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习动力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红 《文教资料》2011,(10):220-222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摆在高等院校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在许多院校“轻通识、重专业”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对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人文素质教育难以深入推进。文章就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习动力不足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借鉴国内外企业管理和培训中的先进理念,依托知名企业文化活动的经典案例.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教学活动中,探讨解决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2.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品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育不仅能够形塑优美的大学生形象,培养崇高的大学文化精神,而且能够培育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是对大学生实施礼仪教育的理想途径,运动礼仪教育寓教育于运动竞赛之中,寓教育于角色体验之中,寓教育于情感流露之中。大学生能够在运动礼仪教育中真心体验,真情表达,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强运动礼仪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提升与新的实践。韩山师范学院率全国师范院校之先,把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之中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为唤醒和践行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培育与引导,同时也为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生命教育的教学团队、编写生命教育教材、探索和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实行育人理念创新、开展生命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等生命教育课程实践方面,提供了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金博雅 《职教通讯》2020,(1):107-111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是新时代贯彻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英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坚持“绅士教育”理念、培育职业精神和应用新职业主义教育,其“法制化”“合作式”和“规范化”的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明确人文素养教育培养目标有启示作用,可以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类学以人性教化、人性培育与文化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人性培育”与“文化”都是教育人类学的核心概念。鲁迅等先贤提出的“国民性改造”是“具体人性”的改造,它为我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建构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深刻洞察和思想资料。提高国民素质承续和包容了“国民性改造”的思想,它和素质教育“重在做人”放在一块,成为我国教育人类学鲜活的“本土理念”。我国的教育人类学不能走排斥“田野工作”方法的德奥传统教育人类学的老路,而应将反映我国教育问题的“田野”之实证研究与哲理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作为人文课程的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特色。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材开发:亟待重视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通识教育课程看大学教材开发20世纪初率先出现于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课程,其初衷在于弥补大学教育渐趋专业化与实用化的缺失,解决“人文”与“自然”两种文化的对立与隔阂,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器识与人文素养,以达到“全...  相似文献   

7.
刘同君  夏民 《江苏高教》2002,(2):127-128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追求人文、科技的和谐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把自由追求、创造能力和超越意识作为新世纪大学生人文精神建设的一种主观构架,使人文精神的内在禀性和非直接现实性的特征,深深地植根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践活动之中,并形成如何学会做人的一种价值维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人文知识分子队伍.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而且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命题,是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新生事物.素质教育是针对纯专业的应试教育而提出并发展的育人理念,是在专业素质中注入人文精神亦即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整合的必然产物,这既是教育理论演绎的结论,也是教育实践提炼的结晶.同时,在当前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法治信仰理应成为人文综合元素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当下,幸福作为一种教育文化被众多学者引入学校,通识教育成为培育大学生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识教育的功能重在教化,即通过通识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使学生对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深切的体验与感受,能够在与自然、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让大学生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关键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的落实,当务之急是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定位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至关重要。在培育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应注意人文教育的特殊性、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开应和应用,并树立“全人”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0.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高等学校教学存在着“重理轻文”和“重文轻理”的现象,强调专业培养,忽视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在各专业间出现脱节现象,这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误区。人文教育关系到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完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人文教育、促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认为,这种“融合”仅靠在理工科专业中加大人文教育课程的比例是不够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提高认识,从我做起,从专业教学做起,不仅要善于发掘人文教育中的科技内涵,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两种力量在支配着教育的发展,一种是生活实在的力量,它使教育努力去适应它的需要,在这种力量之下,产生了功利主义的教育信仰。另一种是向往美好的力量,它使教育努力离开现实,不断超越自身,并将教育的最高理想指向于自由教育。  相似文献   

17.
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does not give a complete answer to the above question nor does it define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but it shows the place and the role of lifelong education in the system of education.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study written by James B. Ingram, Director of the B. Ed. Course at Bradford College (the United Kingdom)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Unesco Division of Educational Structures, Contents and Methods and the Unesc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in Hamburg.  相似文献   


19.
Studies 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undertaken by the Council of Europe have highlighted a gap at the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transmitted knowledge and the indispensable information needed by individuals living in the pluricultural contexts of contemporary European societies. A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o inculcate in teachers a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both for work in schools and for activities in community contexts and perspectives. The intercultural dimension should not simply address itself to a special category of culturally different students, but rather, should address all students so as to sensitize them to the cultural pluralism which surrounds them and to educate them to successfully master it. Certain disciplines have a privileged status with regard to the transmission of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all citizens living in pluricultural societies: history, geography, anthropology, philosophy, psychology, economics, sociology, and law. Several examples of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programmes offered b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in Portugal, Canada, and France) as well as reference to activities sponsored by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Division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