和计算的。短视频要获得更高的传播力,需要在调用视觉像似符的基础上,充分拓展听觉像似符以制造在场感,同时也应具备嵌套性特征,能在有限的视觉空间和极短的时间内引发人们的兴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