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这句话说出一个道理:虽然美是客观存在的。但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意义重大。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的,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  相似文献   

2.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有些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语文,可能是他们没有发现语文之美。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之美,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以提高其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个集文学美、生活美、精神美等诸美于一体的载体。语文教材中既有“惊涛拍崖,卷起千堆雪”的豪放美,又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美,更不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崖晓月残风”的柔情美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美。如何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使审美主体(学生)能感知审美客体(文本)的自然美,如何让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透过文本深入体会作品的内在意蕴,与作者发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4.
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老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中的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建立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并能在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美。  相似文献   

5.
魏晓峰 《课外阅读》2011,(12):323-323
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又能给学生做些什么样的指导和帮助呢?只有恰当地引导学生“读”才能较客观地让他们学会“发现美”,进而学会“欣赏美”,最后才能“创造美”;才会让他们从直观上感悟主题的情感美,体会语句的形式美,从而从本质上去领会主题中人物的形象美,更加有效地拓展脑海想象中美的意境。如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便会发现语文中无处不在的美,从而达到对语文的认同,进一步达到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和支持,体会语文带给他们的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提高美术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是《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术课开设欣赏板块,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以审美实践为途径,达到美育以美化人类自身为目的。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可以从发现自然美、寻求生活美、感受意境美、挖掘意蕴美、领悟情感美、剖析形象美、品味语言美、揭示结构美等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审美品质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今的语文教材大多为典范之作,文质兼美。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体验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趣味,使语文学习成为发现美、鉴赏美、品味美、升华美的过程。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实践审美教育,将学生引入文学的审美天地呢?笔者主要从“语言美、情韵美、意境美、精神美”几个方面人手,打造“四美语文课堂”,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最终获得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9.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语文课堂成为美的讲堂,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需要、人文素养的需要,更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现状的需要.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开启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感受美的悟性,引导学生创造关的潜能,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文本,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媒介.教师要培养学生审美的眼光及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境的美,培养学生具有发现生命之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语文课堂成为美的讲堂,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需要、人文素养的需要,更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现状的需要。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开启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感受美的悟性,引导学生创造美的潜能,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丰富的美的宝库,每一篇教材中都应该可以挖掘到各种审美因素。教师要以“境中之情”拨动学生的“胸中之情”,要以满腔热情启发学生的审美之情,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美,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审美情感并积极创造美,是小学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数,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然后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学生接受了审美教育就会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就会激发审美情趣,对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正确分辨真善美、  相似文献   

14.
孟祥英 《教育艺术》2006,(8):50-51,36
汉字是一种美的文字,其美主要表现在:“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从汉字的审美性特征出发来观照语文教学,既可以比较到位地落实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格,又能较好地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尴尬境遇,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审美教育是语文必须承担的任务。语文是高中各个学科中最能体现和实现审美教育的学科。高中生已经有了很强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又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生阶段,对美的感悟和接受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中的宋词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教育的绝佳资源。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的“美点寻踪”可以在阅读文教学中,通过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人物形象美三个主要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任。现实中很多问题少年由于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而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由此可见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美才能使他们成长为拥有良好性格和高尚情操的人。正如"生活当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审美,如何进行语文审美教育,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订丁见,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许多丰富的审美内容,需要我们善于挖掘出它的审美因素,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进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为教学目的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就是中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通过对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美、感知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以造就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个性、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一、语文审美阅读教学的特征 “语文审美阅读教学”即:“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美的规律,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情感,学生通过对作品文字的解读,感悟作者的真实声音并与其发生思想共振和情感共鸣的一种良性互动式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