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国当代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戴维.洛奇深谙各种创作技巧。然而,当这些创作技巧与创作的自然需求发生碰撞时,其作品又无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话语。本文拟从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话语与实验主义话语两方面对洛奇的代表作《小世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孙犁的"荷花淀"系列小说表达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和谐的军民关系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精神,然而其作品亦有着深刻的精神矛盾,即代表集体的革命话语与代表人性的个人话语的内在冲突,通过对孙犁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矛盾的解读,更好地揭示解放区文学革命话语中尴尬的个人存在。  相似文献   

3.
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来源,毛泽东的文艺观对共和国的文学和文艺理论产生和正产生着巨大影响。文章从话语理论的维度审视毛泽东的文艺观,描述其独特的话语方式和对该话语生成语境作还原回溯,从话语格局、话语矛盾和话语蕴藉等三方面对毛泽东文艺观的话语空间作深层透视,展示了其文艺思想广阔的话语空间和丰富的话语蕴藉,有利于纠正人们对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作封闭的教条式理解的倾向,从而在另一新的平台上恢复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体系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对沙俄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尖锐批判,同时塑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典型形象,为其赢得了不朽的声誉。但他的妇女观与农奴制息息相关,充满着矛盾与悖论。表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存在着妇女观与女性文学形象、男性霸权主体话语与女性反叛形象话语的双重悖反。托氏文本话语作家主体的“卧室理论”,实为“狼对小羊的真理”;女性形象反叛“卧室理论”的语义特征,实为“主体间性”的视界取向。  相似文献   

5.
战争文学创作体现和反映了文化话语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战争文学被用来佐证制度的合法性,而战争史诗及党和群众的关系是论证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文学形式。当文化话语从政治上的合法性过渡到法律上的合法性后,制度话语与战争文学之间的紧张感得到缓释,制度话语允许人性话语探索战争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但人性话语书写受到制度话语和题材局限性的双重钳制,无论是作品的主题深度还是作品影响力都难以和制度话语书写相提并论。加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双重作用下战争文学出现了文化市场书写趋向,对以文化市场为导向的战争文学来说,它把放弃对制度话语的质疑和批判,以及对受众的无条件迎合当作了基本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主要的批评话语。现实主义批评话语首先作为一种科学话语产生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中,它表现为从科学话语的自然主义到文学话语的现实主义,从民族国家到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过程。而一旦确立,现实主义批评话语就以一种遗忘的方式在重叙文学史中改写了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进而为获得后来的强势话语地位敞开了自身。  相似文献   

7.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认为,“蕴藉属性”是文学话语必须持有的,其他话语不具备的性质。但这一说法有失偏颇。“蕴藉属性”是话语的一种属性,它在文学话语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没有“蕴藉属性”的话语也能成为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8.
“文革”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例特殊的“个案”,呈现出一种独特景观,一方面,政治权威话语将民间话语,知识分子话语等大面积覆盖,另一方面,民间与知识分子等形态又以隐形的方式在夹缝中突围。一方面,私人性话语被排挤出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它又在地下艰难地生长。因了这种突围与生长,“文革”文学令人在十分遗憾之余又有一丝丝宽慰。  相似文献   

9.
《废都》的文本话语与两性话语、道德话语、文学审美话语、政治话语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背离与冲突。以男权为中心的文人士大夫自恋心态导致对女性话语权力的践踏,对两性关系的主观病态扭曲;同时,作家艺术真实尺度把握不当,是对文学审美话语的挑战;“废都人”自私自利、见利忘义、虚伪做作的言行举止和两性关系的扭曲、变态,是对中国传统优质道德话语的颠覆;作品中以宣泄基调反映出来的社会各阶层间差距加大、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是对主流政治话语的讽刺;作家历史理性的深度匮乏使《废都》难以承担指引读者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一使命:作家艺术技巧的牵强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作家“审丑”尺度不当,忘记了对丑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话语不同于科学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是具有文学性的文学话语。文学性即是指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文学性体现在文学话语的联系与构造之中。文章通过内指性体现出的文学话语的诗意逻辑、曲指性体现出文学话语的表现功能以及阻拒性体现出文学话语的陌生形态,分析论述了文学化语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是各国人民生活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审美观不同所致.这些差异也同样导致人们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及语言结构上的不同,并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在跨文化语言运用过程中,成长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时常会因为文化差异造成沟通双方产生误解和冲突.研究文化差异对不同语言运用的影响,以期对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首先,阐明跨文化管理的概念和现实意义;然后通过实例说明中外合资企业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管理中的表现;最后根据中外合资企业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提出跨文化管理对策,有针对性的调整中外合资企业的管理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任洁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9):104-10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商务谈判中利益冲突的预防与解决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成为决定中外企业业务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现代学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商务谈判利益冲突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从文化差异出发,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则能预防与解决跨文化商务谈判中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4.
A set of 5 reaction time tests of increasing cognitive complexity were administered to 35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in Zimbabwe and The Netherlands at 4 consecutive school day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xistence and nature of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on reaction time tests measuring basic cognitive operations. No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on the simple tests, while the Dutch pupils were faster than Zimbabwean pupils on the more complex tests. Zimbabwean pupils showed larger performance increments at retesting. Two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WISC) subtests (Vocabulary and Digit Span Forward and Backward), a tapping test, and parental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cross-cultural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digit span could explain all these differences. It is argued that the cross-cultural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on elementary cognitive tests cannot be interpreted at face value because of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non-target factors, such as test understanding and previous test exposure.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会话内隐意义理论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者对词汇的内隐意义、会话意义隐含的交际意图和程式化表达方式内隐意义理解的差异,交际者会在交际中出现误解。对会话内隐意义理解差异引发的跨文化交际误解的研究对深入认识跨文化交际误解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商务宴请是对外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务宴请中,中西方宴请文化的差异不容忽视,因为只有透彻地了解文化的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效地避免可能会出现的文化冲突。作者通过对比的研究方法,总结了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以及菜名和菜系的主要差异,以期达到增进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管理是近年来国外管理中的一门新学科。由于跨国公司面临的文化冲突问题日益严重,解决不当往往导致跨国公司管理的失败。本文阐释了跨文化管理的概念,介绍了对跨文化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几种跨文化理论,从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入手,探讨了跨文化冲突的成因并提出了跨文化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跨文化营销中对文化差异的分析和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差异是影响跨文化营销的关键因素。在跨文化营销的进程中,我们应对文化差异加以科学分析,并在正确理解本土丈化、树立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避免自我参照标准的影响、加强跨文化沟通的基础上,增进跨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中西交流中,由于不同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造成交际障碍,给跨文化交际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增强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消除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从而进行有效地交流。  相似文献   

20.
跨化意识指的是跨化交际中参与对化差异的敏感性认识。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在涉外日常交际与业务交际中要做到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就应具有较强的跨化意识。本对跨化意识和培养高职学生跨化意识的目标、内容及有效途径进行初步的理论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