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1988年末上映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欢乐英雄》及其续集《阴阳界》,由第五代著名导演吴子牛执导,改编自司马文森1964年出版的革命小说《风雨桐江》。在这一改编中,电影继承并发展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和越轨笔触,改写并发扬小说中关于人性的探讨、多方势力斗争的描述以及闽南地方文化的书写,从而以一种有别于传统革命叙事的视角进入并重构《风雨桐江》所叙述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闽南地区的革命历史,是一次从文化层面重述与演绎历史的新尝试。从这一改编中可以窥见,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对过往意识形态话语的反思和对“如何理解与书写历史文化”这一议题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任万山 《双语学习》2007,(3M):91-91
21世纪对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现代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手段的改变,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感受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思想,感受知识和能力的价值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活力。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思想、内容、方式的一场革命,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看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巨大潜力,但也有一部分教师盲目依赖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无所适从。就此,笔者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原则、方法及有关课件制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于硕 《中国教师》2004,(2):33-35
每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文明和文化。我们正在进入的世界是信息化的、市场化的和跨国际的,被一些人称为“一体化经济世界”、“超级市场”、“信息世界”,或被一些西方思想家称为“社会世界”。它已拥有了一个世界文明的雏形,有了跨文化的生态,但生活在其中的各地区的人们既缺乏对跨文化生态的认识,又面临其传统文化遗失的危险。我这里所说的世界文明源于西方。始于16世纪的新大陆扩张,经过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世俗化过程,欧洲的民族国家到了19世纪末,已全面完成了其必要的革命:工业革命、宗教革命、政治革命、理性革命、科学革命以及全球殖民化…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大视野本栏编辑宁杲章明20世纪的尾声愈叩愈响,21世纪的曙光隐约可见,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把整个世界,推向一个超越工业革命的新时期———信息革命时期或科技革命时期。就像在工业革命进程中造就和发展了产业工人阶级一样,这场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发生了影响世界的两大事件:新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工程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不可逆转地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研究新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明确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以更好地利用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6.
《革命历史图景与民族国家想象: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再解读》一书,为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以“民族国家想象”理论为重心,寻求对该课题已有成果的沟通,将本质规律的探讨与基本要素的微观分析相结合,以及文艺学、美学理论应用的广泛与深入,保证了该书很强的学术性、理论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面发展、开放的新世纪,知识经济对教育领域发起了全球性的冲击,新的教育革命是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挑战。培养、创造新世纪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是对教育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陕北秧歌是植根于乡土世界与民众精神之中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民间文化形式之一。20世纪40年代,这一传统民间文化形式被发现并纳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文艺建构与发展的全新轨辙。中国左翼革命对"民间"的发现以及借助对传统民俗活动的挖掘与利用来建构其文化新秩序的策略实施,使借鉴民间传统秧歌的表演形式而创造的新秧歌有了发生的契机,新秧歌运动在这一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9.
论近现代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徐成芳从1840年到1956年,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近现代中国革命走完了全程。在这个堪称中国的"解放的世纪"中,中国革命实际上是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而进行的。中国革命结束了,但它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并没有结束。在中国"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开门见喜,科技盛会空前。与此同时,北京的中国科技会堂也春意浓浓。2月24日,应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的邀请,科技部原部长朱丽兰在这里做了《21世纪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和新突破》的专题报告。“智力革命来势凶猛,这场革命是以人类自身的技能、智力和交流变化的能力,包括知识信息的共享、协作互动等能力为中心。有人说农业革命是双脚的革命,工业革命是双手的革命,智力革命是脑袋的革命。因此,头脑饿汉是最大的忧虑。”在谈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时,朱丽兰认为“主要还不是缺钱,是缺人才。人才是人…  相似文献   

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因同质而结盟,革命前以清教运动为特色的舆论准备,革命中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以及最终确立资本主义政体之一的君主立宪制等方面作深层次的探讨,认为这些方面都适合英国国情,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很好地完成了革命的任务,保守性之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世纪出现的现代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和长篇历史小说等几种重要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历史观念进行粗略地扫描,从中探寻20世纪历史小说创作观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三次科技革命指的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的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开始的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50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后期外国史地研究的新变化及其主要成就,不仅对19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19世纪中国社会的前进与走向亦有重大的影响。故本文旨在探讨这些新变化及其主要成就的基本内容与特点,以及对史学与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21世纪大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时代特点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创新和发展的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这些竞争不仅给时代和社会带来一系列新变化,而且会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一系列新课题。那么,即将到来的21世纪到底有哪些特点呢?我以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技术革命将出现新高潮自本世纪70年代起,以电子、信息、新材料、航天、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群兴起,不仅带来了生产的繁荣,而且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们预计对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将出现一个新高潮。1.信息技术革…  相似文献   

16.
学习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如何学习的?”,如何理解人类学习的心理以及基于心理的思维与学习?这是几个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学者们坚持不懈努力探寻的问题;其中,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的10年。见证了人类有史以来学习理论发生的最本质与革命的变化,人类已经进人到了创建学习科学的新纪元,一场彻底改变人类学习的理念与方式的革命已经兴起”。在学习科学研究飞速发展的今天,理应对过去几个世纪里学习科学研究发展的轨迹做一个整体的反思和轨迹的描述。以便于学习科学研究的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7.
战后,由于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以及国家调节机制的作用,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外某些人,抓住当代资本主义的某些新现象,极力美化资本主义,断言资本主义成了人类社会制度与体制的普遍的和最后的形式,人类社会的历史终结了。他们还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20世纪最大的失败,与21世纪无缘。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才能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奥秘,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具有二重性,既要充分估计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又不能忽视资本主义固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世纪,其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在新科技革命的时代,我国向新型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对新纪元的挑战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的直接影响创新人才的形成。教育的目的在于发掘学生的专长与潜力而非消除他们的差异,将他们培养成各有特性、各具专长的人才。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无论从人市场还是学生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评价角度看,高校教育环境因素中对个性教育的重视较为薄弱,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19.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工业生产方式已陷于严重危机之中,新工业革命范畴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人类文明将在21世纪实现向新工业文明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是在新工业革命兴起的时代大背景下展开的。在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受到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要受到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的制约,这两个制约机制决定了中国既不可能建立起发达的工业化,也不应片面追逐发达的工业化。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当代的时代特点,中国一方面应该建设“适度工业化”,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要坚持运用新工业化发展理念去筹划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去能动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面对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交流国际化的趋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问题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应该予以充分考虑。与网络化结合 在信息化社会中,英语是国际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工具,作为网络上最流行的语言,加强和重视英语教学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这既是英语教学面临的极好机遇,也是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环境对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并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改革。 我认为,网络化环境对英语语言教学改革至少提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课题:首先是语言词汇的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