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实例,说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入研究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之间、文化的力量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加深对上述内容标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观念是近代中华民族认同的核心环节。在梁启超论述“中华民族”的基础上,杨度从中国固有的文化民族观念出发,在《金铁主义说》中明确地将“中华民族”界定为文化民族。杨度的民族主张与持反满革命立场的章太炎、刘师培截然不同,但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完善颇为有利。在今日全球化语境下,这一建立在中华文化认同基础上的中华民族观念,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周险峰 《文教资料》2006,(19):82-8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既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价值取向的综合反映,更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各民族在发展壮大的漫长岁月中,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形成了独特的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其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重大课题,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教育部还制定了《中小学开展…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04,(8S):50-5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党中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其核心也在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刘孝龄  贾宏 《辽宁教育》2008,(11):22-22
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它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为了使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我校立足于“弘扬民族精神,塑造理想人格”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娄方应 《贵州教育》2010,(3):7-7,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是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漫长历史的积淀与升华,  相似文献   

8.
艰苦奋斗、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即“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努力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它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正是这种民族的主体意识,才形成我们民族统一的精神支柱,成为推动民族延续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而辉煌的文明。在这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的反映,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灵魂,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道德精神、时代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现代大学精神在本质上是历史的辩证统一的。构建现代大学精神应充分体现、弘扬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没有凝聚人心的民族精神,就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和卓越的创造力。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自信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畲族独特的民歌、舞蹈、服饰、建筑等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宁德市民族中学是一所以畲族学生为主的民族学校,肩负着将闽东畲族子弟培养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学校秉持“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人才”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包括多要素、多层次、多类型及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内容分为主体民族精神和基本民族精神两大类。主要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五种”民族精神。从爱国论、和平论、复兴论三个维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以中华民族精神及其弘扬和培育问题为切入点可以较好的从文化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之基,也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先进文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精神文化生产积极成果的总结,是促进社会繁荣、国家富强、民族发展的文化之基。所以,应正确看待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用改革创新的时代文化、西方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滋养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以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西乐理诸要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令世界瞩目,令我们后人骄傲。然而,中国的学生有些不喜欢中国音乐,中国的学生有些听不懂中国音乐,越是民族的音乐越是陌生,越是自己的音乐越是排斥,这种现象,对我们以素质教育为内容和目标的基础音乐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亟待在沉重反思中研究的命题。为此,本文试图从中西乐理诸要素异同比较中,探索音乐基础理论的规律,探讨分离中西音乐基础的事实依据,从而寻找改变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民族中学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以特色发展深化学校内涵的办学策略,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民族政策有机结合,将“中华民族”的“大民族观”教育,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机统一;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以培育优秀民族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润泽,实现各民族师生和谐发展的愿景,形成了“外显民族特色,内蕴和谐发展”的民族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而辉煌的文明。在这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之所在,成为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的清晰脉络,成为鼓舞…  相似文献   

18.
一、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诚实守信的道德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395页)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体意识是在当前世界各文化共同体,即“文化多元共融”的背景下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指明确和强调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应具有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认真审视民族音乐的美学价值。这也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手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共同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焕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引导人民密切关注民族发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充分尊重民族文化的重要意识形态,有利于推动各族人民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凝聚力强、创造力强、生命力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