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也许是<中国记者>忠实读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了,我只有15岁,虽然订<中国记者>只有一年时间,但是我已经与<中国记者>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有一种拿起放不下的感觉,尽管这本杂志上有好多术语我不太懂,尽管这是一本专门为业内人士量身定做的杂志.  相似文献   

2.
早些年我出过两本书,一本<两副面孔>,一本<拎出新闻眼>,凡读过这两本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与梁衡先生有过一段交往.<两副面孔>的序是由梁衡先生作的,许多刊物都登了,有些影响.<拎出新闻眼>里有我撰写的长篇文章<梁衡:愚溪桥畔与柳子对话>,该文被收进好几本集子,读者也爱看.梁衡是著名的大记者、大作家,能得到他的鼓励,确实颇感荣幸.  相似文献   

3.
<情报资料工作>(前身为<资料工作通讯>,以下简称为<工作>)是我同社会科学情报专业领域学术第一刊.从1980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不平凡历程. 我对<情报资料工作>有着很深的感情.作为<情报资料工作>的一名读者,从刊物创刊起我就开始阅读刊登的论文,汲取学术营养;作为一名作者,我在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心得,力图共同推动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沪上先后出版过两本同样书名的<离婚>.一是潘汉年的短篇小说集<离婚>,由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6月出版;二是老舍的长篇小说<离婚>,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3年8月出版.我收藏的是潘汉年的<离婚>,所以我想谈的也是潘汉年和他1928年版的<离婚>.  相似文献   

5.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6.
卖书     
郭沫若 《出版参考》2004,(29):32-32
我平生受苦了文学的纠缠,我想丢掉它也不知道有过多少次了.小的时候便喜欢读<楚辞>、<庄子>、<史记>、<唐诗>,但在一九一三年出省的时候,我便全盘把它们丢了.一九一四年正月我初到日本来的时候,只带着一部<文选>.这是一三年的年底在北京琉璃厂的旧书店里买的.走的时候本来也想丢掉它,是我大哥劝我,没有把它丢掉.但我在日本的起初一两年,它被丢在我的箱里,没有取出来过.  相似文献   

7.
五一节晚上.到人民大会堂看了一场音乐会,是朋友送的票.音乐会的主题是"我的祖国",名称是"中国歌坛著名歌唱家成名作原人原声大型交响演唱会".老实说,拿到票时.只是想和家人稍微放松一下,但没有想到演出效果有这么好.黄华丽唱<我的祖国>,聂建华唱<怀念战友>(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卞小贞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刘秉义唱<我和我的祖国>,德德玛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耿莲凤唱<祖国一片新面貌>,尤泓斐唱<卖花姑娘>,杨洪基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李光羲唱<祝酒歌>,几乎每一支歌从开唱就有观众发自内心的热烈的掌声相伴随,观众时而把掌声汇集成同一个节奏为台上的歌唱打节拍,时而又屏住呼吸静静地欣赏.看到德德玛拖着病躯真情演唱时,我几乎感动得要流出眼泪.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上海人,但对上海的石库门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我创作的电视剧大多是写上海普通人的.如早期的<家事>、<她在人流中>、<奋飞>、<深深的大草甸>、<结婚一年间>等,所以我每次去北京等地参加创作研讨会,人们都认为我是"海派"代表呢.  相似文献   

9.
蒋剑翔 《新闻记者》2008,(11):85-86
1992年底,我采写了一条<零陵在深圳成立全国首家打工基金会>的新闻稿,1993年1月,新华社、<新华参考>、<中国人才报>、<中国劳动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经济晚报>、<湖南日报>等全国几十家媒体都用了,好些报纸还登在了头版头条的位置.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一个边远地区的正面新闻,为何具有这般冲击力?答案只有一个:这确实是一条新闻,一条大家都关心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收到今年第5期<新闻三昧>,阅读中发现一篇<懒人当不了通讯员>的文章.竟然与我5年前发表在<湖北日报>(2004年10月7日第10版)上的文章同题,仔细对照原文,除了署名"陈连华"以及文末"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外,几乎没有一个字是陈连华的.如此笨拙地一字不落地全文抄袭,实属罕见,让我非常震惊.下午我便给北京<新闻三昧>编辑部打电话,举报了陈的抄袭行为.  相似文献   

11.
当北京的高温又成了媒体的热议话题时,我静下心来看了两部纪录片--<西湖>和<大三峡>. <西湖>是浙江广电集团创作的,我收到此片颇为偶然:在浙江人民广播电台<阳光行动>的研讨会上,浙江广电的总编辑程蔚东送我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上海滩上有一位流行歌曲的创作者--严折西,因他创作词曲笔名用得多,真名用得少,故真名不甚传扬.若说到一批老歌,如:<千里吻伊人>、<爱的归宿>、<告诉我>、<烧饼歌>、<知音何处寻>、<许我向你看>、<得不到你的爱情>、<两条路上>……都是灌录了唱片并流行一时的歌曲,那时生活在上海现还在世的80岁上下的老人们还能记得.  相似文献   

13.
<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是康洪雷继<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在军事题材热播的如今与"突击"效应良好口碑的映衬下,<团长>开机之时,北京和云南卫视抢先买断了首轮上星权,之后,东方、江苏等卫视请求加入,最终形成4+4+1卫视联播模式.从3月份开始的荧屏大战到二轮播出时的冷清场面,<团长>的播出可谓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专题系列刊物问世已经近40年了.从产品形态看,<复印报刊资料>既能提供一次文献,又具有二次文献的检索功能.由于具有这一特殊性,<复印报刊资料>成了我国社会科学各学科包括情报学理论研究人员重要参考和研究的文献.自从我进入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起,<复印报刊资料>就一直是我获取学术信息的朋友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对象.当然,作为社会科学情报学研究人员,我更感兴趣的还是<复印报刊资料>的派生产品--<报刊资料索引>.  相似文献   

15.
胡同     
朱湘 《出版参考》2004,(32):33-34
我曾经向子惠说过,词不仅本身有高度的美,就是它的牌名,都精巧之至.即如<渡过云>、<荷叶杯>、<摸鱼儿>、<真珠帘>、<明儿媚>、<好事近>这些词牌名,一个就是一首好词.我时常翻开词集,并不读它,只是拿着这些词牌名慢慢地咀嚼.那时我所得的乐趣,真不下似读绝句或是嚼橄榄.京中胡同的名称,与词牌名一样,也时常在寥寥的两三个字里面,充满了色彩与暗示,好像龙头井、骑河楼等等名字,它们的美是毫不差似<夜行船>、<恋绣衾>等等词牌名的.  相似文献   

16.
<编辑之友>创办较早,是出版界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刊物.每期的<编辑之友>我都浏览一遍,好文章我还反复阅读.从总体上看,<编辑之友>的优势和特征还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省级地方性的党报记者,近几年来,我精心拍摄、编辑了<漫游蔚州>、<千年古城--天长镇>、<沧桑广府城>、<村子里的长城--董家口>、<水乡古淀风情图>、<近观弘济桥>、<行走在山水历史间>、<石头的沉思>等一系列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历史遗痕的专题报道.采访的过程,大多是在尘土飞扬的乡间进行的,就是在这样一种过程中我开始投入了对历史的探求,翻出了远去的历史,翻出了许久以前的凡俗生活,历史的意义也渐渐开始得到呈现,一种感动也随之升腾.这些专题报道在报刊发表后,立即得到了读者、专家的广泛好评,并在全国、省内评比中获得了多个奖项.  相似文献   

18.
要我为读者推荐几本书,我首先想到的是法国的大仲马,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插图本的<三剑客>和<基度山伯爵>.前者六十三万字,定价30元;后者一百万字,定价40元,价廉物美.<三剑客>和<基度山伯爵>是大仲马的伟大作品,我是二十来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它们的,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书,当时我不吃不喝不睡,几乎是疯狂地读完了这两部巨著,然后大病初愈似的有气无力了一个月.  相似文献   

19.
有个栏目由于自己巨大的成功而陷入困境,我说的不是<非诚勿扰>,而是<焦点访谈>.不久前,一位<焦点访谈>的记者在研讨会上抱怨说,现在的采访越来越难做,因为一听说是<焦点访谈>的记者,当事人都不愿意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20.
首先我对<中国出版通史>的出版表示祝贺,对参与这项出版工程的所有领导和专家表示敬意.我刚拿到座谈会通知时,觉得这是件好事情,我要去参加研讨,参加学习.紧接着我就收到了九卷本的<通史>,我一看吃了一惊,原来想象的出版通史是一卷本或两卷本,没想到是按时代分类的九卷本.可以说接到邀请时我是心动,看到书后我是震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