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与罗杨先生闲聊是一种享受,与罗杨先生聊书法更是一种学习。对说罗杨先生的书法过去有启功先生的东西,现在变化很大的评述,他说:我原来在国家文物局工作,最早跟一位老先生学隶书。后来国家文物局请启功先生来编《中国美术大全》,我在参加名  相似文献   

2.
徐璐 《江苏教育》2022,(5):14-15+18
"由技入道"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过程。但"入道"并非易事,那是在对书法千锤百炼、披肝沥胆后得到的高端体验。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能完成也不可能进入这一理想境界。书法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加强学生书法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创作技法,为后期迈进书法艺术殿堂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聆听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尤靖希先生"关于书法教学"问题的座谈,颇受启迪,讲座主要解析了汉字与书法的内在关系、小学书法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困难的突破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18日,《教育科研论坛》中原书法院揭牌仪式在郑州隆重举行。《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站长李登印代表《教育科研论坛》主编李捷致辞。他说,该书法院成立后,将探讨中国书法教育,为中国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书法教育、书法研究、书法交流、书法笔会和书法展览服务。  相似文献   

5.
朱关田先生1986年在《书法研究》(沪)发表署名文章,对自来认为是怀素草书代表作的《自叙帖》进行了详细考证.朱文认为,《自叙》系后人伪作.在此之前,启功先生从“书”的角度,说今存《自叙帖》墨迹本自身留下了多处作伪痕迹,但并未怀疑帖的文字,帖的书迹.看过朱文,也想谈点看法.并向朱关田先生及海内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6.
罗小平,副教授,1969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书协副主席,大秦岭画派代表人物。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曾被《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作专题、专版介绍。在全国书法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其作品被多家美术博物馆收藏。曾获得全国书法展一等奖(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一等奖(中国书协),全国书法展特等奖。  相似文献   

7.
由《教育科研论坛》编辑部主办、《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承办的“著名中国书法大家闫智伟教授书法讲座”,近日在河南省新密市平陌镇杨台小学举行。闫智伟教授是我国"-5代著名书法大家,现为《教育科研论坛》河南书法院院长。此次,他讲座的题目是:“中国梦——《教育科研论坛》教我爱书法”。他介绍了自己多年来通过阅读《教育科研论坛》,逐步爱上中国书法的体会。他说:《教育科研论坛》使我对“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有了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据《书法导报》报道,原书协主席沈鹏建议:“教育部抓书法教育要从小学开始。书法教育为主,尤其是小学教育。”今年下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开始组织全国性的书法等级考试,各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相继成立了书法考级机构,中国书协书法考级中心主任崔志强也走马上任。可以说当前书法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重视,形势一片大好。笔者前段时间读到老师张同印教授的《书法的基本能力》一文,引发了很多思考,结合本人书法教育实践的经验,联想到书法教育到底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什么作用的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小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各学习阶段还就硬笔、毛笔、书体、书写速度、书写规范等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说:“书法在培养一个人的人格方面太重要了,它是我们的素质课!”他更是期待书法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0.
丁亥初秋,王友谊先生到泰山有活动。于是,笔者便有机会向王先生问字和采访。王先生不仅是著名书法家,也是书法教育家和书学理论家,于书法谈古论今,思维敏捷,往往语惊四座。他说:学习小篆,《泰山刻石》、《峄山刻石》都是临习的最好范本。如果写《泰山刻石》,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书法自学丛帖》中有165字本,可以由  相似文献   

11.
欧阳中石先生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书法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两届北京市政协委员,曾获全国模范教师、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他是当代中国著名的人文学者,对逻辑学和书法学有深入的研究,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学科建设和当代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书法艺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他主持创办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率先在国内高校完善了书法学人才的学历培养体系,大批毕业生构成了当前书法文化研究、教学和创作的骨干队伍。他完成了多项国际国内合作项目,编著了数十本专著和教材,成为书法学和逻辑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今年欧阳先生已是80高龄,本刊原拟刊发本刊编辑对欧阳中石先生的访谈文章及书学研究的5篇学术论文(含下期2篇),以此来对欧阳先生的经历和贡献作一扼要的回顾,并希望藉此推动中国书学的研究,但欧阳先生不同意只这样做。他认为过去的应当让他过去,现在要做的应是面向未来的事,在访谈中他提出了两个新的课题,作为自己80岁后的新起点。本期《关于汉字的憧憬》一文即是他为启动这两个课题而特意撰写的文章。我们深为感慨,先生虽已80高龄,仍“志在千里”,这对年轻一代是最好的激励。  相似文献   

12.
学习书法的兴趣可以不断得到激发,而书法自身特点和规律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3.
近日,河南省新密市隆重举办了中国书法笔会,来自全市的师生、家长和中国书法爱好者在笔会现场挥毫泼墨,展示书法艺术。《教育科研论坛》河南书法院院长程满仓教授代表《教育科研论坛》执行总编李捷出席笔会并致辞。他说,本次书法笔会活动为新密市运用《教育科研论坛》,指导中国书法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活动的举办,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新密市文化影响力的一次有益尝试,必将把一个美丽富饶、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充满魅力的新密市展示给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09,(7):I0008-I0008
张建中先生1955年生于河北邢台,自幼在祖父教诲下研习书法。在军中时被美誉为“书法状元”。 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东方书画院特邀书法家,中国中原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函授大学教授.山东省文艺家企业家联谊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5.
邹德忠     
邹德忠,笔名齐惠,别署知不知子。1938年2月生于山东烟台,原为中国书协组联部主任,中国书协理事,现为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邹德忠书法,篆、隶、行、草兼擅。隶书以汉隶为基础,参入篆书、简椟、魏碑笔意,撇捺的分披,波横的灵动,间出飞白和渗化,丰富了隶书的笔墨韵致,结体融入篆书、简椟的结构,反古出新,新人耳目,他书写精熟率意,  相似文献   

16.
书法学习是需要一定的量变过程的,而要引起质变,就应对书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书法,兴趣就是学生对书法喜爱和追求,以获得书法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要培养师范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至少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提高认识,诱发兴趣;二、以教师的作品和直观示范来引发兴趣;三、加强讲评,激发兴趣;四、使学生从古代经典作品和现当代优秀作品中获得美感体验来增添兴趣;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兴趣;六、给学生建立书法学习档案,增进兴趣;七、通过参加课外书法活动来延伸兴趣。  相似文献   

17.
何休所阐发的以三科九旨为代表的条例法则,使《公羊传》的书法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不断变化、进步的发展进程;他对《公羊传》书法的扩充,使《公羊》书法更为繁富、系统,并使其褒贬惩劝功能得到加强;他运用“属辞比事”这种方法探求《春秋》书法,并把书法的探求看成是一种符合逻辑的推衍,从而使书法不断条例化。  相似文献   

18.
谢爱红 《生活教育》2014,(10):79+76-79,76
如何促进学生学好书法,我认为应以爱心作铺垫,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以游戏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书法要旨,用故事的形式诱导学生认真揣摩书法,以多媒体作平台增强学生学好书法的信心,以赛促学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相似文献   

19.
马立智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善篆隶楷行草,著述颇丰。可以说,“活”是马立智先生书法的第一大特点,其书法讲究动态鲜活;“变”是其书法的第二个特点,他的书法讲究字间的有序变化,融书、情、理、趣于一体,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畅”是其书法的第三个特点,也就是自然表现出动态的、流畅的美感来;“达”是其书法的第四个特点,也就是做到达其形、达其情、达其意、达其神,也就是艺术之“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20.
张树侯是清末民初在江淮一带享有盛誉的书法大家。尤其在书法理论方面,张氏有重要建树。生前所著《书法真诠》与以往的书法理论著作相比,呈现出思想解放、认识超前,思辨深刻、见解独具,语言精练、立说严谨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