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愿意。”这句话对美国人来说包含深远的意义。发出结婚誓言就如同签订契约一般。虽然今天美国人并不真正认为婚姻是一宗商业交易,但婚姻确实是件严肃的事。一切从订婚开始。在传统上,年轻男子先要请求女朋友的父亲允许自己娶她。如果女方的父亲答应,然后男方才能向女方求婚。男方时常尝试以罗曼蒂克的方式“蹦出这个问题”,想给女方一个惊喜。有时双方只是一起决定,该是结婚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
南飞的大雁     
赵芳 《早期教育》2006,(9):24-24
大雁是候鸟,每年秋末,他们成群结队地从北方飞往温暖的南方,来年春天再北归。大雁迁飞的路程非常遥远,大约要飞行两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迁移前,大雁必须吃下大量的食物,以备长途飞行消耗。聪明的大雁在长途飞行中,采用“人”字形或一列纵队的阵式飞行,首尾呼应,既安全,又整齐。  相似文献   

3.
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目前揭露了一件令她气愤的事情:有人冒充她的女儿登台唱歌。才旦卓玛是中国文联副主席,因演唱《北京的金山上》、《翻身农奴把歌唱》、《唱支山歌给党听》、《远飞的大雁》等歌曲,而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和喜爱。她说,前段时间就有人问她:“才旦老师,你女儿调北京了?”“没有啊。”“哎,我怎么看到北京有  相似文献   

4.
不见雁南飞     
秋天到了,我问上幼儿园大班的女儿现在是什么季节。女儿脱口而出:“是秋天。”我又追问:“秋天和夏天相比,有哪些变化?”女儿眨着大眼睛说:“秋天是黄色的,天不热了,树叶子往下落了。”我心中窃喜,女儿竟然知道这么多。我乘势补充说:“还有大雁向南飞。”女儿愣在那儿,在记忆里搜索了半天,不解地说:“大雁是什么样子呀?我怎么没有见过大雁往南飞呀?”  相似文献   

5.
《好同学》2005,(11)
映雪20岁那年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让她至今难忘,但却在别人眼里看来老生常谈的一道爱情考题,是女方考验男方的,题目是:要是我和你妈同时落水,你先救谁?这道考题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正因为难回答,才更能考验男方对自己  相似文献   

6.
3岁的女儿从小就怕动物,我想这与女儿从小很少接触动物有关。如果给她多提供与动物接触的机会,是否会减少这种惧怕感呢? 春天,我从市场上买来了一对小鸡。女儿从幼儿园回到家,听到有“叽叽”的声音,马上问:“什么叫呀?”并循声寻找。当她一眼看到黄绒绒的小鸡时,就高兴地叫起来:“呀!小鸡!”而身子却直往后退。我记起前几天女儿在画小鸡时与她爸爸争论过小鸡有几只脚趾的事,便蹲下去将小鸡托在手上,问女儿:“你看小鸡到底有几只脚趾呀?”她从我身后慢慢向前移,仔细数起来:“1、2、3,只有3只!”我接着问:“小  相似文献   

7.
大雁是冬候鸟,一到秋冬季节,它们就从寒冷的北方出发,成群结队,飞往我国温暖的南方过冬。当大雁从我们头顶飞过时,我们总是为美丽而整齐的雁阵而赞叹。那一会儿飞“人”字,一会儿飞“一”字的队形往往令人着迷。 科学家在对雁阵的研究中发现,大雁的组队飞行,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气流学、浮力学的知识。当第一只雁鼓动翅尖拍打双翼飞行时,会发出微弱的上升气流,后面的雁就利用这股气流的冲力,马上一只一只地跟着飞翔起来。在雁阵中,领头的那一只所产生的气流,对后面的大雁来说十分重要,它们巧妙地借助它所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只大雁,每到冬天,我和我的伙伴一起排成人字形,飞往温暖的南方城市——广州过冬。飞啊飞,终于有一天,头雁告诉我们到达广州了,可我低头一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只大雁,每到冬天,我和我的伙伴一起排成"人"字形,飞往温暖的南方城市——广州过冬。飞啊飞,终于有一天,头雁告诉我们到达广州了,  相似文献   

10.
    
讲《候鸟》一课时,谈到春来秋去的大雁,坐在后排的一位小男孩站起来问:“每年的春天,大雁为什么还要飞回北方去呢?它为什么不永久地住在四季如春的南方呢?”我不禁一怔,这是我未曾想到的一个问题。大雁的迁徙分为“秋去”与“春来”两个阶段。如果小男孩问的是“秋去”,那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他:秋天来时,北方的气温逐渐降低,草木凋零,食物短缺,大雁为了生存,不得不迁移到南方去越冬。但现在的问题是“春来”,在温暖的南方已生活了整整一个冬季的大雁,为什么还依然惦记着北方,还要飞回北方去呢?书上的答案很笼统,只以“迁徙”一词以蔽之。…  相似文献   

11.
雁阵啊雁阵     
刚上小学的女儿坐存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大声地、一遍遍地在朗渎课文: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大雁向南方飞去。一会儿变成一字形,一会儿变成人字形……”  相似文献   

12.
扬花礼     
前些天,堂弟找了个对象,女方打了礼单过来,男方要回礼单。这个过程颇像合同前的承诺。婶婶叫我帮她抄写回礼单。抄着,抄着,见到一个新词:扬花礼。我问婶婶:“扬花礼是什么礼?”婶婶笑道:“傻瓜,扬花礼就是新娘的兄辈抱新娘上轿的那个礼。”我“噢”了一声,停住...  相似文献   

13.
我常给4岁的女儿讲故事,读小诗,在外出游玩后鼓励她说点“感想”。渐渐地、我发现我的精力没有白费,女儿常常会以“妈妈”开头,带着孩提的思考同我说话。那童稚的话语宛如一首首小诗,从女儿的心中流出:  相似文献   

14.
女儿今年六岁,脾气执拗,刚上幼儿园时,经常与别的小朋友打架。一天,女儿红肿着眼睛回来,趴在床上就哭。我问她缘由,她说,同桌的小男孩欺侮她,还用拳头打她。听完女儿的哭诉,我没说什么,心想:在没有查清原因之前,我不能下任何结论。因为如果是女儿的错,这时我帮她说话,她会以为自己没错,以后会变本加厉;如果是小男孩的错,这时我批评她,她会感到委屈,从而伤害她的自尊心,所以我只对女儿说:“明天我们一起去找那位小男孩好吗?”女儿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5.
某学者在北欧访问期间,到当地一位教授家中做客。问候之后,看到了教授五岁的小女儿。学者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学者抚摸着女孩的头说:“你真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教授等女儿退走之后,严肃地对学者说:“你伤害了我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说:“我一番好意,送了她礼物,还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说:“你因她的漂亮而夸奖她,可是漂亮不是她的功劳,完全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孩子还小,不会分辨,你夸奖了她,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会看不起长相丑陋的…  相似文献   

16.
女儿吃中药     
女儿君君最怕吃药,可小时偏偏老爱生病。记得女儿第一次吃中药是在3岁半。那天,当我把一小碗中药端到茶几上,苦涩的气味飘到女儿嘴边时,她吓得躲了起来。我把女儿抱出来,鼓励她说:“君君,别怕,喝下去你的病就会好的。”“不喝,不喝,苦死了。”女儿坚决不喝。妻子在一旁帮腔:“好喝,快喝吧,你已发烧咳嗽一星期了,再不喝会更严重的。”说着,妻子把药碗端起,送到女儿嘴边。女儿用手一推:“我不喝,我不喝。”她边说边挣扎着要逃跑。  相似文献   

17.
女儿入园记     
没想到女儿入园会出现那么多的不适应。我是幼儿园教师,女儿比别的小朋友更早、更多地接触了幼儿园,按理说她应该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实际情况是,女儿每天早晨都哭着不愿去幼儿园。放学回家后,谁也不能在她面前提起“幼儿园”三个字,听到后她就会愁眉苦脸地说:“我不去幼儿园。”晚上睡觉,她常常会在梦中惊醒,哭着说:  相似文献   

18.
我女儿已一岁零五个月了,能认字50几个,认识动物卡片60多种。女儿一岁三个月时。有一次我正在淘米,她迅速从米筐里抓出一把米扔到地上,并说“米”,我灵机一动:何不教她认读“米”字呢。我马上找来笔,在地上写了一个米字,然后教她读两遍。第二天我再写米字时,她已能读出来了。女儿看到天空中的小鸟或电视机里的小乌,她就会说“鸟儿飞呀飞”并用小手比划着飞的动作,我就因势利导,教了“鸟飞”两字,结果她  相似文献   

19.
我女儿其他方面都还可以,就是做事磨蹭。为此,我把“竞争”引入了女儿的生活。一天吃饭时,我说:“今天我们三人比赛,看谁最先吃完得第一。”在我和先生的“谦让”下女儿得了第一,她很高兴。以后吃饭比赛时,为了让女儿高兴,每次都让她得第一,女儿吃饭的速度果然比以前快了许多。见这一招管用,我们又把“竞争”引入了女儿的洗脸、刷牙、穿衣中,女儿自然都是第一名。 好景不长。一天,我急着去上班,女儿却抱着我的腿大哭不放。原来,我一着急吃得太快抢了她的第一。后来我发现,只要她得不到第一就会大闹一场。听到我表扬其他孩子,她也会很生气,专挑别人的不是。  相似文献   

20.
让赞美走进学生的心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评价,让我想起了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文章,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学者在北欧访问期间,到当地一位教授家中做客。问候之余,看到了教授五岁的女儿。学者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学者抚摸着女孩的头说:“你真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教授等女儿退走之后,严肃地对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说:“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说:“你因她的漂亮而夸奖她,可是漂亮不是她的功劳,完全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孩子还小,不会分辨,你夸奖了她,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会看不起长相丑陋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