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意识是先进的政治理念,大众传媒有义务向人民传播这一思想,新闻评论恰恰是这种信息传播的最佳载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每一次政治变革,新闻评论都发挥着思想先声的作用。在我们进入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际,更是需要新闻评论发挥着它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2.
刘晨光 《青年记者》2016,(36):64-65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 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①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又有了新的特点. 1.新闻评论传播形式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网络、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日渐成熟,新闻评论的形态日益丰富,诞生了“网络新闻评论”,它指的是通过网络这一渠道,个体受众或具体的组织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等发表的评价性意见,包括网络媒体自身所发布的评论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网民针对某一问题的评论性文章.从广义来上讲,网民针对媒体发布的新闻展开的一系列“转发”“评论”也属于新闻评论范畴.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或公众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述的一种新闻文体。其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以及理性和深度,成为新闻传播中的强大“引擎”,并进发出巨大“正能量”。要积聚新闻传播“正能量”,必须高擎旗帜、塑造灵魂;必须正确引导舆论、给力新闻宣传;必须强化舆论监督、疏导公众情绪,从而使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释放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肖杨 《新闻知识》2006,(10):49-51
现今,各种媒体上的新闻评论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说,名义上,新闻评论还充当着报纸的旗帜和灵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新闻评论多元化已经成为其发展方向,更有甚者,提出新闻评论娱乐化的主张。的确,新闻评论在传播中越来越重视快乐主义原则,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一、从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把握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娱乐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19世纪末期,中国新闻事业走向上近代化之路。从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开始,中国新闻评论真正发展起来。之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时务文体”、张季鸾的新闻评论、毛泽东的政治评论等等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了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发挥传媒的作用.新闻评论作为表达观点的新闻体裁,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百年来受到党报的高度重视.党通过在各级机关报上发表评论,传递党的理论、思想、路线、方针、政策,进而实现政治意图.百年来,传媒系统与政治系统、社会系统相互交流,促使党报新闻评论的表征与建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党报新闻评论的主导功能体现为"革命宣传的报刊武器""政治动员的话语建构""执政主张的言论阐释""真理探讨的言说回归""市场经济的舆论助推""政党观点的多维表达"等方面.党报新闻评论功能的嬗变充分表明,党报评论是党形塑媒介武器、提升政治稳定度、为党的政治活动提供强大媒介保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余刚 《新闻前哨》2014,(12):48-50
小评论,本文定义为篇幅在5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与篇幅更为短小的“编后”、“编者按”、三言两语的“点评”、一事一句话的微评论不同,小评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文章从标题、作者署名、正文直到相对独立的版面位置(专栏),具有完整的新闻评论体裁形式。这样的体裁形式,优越于那些必须依附于新闻作品的“编后”“点评”“一事一句话”等非完形评论,从而使小评论获得独立文章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纸”向“思想纸”、“信息源”向“思想源”演进的日趋强烈.地方党报近年来也开始谋划在“思想阵地”上崛起。用心致力于评论工作.充分发挥新闻评论传播意见性信息的功能,高举旗帜,唱响主旋律,从而增强地方党报在多元化舆论环境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冯淑闲 《青年记者》2017,(18):28-29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人们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媒体上有所体现,媒体一定程度上陷入媒介歧视、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等伦理怪圈.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批判性的话语表达,其功能和作用在转型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在消解媒介歧视、引导受众上的作用更为明显.下面,笔者试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劭强 《传媒》2023,(S1):82-86
新时代主流媒体需要生产出与时代相匹配的“刚需评论”,使其成为沟通对话、应对危机、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工具。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角度,就是技术革新对主流媒体新闻评论产生的冲击与赋权。研究发现,主流媒体新闻评论提升传播力的技术路径包括:纵深化融合拓展新闻评论版图、多模态传播丰富新闻评论式样、主流化算法驱动新闻评论传播、超文本网络整合新闻评论议题。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具有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的特点.相比而言,《人民日报》评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强的优势更为突出,而人民网的群众性和传播力优势更加明显,这为两者的统一提供了可能性.《人民日报》评论追求线上与线下统一的过程,也是线上和线下优势互补、协调、配合、融合的过程. 一、《人民日报》评论追求线上与线下统一的迫切需求 新世纪以来,新闻网站在现代传播体系中从配角蜕变为主角之一,从边缘媒体成长为主流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我国网络媒体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公有制(重点新闻网站)和私有制(民营网站)并存.网上信息服务提供者有新闻网站、论坛、搜索引擎、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互联网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传媒的格局和传播形态.各媒体形态间的融合不仅表现在技术手段和传播途径,在表现形式上也互为借鉴取舍.本文以微博为代表的“微评论”对当下媒体表达方式的影响推动为契入点,从对台广播的内容角度,探讨以“微评论”“事件反应迅速、表达简洁鲜明、强调互动沟通”为特征的新闻评论表达方式,在当前对台广播宣传中的语境特点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启了全民记者的时代,微博新闻评论借助多媒体传播,展示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新闻评论的特性.评论者的全民化,新闻评论的自主性、交互性、微博评论的海量资讯和实时更新也对微博评论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微博新闻评论的撰写和发布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痛斥、呵责式的义愤填膺、短短几行字的“泄愤”和极端个案的上纲上线,每一句评论都需要一定的理性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随着世界传播格局的大变革,新闻评论同样面临挑战和机遇。时代的发展对新闻评论提出新的要求,新闻传播功能的转变对新闻评论观产生一定影响,传播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催促着新闻评论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孙秀岭 《青年记者》2002,(11):28-28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的首要属性是时新,因此,“新闻纸”对消息、通讯等新闻有新鲜的要求,新闻评论亦同理,同样应该鲜活。鲜活,是新闻评论主要特点之一,也是读者对新闻评论的一个基本需求。提起新闻评论,让人首先想到的是政治性。评论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它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发议论,讲道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意见和主张,从道理上说服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评论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尤其是党报的新闻评论,必须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15.
道德高于山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对新闻事实作出评论的一种体裁,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进行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也是公众判断电视台的政治面貌和衡量电视台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水准的主要标尺之一。那么在当前贯彻落实全党全国作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中,电视新闻评论理应发挥哪些功能和作用呢?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平时收看的一些新闻评论节目的情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体裁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信息为手段间接引导社会舆论”,是新闻形成的基础;而新闻评论“通过传播理性信息直接引导舆论”,是新闻形成的灵魂。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媒体的心脏”,是《汕头日报》近年来精心经营并卓有成效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既体现在它与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上,也体现在其自身传播系统的扩充与变化上,包括新闻评论由报纸向广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发展,评论功能从舆论引导、舆论监督向舆论集散、舆论整合延伸,以及评论作者从新闻从业者向公众、专家扩展.  相似文献   

18.
我是在讲授新闻评论中的“连贯”问题时更多地观察到过渡性语句的.过渡性语句是实现评论内部连贯性的一种语言手段,同时,它也直接反映着评论内在的层次关系和结构,从而体现了评论在认识上的某些一般规律.初学者有意识地观察、体会评论中那些往往习焉不察的过渡性语句,可能会对学习新闻评论,提高新闻评论的实战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17年来,“任仲平”文章风生水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曾经八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或一等奖,堪称“宝塔尖上的明珠”。它以起大的篇幅、超长的写作时间、广泛的选题、独特的论述方式以及普遍的“论述框架”获得了新闻界认可,有网民称它为现阶段的“政治读本”。从“任仲平”申报和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结果来看,任仲平文章无疑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然而从形式、思维、内容、操作理念以及操作模式等来看.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它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体来实现自己政治意图的一种“理论文章”.而非“新闻评论”。对于这种以传播效率为第一要求的文体.我们在模仿它的同时,是否可使之更加“短、实、新”呢?  相似文献   

20.
李丹 《青年记者》2006,(6):40-41
黑格尔说:“公共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表露。同时亦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制约力量。”但是,这种社会心理和意见的“表露”往往得靠媒体这一桥梁来实现。正是舆论和媒体的这种契合关系,使得舆论不得不借助媒体的翅膀来飞翔。在某种程度上,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和舆论监督已经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体。据此,新闻评论对舆论所产生的影响,也就值得分析和探讨。新闻评论引导舆论的基础由于人类思考的天性,内在的评价事物的心理需要,还有对民主政治的舆论监督的需要,使得新闻评论这种基本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