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唐诗外编》第四编《全唐诗续补遗》卷十补录杜牧诗七首、零句两联,除《九华山》一首外,皆属《全唐诗》已收者:《滕王阁》,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杜牧集四《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二,文字稍有异。《金隆怀古》,非杜牧诗,见《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三许浑集六,又见于许浑《丁卯集》卷上,文字稍有异。《秋浦》,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集一《池州送孟迟先辈》的第六十七至第八十句,文字无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四层谈作家曹乃谦和他的小说集《佛的孤独》。第一谈小说的悲剧结局和作者的情感的联系,《佛的孤独》即作者的孤独。第二谈《佛的孤独》中有关性爱描写,“饮食男女”是彼时雁北农村青年人生活的极其重要内容。第三谈小说集《佛的孤独》的主要的艺术特点:细节描写、方言土语的运用,麻烦调的反复吟唱。第四谈汪曾祺等有影响的作家、批评家对曹乃谦的评说。作家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全唐文》卷855王周名下收《蚋子赋》一篇。据《旧五代史》卷106《王周传》:“王周,魏州人。少勇健,从军事唐庄宗、明宗,稍迁裨校,以战功累历郡守。”又谓历任后晋、后汉数镇节度使,卒于后汉隐帝乾祐二年。《全唐文》王周小传所述全同,当由此出。可知此王周乃北方军人,自小习武,则《蚋子赋》似非其所能为。《全唐诗》中华本卷765亦收王周诗1卷,据胡震亨《唐音戊签馀》卷61所考,知此王周为五代北宋初人,登进士第,曾在巴蜀做官。再细读其诗作,又可索知其常来往于长江中、上游之间。《蚋子赋》序曰:“蚋子……状小而黑,世云巴蛇鳞介微虫所变耳。”按“巴蛇”,《山海经·海内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先从一个例句的注译说起; 例1: 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见《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和《文选卷四十一·报任少卿书》)唐代训诂大师颜师古和李善注《汉书》和《文选》,“例1”下皆未注译。 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观止》,始为“例1”作注译: 一二,谓委曲也。言陵与己事俱不能委曲向俗人说,谓俗人不知也。(《古文观止卷五·报任安书》)  相似文献   

5.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新旧唐书人名索引》第3册第1253页万回有两出,一万回之回作繁体,另一回字作简体。前者出自《旧唐书》,后者出自《新唐书》,明显是把繁简不同的回字视作两人。据《索引》,《旧唐书》卷95睿宗诸子传云:“惠庄太(扌为),子睿宗第二子也。本名成义,母柳氏,掖庭宫人。(扌为)之初生,则天尝以示僧万回。万回曰:‘此儿是西域大树之精,养之宜兄弟。’则天甚悦,始令列于兄弟之次。”此“回”作繁体。《新唐书》卷81睿宗诸子传:“惠庄太子(扌为),本名成义。初生,武后以母贱,欲不齿,以示浮屠万回,回诡曰:‘此西土树神,宜兄弟。”后喜,乃畜之。”此“回”作简体。两载同人同事,不应单独出条。关于“万回”的来历,《太平广记》卷92异僧类“万回”条记载:“万回师,阌乡  相似文献   

6.
王维在中国诗史上,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独特贡献的伟大诗人,同时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早在生前,他就有“当代诗匠,又精禅理”(《酬王维序》苑咸,《全唐文》卷一二九)的名声;死后,更得到了“诗佛”的称号。他的诗歌创作与宗教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受佛理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7.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最早的传本为明未钱氏门人瞿武耜刻本。然此明刻本以及源于此本的清初钱曾笺注本(仅诗20卷)、宣统二年邃汉斋排印本、民国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明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钱仲联标校本在卷1《临淮田舍题壁赠王鹤年》诗末句“生取”下均脱去四字。近读潘重规著《钱谦益投笔集校本》(1973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附《王烟客手钞钱谦益初学集考》,言抄本中此诗完而不  相似文献   

8.
《西湖二集》是一部短篇拟话本小说集。凡三十四卷,每卷一篇,书中第十七卷《刘伯温荐贤平浙中》所载说明前此当有《西湖一集》今不传。 《西湖二集》刊行年代据郑振锋先生考证,大概在明朝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著者署名周清源。别署济川子。武林人。其生平不详。戴不凡先生所搜两条材料略记了周氏景况,一是谈迁“北游录·纪邮》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七月壬辰条: 观西河堰书肆,值杭人周清源, 云:虞德国先生门人也。尝撰西湖 小说。噫,施耐庵岂足法哉!另一条是清初刊《凭山阁汇辑留青采珍集》卷一,有《柴荣陛三十初度序》,署“周清源(蓉湖)”作;(见戴不凡《小说见闻录》)  相似文献   

9.
俗语佛源     
禅 “禅”是梵语dhyana(禅那)的省略,意译为“静虑”、“思惟修’等等.“禅”的本义是伏除欲界烦恼的色界“四禅”.意谓心中寂静,没有杂念.《大智度论》卷十七:“诸定功德都是思惟修.禅,秦言思惟修.”通常习惯与“定”合称为“禅定”.排定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智慧合称为“六度”.讲到“禅”,很容易联想到“禅宗”.禅宗的“禅”即达摩来华所传的“祖师禅”;包括“定”、“慧”两方面,与“禅定”之“禅”是有区别的.随着禅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与“禅”有关的用语,如禅房、禅杖、禅林等.又如:因禅而得轻安,谓之“禅悦”;懒于修道,谓之“逃禅”.方便 指因人施教,导入人佛之权宜方法.《大藏法数》:“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方便”为菩萨十度之一,是大乘佛教的一大特色.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有长者名维摩诘……善于智度,通达方便.……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同书《佛道品》:“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唐《孟浩然集—·还山赠湛禅师》诗:“念兹泛苦海,方便示迷津.”以后引申为随机应变或与人便利等.  相似文献   

10.
佛教典籍之一的《百喻经》中故事,多与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故事海》第十卷中"傻瓜的故事"相同,但同中又有异,异中又有同,比较阅读,可以了解佛教是如何利用民间故事作宗教义理宣传的;传入华土后,又影响了我国哪些民间故事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新唐书》卷 6 1《宰相表》载 :“长寿二年九月癸丑 (2 7日 ) ,文昌右丞韦巨源、秋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 ,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司宾卿豆卢钦望守内史。”《新唐书》卷 4《则天本纪》、《旧唐书》卷 6《则天本纪》、《通鉴》卷 2 0 5长寿二年条均系之于“九月辛丑” ,即九月十五日 ,恐《新唐书·宰相表》有误。《新唐书》卷 4《则天本纪》 :长安四年正月“壬子 ,天官侍郎韦嗣立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同书卷 6 1《宰相表》同。《旧唐书》卷 6《则天本纪》和《通鉴》卷 2 0 7则作以韦嗣立“同平章事”。查《唐大诏令集》卷 4 4有《…  相似文献   

12.
1.《记考》卷11大历十年进士著录“卢士阅”,按《千唐志》咸通二年《砀山令郑纪故卢氏夫人墓志》云:“夫人皇考讳士阅。建中之际,以秀才升第,位至使府监察。”《墓志》记士阅登第在“建中之际”,非是大历十年,当依《墓志》为准。2.《记考》卷21开成二年进士著录“沈黄中”,编者徐松于此年下又引《云溪友议》云:“高锴司贡籍,……商锴先进五人诗,奏曰:‘臣锴昨日奉宣进止,令将进士所试诗赋进来者。……其次沈黄中《琴瑟合奏赋》,又似《文选》中《雪》、《月》赋体格,臣与第三人’。”按《千唐志》大中十二年《承奉郎守大理司直沈中黄墓志》云:“讳中黄,字中美,本吴兴人。……乡荐神州,名在殊等,贡于有司,第登甲科。宗伯高公锴疏青蒲曰:‘沈某所试《琴瑟合奏赋》,有似《文选》雪赋、月赋,臣与第三人’。”又《千唐志》大中八年《登封县令吴兴沈师黄墓志》亦题“仲兄中黄撰,仲弟佐黄书”。《元和姓纂》卷七吴兴沈氏亦云:“中黄,大理司直。”由此可证《记考》之“沈黄中”  相似文献   

13.
夏承焘先生《韦庄年谱》(《韦庄词校注》附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云:韦庄,字端己,属逍遥公房,父韫,祖父撤。为苏州刺史韦应物之后。此系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而定。近读韦庄《浣花集》,见卷二《雨霁晚眺》诗有‘仍闻关外火,昨夜撤皇都’句,未避‘撤’字。  相似文献   

14.
《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版 )卷 4 4《以德报怨章》 :“又问 :‘“以德报怨 ,宽身之仁也 ;以怨报怨 ,刑戮之民也。”此有病否 ?’曰 :‘此也似说得好。“以德报德” ,自家能饶人 ,则免得人只管求怨自家 ,故曰“宽身之仁也”。如“以怨报怨” ,则  相似文献   

15.
“仿佛”只能是“好像”吗新修《辞源》第2册1067页“彷”条下说:“大概相似。同‘仿佛”’。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仿”字下云:“[仿佛〕好像,似乎”。说文解字:“仿,相似也”,“佛,见不审也”。由上可知,“仿佛”一词除“似乎、好像”一意外,...  相似文献   

16.
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87年)第1册卷1《杨炯》条“炯,华阴人”,后注谓新、旧《唐书》“杨炯,华阴人”,“当指郡望而言,弘农华阴杨氏,自汉以降即为望族”。又认为当时华阴郡“州治在今陕西省华县”,判断华阴县即今华县,此点值得商榷。首先,华阴、华县不可  相似文献   

17.
《旧唐书》辨误一则《旧唐书》卷187《苏安恒传》云:“安恒,神龙初为集艺馆内教。”《新唐书》卷112本传则云:“神龙初,为习艺馆内教。”与《旧传》所载相异。然则“集艺馆”与“习艺馆”二者孰是孰非,未可轻易定论。考《旧唐书》卷43《职官志》中书省下有习...  相似文献   

18.
本期“单词分类卡”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英语中的复合词及其构成(主要是“名词 名词”的情况)。有时候两个独立的词可以结合,构成一个新的词。这种词就是复合词。就像烘制蛋糕一样:两个词的意思必须搅和在一起,才能构造出一个全新的词来。请小朋友们比照插图,猜猜例句的意思吧!因为通过例句更容易记忆哦  相似文献   

19.
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人).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也说“公名白,其先陇西成纪人”.这都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如果李阳冰说的“陇西成纪人”容易误会成出生地的话.如碎叶、条支、西蜀、东鲁、长安等,那么范传正说的“其先陇西成纪人”就再清楚不过了:这里明明说“李白的先祖是陇西成纪人”,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但是很多学者并不认为李白具有“陇西成纪”这个郡望:有的说他是“西域胡人”(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清华学报》十卷一期);有的说他是“突厥人”(幽谷《李太白——中国人乎?突厥人乎?》,《逸经》第十七  相似文献   

20.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八四年第三期载刘凯鸣先生《敦煌变文校勘辨补》五十条,其中大多确当可取,对研究变文,颇有裨益;但亦有部分条辨,论据不足,难以置信.不揣谫陋,愿阵就教.一、《佛报恩经讲经文》:“云腾渌沼,听龙子以呻吟;鹤过深于,觉神仙而引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