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渴望长大的时候,并不知道“长大”并不甜蜜,反两它还有一些苦痛。长大独立后才让我们明白,获得是需要付出的.  相似文献   

2.
“参变分离法”是解决方程、不等式有解或恒成立等问题的简洁、有效的方法.大家在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种倾向,即一看到题目就想到“参变分离法”.当遇到不好分离参数时,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参变分离法”作进一步的思考,弄明白何时需要分离,何时不能分离或部分分离.  相似文献   

3.
真的爱你     
小时候,是个傻乎乎的小屁孩,不懂得感动.也不明白何为“母爱”。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我就一五一十地写起来.大概内容是:9岁的时候.我得了阑尾炎.手术了.很疼。术后的第一个晚上.妈妈陪在我身边,给我擦汗,用棉棒润湿我干巴巴的嘴唇……早晨的时候.妈妈眼睛都是红红的血丝。写完.就交上去了。  相似文献   

4.
阿黄     
方竹 《语文新圃》2009,(1):28-28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都叫他阿黄,也可能是阿王,由来者何,弄不明白了,上海方言中.“王”与“黄”同音,是分不清的。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科学类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变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如果我们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还能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明白题目所设“陷阱”在哪里,那我们就可以避开“陷阱”直取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便可较快地获得知识,或者说在教师的“解惑”下,学生学习便可获得捷径。但是,教师在明白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明白“主导”绝不能变成“主宰”。“主导”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了“怎样教”及“怎样学”的问题,或说“怎样教得好”、  相似文献   

7.
窗前的米兰没有了往日的芳香.丢失了曾经的青葱。在明媚的春光里.它选择了凋谢.错过了盛开。还记得浅浅说过.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选择在美好的时候离开。那时候我笑话她.大脑神经什么时候变得多愁善感呢?可是,两年后的春天,我才明白她是在预言我们之间的友谊。如今,浅浅送的米兰凋谢了.也连同我们曾经的“山盟海誓”一起走进无声的消散。  相似文献   

8.
张凤玲 《考试周刊》2009,(28):177-177
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历史作为一门“副科”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虽然我们经常强调“学习历史很重要”.也知道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将直接制约高考“3+X”、“文科综合”的水平,更明白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很多时候只是在场面上说说而已。初中历史学科地位低下.教学方法僵死,使初中历史教学始终很难摆脱尴尬。  相似文献   

9.
数学日记     
数学学习是人脑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地输入各种信息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整理信息,多则乱。那么,怎样使输入的信息有序化呢?办法很多。不过“数学日记学习法的确是一个有效而又新颖的方法。“数学日记”是怎么个写法呢?就是要求同学们记下自己当天预习或听课后,什么地方明白了,什么地方还不明白。例如,学完“正数与负数”一节后,有一位同学在“数学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知道了:负数,就是我们在小学学的正数前面添加一个负号的数。但什么时候用负数,我还弄不懂。”过一段时间后,就不能老是写“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一、换一种问法 某一环节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特别是小结已经做完.下课铃快要响起的时候,教师往往要对教学效果“确认”一下,于是,有的老师问学生:“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相似文献   

11.
我的处女作     
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处女作是发表在大学时代.今日忽然明白,原来三四岁的时候我就开始了笔耕生涯。那时我是独生子,经常遭受那些不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人家子女的欺负。于是楼里楼外的墙上,便不时出现了我的大作。比如“打倒小军”“王小花大王八”“小杰是汉奸”.这属于宣言类。长大一些,  相似文献   

12.
快乐过节     
圣诞节对孩子意味着什么?礼物,聚会.开心.好吃的…… 聚会的时候.孩子最能明白.什么是分享快乐。那么.让我们准备好美食.一起快乐过节。  相似文献   

13.
麦田守望者     
“幸福隔着玻璃,看似很美丽,却无法触及……”很多的时候,想起这句淡雅却蕴涵着无限忧郁和无奈的歌词,总能颤动我内心深处的那根弦——幸福有多远。其实我们都明白,幸福离我们很近,近到与我们的呼吸交错。  相似文献   

14.
Kidult大小孩     
年龄是个令人烦恼的话题。在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二十几岁的人已经是高龄的人,“永恒”这个字眼在我们眼里有确切的含义。可是当我们渐渐成长,我们发现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我们开始担心自己很快就会像爷爷奶奶那样衰老。这时我们才明白,生命根本就没有永恒。  相似文献   

15.
去年秋天开学不久.我们低数组承担“先学后导——自主探究”实验课题.比其他的年级先迈开脚步。那个时候我对这个实验课题存在很大的排斥心理: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尚且有学生不会.难道仅凭教师的只言片语他们就能学得明白?带着这个深深的疑惑我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  相似文献   

16.
敖淑梅 《师道》2005,(10):40-40
每次考试后。老师们念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内容我都讲过多少遍了,你们咋就没记住呢?”这时,学生或沉默或低语:“是觉得讲过了,就是没多大印象。”于是.我们常感叹说:现在的孩子,玩的时候比谁都聪明,学的时候比谁都愚笨:  相似文献   

17.
当我开始写速篇文章的时候.我有很多顾虑,我怕我写的不是我所想的,又或者应了亦舒的“如此情深,以至于难以启齿”。一种真正打心眼里的喜欢,是很难说明白的。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几何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命题和逆命题同时为真的情况,于是产生了互逆定理,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触动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妨“反过来”、“倒过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19.
生如夏花     
“参悟生死只是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真谛.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探险不仅仅是为了挑战生命的极限或征服自然,更重要的是明白生命的意义。其实,今天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活动都是独特而有价值的探险,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胆略,奋力拼搏,我们一样能够成为勇士。  相似文献   

20.
茄子时刻     
侧索 生物课上,老师在讲解鱼的结构。某君在伏案休息。老师面有愠色,遂唤醒之:“这位同学,我刚才讲的,你都明白了吧?”某君喃喃:“明白明白!”“那请你告诉我们,侧索在什么地方?”“啊?厕所?厕所在走廊尽头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