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丽霞  朱鸿 《图书馆杂志》2011,(8):95-96,113
对《海宁图书馆藏金石拓本》所收之金石文献作梳理分析,论述了海宁法帖碑拓之源流、特色及其补正、裨益于地方文化的史料与文献价值,探讨了利用传世拓本服务于当代地方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近日于《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中读到两方僧志,一方编号为贞元111,另一方编号为会昌034,前者志题署为《唐故禅大德演公塔铭并序》,后者署为《唐故禅大德演公塔铭》。其中贞元111号墓志系据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补遗》迻录,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67、陆心源《唐文续拾》卷4亦收。会昌034号墓志乃据周绍良先生自藏拓本录文,此志拓本除周绍良先生所藏外,似未见诸其他著录。杨叶撰、刘钧书之《唐故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通过对邓拓本人的研究及对《燕山夜话》的研读,论述邓拓和《燕山夜话》诠释的副刊理念,提出“副刊是新闻与文学的结合”这一观点,并通过引证对这一观点进行基本阐述。  相似文献   

4.
2016年4月,故宫博物院购藏《旧拓萧思亮墓志》一件,剪裱册,蝴蝶装,凡九开半,每开八行,行九字。半开纵18.9厘米,横8.3厘米。孟昭臣题外签,柯昌泗题内签。李东琪、赵魏、朱铸禹题跋三段,赵楫观款一则。钤"同龢获观""谨庭珍秘""成亲王""赵氏凡夫""妙鉴斋"等鉴藏印十七方。该拓本纸墨沉古,拓工细致,为各期清拓所不及。在《校碑随笔》《增补校碑随笔》《善本碑帖录》《碑帖鉴定》等书中所记该墓志原有考据的基础上,另选"县""惟""君""谍""写""封""材""第""性""屺""古""逾"等字进行比校,大多存字完好,与清拓泐损可谓天壤之别。结合清初《金石文字记》《金石录补》《铁函斋书跋》《大瓢偶笔》等有关文献记载进行分析,《旧拓萧思亮墓志》当为明末拓本,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该墓志出土则在晚明时期,从而验证了朱铸禹先生1979年题跋中委婉提出的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5.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关于<峄山碑>从"榻"到"拓"的记载,反映了拓本演变的三个阶段,说明拓本始于唐代.  相似文献   

6.
《墨子》引《诗》凡11节,称书名者5次,称二级篇名者5次,称三级篇名者1次.着重对此11节《诗》进行校勘,并作疏解,间有发现前人疏漏者,为之补正.  相似文献   

7.
内江市档案馆珍藏有一幅《曾达一墓碑拓片》,是笔者1986年在沱江乡梁坝村曾达一墓碑所拓。当时该墓碑和石刻文字完好,所以拓片字口清晰,文字无损,是曾达一墓碑的唯一拓片和初拓本,具有很高的档案文献价值与文物价值,被列为馆藏珍品。2009年内江市档案局、内江电视台联合拍制《档案锁春秋,兰台丰硕果》专题记录片时,  相似文献   

8.
徐乃昌旧藏清光绪拓本《龟兹刘平国刻石》属于刻石之第一期拓本。拓本天头处存有刘富曾过录的施补华《刘平国碑跋》,过录本题跋同诸种刊本题跋在文本内容方面存有较大差异。拓本地头处存有蔡源清过录的刘贵曾对此刻石的研究,其内容为据四分术推算刻石中"八月朔日"为"甲戌"的详细过程。此外还有陈大镛的一则题记。拓本中所见诸跋皆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同时,拓本也可为徐乃昌与刘富曾、蔡源清、陈大镛的交游研究提供新证。  相似文献   

9.
江曦 《图书馆杂志》2006,25(9):77-78
《中国丛书综录》(以下简称《丛综》)为治传统学问所必需之工具书,以其实用性、全面性和权威性为学界所重。然因种种原因,仍有一些纰漏,故后来有阳海清《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一书,对《丛综》作了不少补正。近来笔者亦发现舛误若干,为《中国丛书综录补正》所未及,因考校于下,聊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好太王碑及大连图书馆收藏的《好太王碑》拓本,对大连图书馆馆藏《好太王碑》拓本进行了释读与鉴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丛书综录》补正八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丛书综录》是集中国丛书之大成,分类合理、检索方便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包括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41个大型图书馆所收藏.又有阳海清先生《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一书,博采众长,订正遗误千余种.两书配合,研究、整理、使用古籍必不可少.笔者在整理馆藏古籍时,把馆藏近五百种丛书与上述两书仔细核对,发现了一些《综录》及《补正》未收或子目互有出入的情况,虽区区数种,然对利用者或有所裨益,遂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史浩《鄮峰真隐漫录》的编定时间并非“不详”,而是可考定为绍熙二年(1191年)春夏之交;也难称“收文详尽”,袁桷《跋外高祖史越王尺牍》中即保留史浩集外尺牍一则,可补《全宋文》之缺.该集在史氏家族的文献保存、浙东地方文化的传承及作为文学艺术的研究资料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清中期《孔宙碑》拓本为珍贵的字资料,其修复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通过《孔宙碑》拓本修裱实例,介绍了具体的修复和保护方法,总结了拓本物修复保护的一些体会。[编按]  相似文献   

14.
宋词中互见之作多达数百首,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及其所撰《宋词四考·宋词互见考》多有考辨,其成就为举世公认,我辈后学实难望其项背。近阅《全宋词》,发现其中有些互见之作本可考定词主,似不应于两人名下俱收之。有些互见词,《宋词四考》中本已判定是非,然《全宋词》中仍然两处收录。近又承唐圭璋先生的高足王兆鹏教授惠借其新发现的、原藏台北中央图书馆的明抄本《天机馀锦》复印件,其中亦有可补正《全宋词》存疑  相似文献   

15.
产生于元末明初的《南溪笔录群贤诗话》,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部分文字可补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之缺.据现有文献,该书最早刊刻于明正德五年,分前、后、续三集(卷).《四库全书总目》、《天一阁进呈书目》等所谓二卷本,实为三卷本之残本;《四库存目丛书》影印三卷本残本却标为二卷本;《千顷堂书目》所言四卷本,亦当为三卷本.  相似文献   

16.
邵天松 《图书馆杂志》2012,(6):92-94,91
周叔迦、苏晋仁点校《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关于该书的最好校注本。今取韩国湖林博物馆藏宋咸平元年刻本残卷《法苑珠林》卷八二与之对校,补正其中若干校点问题,从中可窥刻本残卷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7.
晁补之《鸡肋集》为晁谦之于其死后编刻刊行,然今发现其卷六十四之《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石君墓志铭》一文实并非晁补之本人所作,据清方履篯撰之《金石萃编补正》卷二之《宋故太常少卿石公墓志铭》碑文,当为晁补之岳父杜纯所作之文,今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8.
许谦与《读四书丛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谦是元代北山学派的四书学大家,其代表作为《读四书丛说》八卷.该书对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奥者白之,约者畅之,要者提之,异者通之,画图以形其妙,析段以显其义.至于训诂名物之缺,《考证》补而未备者,又详著焉".在义理阐发上大致沿袭朱熹之说,虽然于《四书章句集注》训诂名物之缺多所考订,却又渐流于章句训诂,表明了元代中后期北山学派学风的一种转变.  相似文献   

19.
尹雪萍  高健 《兰台世界》2017,(10):122-124
《裴岑纪功碑》自重现世以来就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其作为珍贵的史料,填补历史空白的作用当之无愧。但是针对石碑本身仍然有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尤其是碑文拓本纷繁复杂,以及各家著述对碑文记载的差异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在此将结合现有的文献材料以及不同的拓本对碑文加以考证,力求还碑文原貌,并对造成这一现象之原因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清代金石学发展迅猛,黄易为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山东博物馆藏《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为清稿本,是目前所见研究黄氏金石收藏,尤其是古代铜器铭刻方面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清代金石学发展的重要资料。由于拓本集流传日久,在黄氏之后经过了很多学者的题跋和考释,其收藏和流传情况不甚明晰。本文通过对《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中黄易以后的题记情况和递传顺序进行分析,对九皋、杨铎、黄咸宝、丁彦臣、匡源、李山农和李家恺等金石研究学者进行考述,厘清《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的流传经历,进而梳理出清代山左金石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