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挤法杨式:一臂屈于胸前,另一手扶于屈臂手的腕内侧,两臂同时向前用力。要求:两臂撑圆,低不过胸口,高不过肩,劲力上做到挤在手背。陈式:两手同时将绷劲交叉向外掤出纭敖?钢捣碓”中虚步撩掌即为挤。要求:两掌要有合力,前挤之中有后撑之力。吴式:一掌心向上,另一掌心向下扶于其腕。弧形平圆前伸。要求:划弧前挤。武式:一臂呈弧形,斜竖于同侧胸前,掌心斜向外,手腕与肩平,另一手在另,手胸同侧,高与胸齐,掌心斜向外,两手合力前推。要求:两手合力向前挤,保持手与胸的距离无大的变化。孙式:一掌心向上,另一掌心向下扶于其腕,由下向里向上向前…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11挑掌杨式:侧掌自下向上屈臂挑起,掌指向上。要求:指尖高不过眉、肘不贴肋,虚腋。孙式:侧掌自下向上屈臂挑起至耳门旁,掌指向上。要求:指尖向上,掌心贴近耳门。肘尖下垂,不贴肋,虚腋。吴式:侧掌自下向上屈臂挑起,掌指或大拇指尖向上。要求:臂自然伸直,力达指尖。武式:陈式无明显挑掌动作。12架掌杨式:手臂内旋自下向前上架在头侧上方,掌心向外。要求:臂保持弧形,高过头。孙式:手臂内旋自下向前上架在头前额天庭处,掌心向外。要求:手背贴近额前,臂呈弧形,坠肘。武式、吴式、陈式除各自掌形不同、高低幅度略异外,基本相同。(完)不同…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7搂手杨式:一掌经腹前弧形由异侧髋前向同侧髋前划弧。要求:以腰带手划平圆。陈式:一掌经同侧脸颊外旋弧形向下划弧。要求:臂有缠丝劲力,在旋腰转脊带动下完成。吴式:一掌经腹前膝上弧形另侧平圆划弧落于膝旁。要求:指尖朝前,以腰带手划平圆。武式:一掌随转身落于腹前后向膝前搂过。要求:用同侧胸控制手的运动。孙式:一掌随转腰向异侧髋前平抹划弧。要求:掌随腰转弧度不宜过大,收手髋前。8杨式:两掌弧形经体前上下交叉划圆。要求:两臂松沉不可僵硬,以腰带臂。两腕内外旋翻手腕,高不过眼,低不过腹。陈式:两掌弧形经体前上下前后交替…  相似文献   

4.
第六节 圣人送书 动作: 1.双手上捧:两臂弯曲,经腹部捧于胸前,双手掌心向上,指尖相对,掌距胸前约20厘米(图24)。 2.翻手合掌:左臂缓缓内旋向上翻转,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肘尖向后,靠近肋下;同时,右臂向下,顺时针旋转,掌心向上,指尖向前。两掌心相对,相距约20厘米(图25)。 3.单臂远送:上体略左转,右臂伸直远送,掌心向上,指尖向前;同时,左臂屈肘后顶,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贴于左肋旁(图26)。  相似文献   

5.
一、手型l.掌。五指自然伸展,虎口撑圆,掌心略内收,成凹型。掌指向上,掌心向前为立掌。掌心向上,为仰掌。掌心向下,为附掌(图1)。2.拳。四指向内卷屈,拇指压于中指、食指的第二关节上(图2)。3.勾。五指指尖向内内拢,屈腕(图3)。二、手法1.搂报:教法提示:右转举臂~屈臂下按~左搂右报~左转举臂~屈臂下按~右搂左推。(1)右转举臂: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头正,虚领顶劲,立项,松肩沉肘。周身放松,意念集中。准备式做好后,接着提起左脚向左平行开步,与肩同宽;随之,身体右转,右手外旋,向右侧上方举起,与肩同高,掌心向上,掌指斜向石,左手屈臂抬起,手…  相似文献   

6.
第三十八式上步七星(上步骑鲸)此式突出头、肩、肘、手、胯、足,构成的姿势谓之上步七星动作,(形如骑鲸),故取此名。第一动右掌前掤左掌指尖向前伸,左脚尖向左转向正东,右掌以食指引导向前伸,弓左膝,重心移到左脚开右脚跟成左弓步。目视右掌食指尖,意在右掌心(图154)。第二动两掌上掤右掌以食指引导,沿左臂下往前舒伸。两腕交叉,腕与肩平,右掌在外,掌心朝左,指尖朝上,同时,立腰、松右胯,右脚向正前方迈出,脚跟着地,成一字步,重心集于左脚,目视右食指尖,当两腕交叉后,目再由两掌中间向前方平远视(图155)。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9双分掌杨式:两掌十字交叉合抱于胸口前,向左右弧形旋臂分开,掌心朝外,腕与肩同高。要求:两臂成弧形,不可直臂高举腕过头顶。陈式:两小臂十字交叉合抱于胸口前,向左右前上方弧形旋臂分开,沉腕立掌,掌心朝外,腕与肩同高。要求:沉肩坠肘,旋膀转腕,双手都逆缠丝。吴式:两掌十字交叉合抱于额前,向上向左右弧形旋臂交侧掌分开,掌心朝外,腕与肩同高。要求:两掌有向下劈意。武式:两掌相对合抱于胸前,向左右平行分开,掌心朝外,腕与肩同高。要求:两手虎口手背两肩有相吸相系感。孙式:两掌心相对合抱于胸前,两掌间与脸同宽,向左右平行分开,掌…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 6撤步推掌:右脚向后落地撤步,重心随之移向右腿并屈膝,成右实左虚,上体右转;同时,左掌向前经右掌上方推出,腕与肩平,掌心斜向前,臂微屈;右臂屈肘收于腰间,右掌收落至右腰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前;眼视左掌(图71)(左倒卷肱定势).  相似文献   

9.
[预备式]同第一手的"预备式"。(图6-1)[动作过程] 1、回收腰侧:两臂同时边外旋边弯曲,两掌沿大腿上方缓缓收至腰部两侧,掌心朝上,指尖朝前。(图6-1、6-2) 2、两臂平举:两臂徐徐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微下垂,两手均掌心向上,指尖朝前。眼平视前方。(图6-3)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 九、手挥琵琶 1 落脚落掌:左腿屈膝,右脚后落踏实,重心偏于左腿;右掌向前下落体前,腕与肩平,掌心斜向下;左掌向后、向左收于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右掌(图62).  相似文献   

11.
第四手拨云手(拨云观日)预备式:同第一手的预备式。(图4-1)【动作过程】1、两臂平举:同第二手的“动作过程”1。(图4-2)2、向左云手:左掌边略内旋边向左侧立圆划弧,掌心向外,掌指朝上,手腕与肩同高,至左侧时左臂自然伸直,肘微下垂;同时右手向左、向下经腹前立圆划弧,掌心向下,掌指朝左,置于左肋前方;两腿不动,上体随之略左转。眼随左手而动。(图4-3,4-4)3、向右云手:右掌边略内旋边向上、向右立圆划弧,掌心向外,掌指朝上,手腕与肩同高,至右侧时,右臂自然伸直,肘微下垂;同时左手向右经腹前立圆划弧,掌心向下,掌指朝右,置于右肋前方;两腿不动,…  相似文献   

12.
指尖向上,掌心向外,右腹左逆旋转双掌收回至腰间,掌心向上,指尖向前(图1)。 4.左脚收靠右脚内侧后向左前方以45度角迈出成左弓步。双掌心向上向前平伸直,与肩同宽(图2)。 5.双掌握拳、吸气三次,拳随吸气收紧后,双拳回收,身体缓缓后  相似文献   

13.
1掌的做法杨式:五指自然微分,手指向掌心侧微曲不伸直,指肚微向手背撑张,虎口撑圆,掌心内凹。要求:掌要自然伸直,掌心微含空,形如荷叶状。感觉用意时两手指手心有热胀感,前臂有水银贯注感。陈式:大拇指指根向小拇指指根相合。大拇指尖后仰,并与食指分开。其余四指微微分开自然伸直,指尖向后弯曲,五指相错成螺旋形。要求:五个手指指根相合,手指微伸直,螺旋错开,形如瓦楞。可以感觉到大拇指根,四个手指肚及掌心有热胀感。吴式:大拇指与食指分开,其余四指微分开指尖向前。要求:大拇指与食指分开虎口撑圆,其余四指微分开的距离比杨式小,指尖向前…  相似文献   

14.
(六)搂膝拗步1.左掌下按在掌以小指引导掌心逐渐翻转,向左前(正东方)下按,以左臂舒宜为度,落至与左胯平齐时掌心朝下,指尖朝正东;同时右腕松力,提在右耳旁,掌心朝内,指尖向前。视线带动上身随左掌食指尖向左转,左脚向左前移半步,面朝东,脚跟着地(图1)。用法:如对方想用右腿踢我左腿,待其刚刚提膝时,我即以右掌掌心轻扶在他右膝盖上面,但不可用力去按,如果对方右腿仍使劲硬踢,他便会倒退出去很远。2.右掌前按右掌自右耳旁以无名指尖引导向前(正东方)按出成立掌,掌心向外,指尖向上,拇指竖立,指尖遥对鼻尖,腕…  相似文献   

15.
武林儒生 《精武》2007,(3):19-19
10.双撞掌有脚向前上一步成为右虚步,同时左掌向前翻臂扇掌,高与肩平,掌心向外,拇指侧向下;右掌屈臂于面前,掌心向左,食指尖向上,目视右前方(图17)。左腿支撑身体,右腿屈膝上提,脚尖外展;左掌里旋屈臂上托掌,掌心向后,拇指侧向左;右掌外旋稍前按,掌心向前,手指向上,目视左掌(图18)。  相似文献   

16.
1 勾型做法杨式: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要求:掌心含空,五指不可用力。掌心可容一小球,勾顶和腕关节处无绷紧感。陈式:五指指尖自然捏拢,腕微伸。要求:掌心含空呈圆形,其掌心空间比杨式  相似文献   

17.
1、白云盖顶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左掌内旋下移贴于左腿外侧,掌心向外;右掌由胸前向上外旋,架于前额上方亮掌,掌心向前,目视左侧(此招法用于防守)(图1)。实战运用:(1)当对方以右拳攻击我时,我右掌由胸前向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七)左探马左掌以小指引导往下收撤,掌心翻转向上,到上腹前为止,前臂要平,指尖朝右;右勾手松力变掌,屈臂经右耳旁向前下落到胸口,臂微低于肩,指尖向左,两掌虚对(上下约距两拳);同时,上身左转,长腰立身,收左脚,脚跟距右脚内侧约一寸,脚尖虚着地成虚...  相似文献   

19.
张德学 《武当》2006,(1):7-10
(接上期) 第4式虎形推掌(原名蹲虎形) 动作说明当左掌划完第三掌时,在胸前缓慢下沉,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左脚, 上右脚与左脚并步站立,同时,右掌从左掌腕前上穿,使双掌掌心朝外, 左右指尖朝上成十字手(图4-1)。接着,双掌继续上穿,穿至头上穿不动时,努力向后背、向后下划弧形翻掌,使掌心朝下,指尖朝后,同时  相似文献   

20.
彭程 《武当》2008,(3):11-13
(接上期) 八、闭手:接上式,左脚从右脚内侧滑步向前向左成虚步,重心在右脚,双拳同时变掌回护于胸前,掌心斜朝上,两手环抱于胸前,两手距胸约5厘米,随即重心前移,右脚向前过步成高马步,双拳成立掌向前推击,掌心朝前,两手相距约5-10厘米,掌与肩同高,沉肩坠肘,两臂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眼随手转,目视前方,力达掌根(如图15、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