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艳玲 《考试周刊》2014,(1):196-196
<正>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孩子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仅有老师与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看孩子的兴趣,这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实际活动当中,幼儿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可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是互为一体的。不管是为发现和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生成"的活动,还是培养激发幼儿间接兴趣"预设"的活动,都是受幼儿欢迎的,  相似文献   

2.
伍海虹 《考试周刊》2011,(6):233-234
要在幼儿园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游戏既是科学活动的内容,又是科学活动的实施途径。将科学探索活动隐藏在区域游戏中时,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也许从头至尾都是“玩”的过程。正是在“玩”的同时,不自觉地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自发性的科学观察和发现。  相似文献   

3.
吴岚 《幼儿教育》2003,(5):18-18
“魔术杯”活动结束了,但孩子们意犹未尽。为什么这次活动能让孩子们如此痴迷?我们认为关键是它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满足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魔术杯”活动原是一次有关空气的科学活动。那天,教师为了证明空气的存在,给幼儿做了一个实验:先将干的绉纸放入塑料杯中,再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然后将杯子提起,让幼儿检查杯中的绉纸是否被浸湿。由于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太抽象.幼儿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因此当教师反复提问“为什么绉纸没被浸湿”这一问题时,孩子们一脸茫然,而有的幼儿干脆顾自拿着杯了玩水去了。教师试图将孩子们重新召集起来,可是已经没有孩子愿意听了。就这样,教师预设的认识空气活动变成了孩子自发的玩水活动。在总结反思时,我们发现,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是这次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作了以下调整。我们将第一次活动改为让幼儿探索“如何让绉纸放进水里不湿”。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他们有的用塑料袋套住绉纸再放进水里,有的将绉纸放进瓶子,盖上盖再放进水里,有的将绉纸放在文件袋里,并用透明胶封口后再放进水里,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对探究性活动的认识上,过去我们一提到“探究”,就认为是科学领域的活动。其实不然。幼儿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有教育,作为教师必须树立“一日活动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的理念,积极采集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教学策略,创设环境,引导幼儿探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开展有关水的流动探究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量杯。幼儿在玩水车时,就会发现水流速度不同,水轮转速不同;水流速度相同、量杯大小不同,水轮转动时间不同,等等。最后由幼儿将探究结果用他们自己设计的标志、符号记录下来,交流分享。这样的探究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又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表现能力。可见,我们教师只要放开视野,向纵深处看探究性活动,就能保证探究性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5.
吴彩霞 《山东教育》2003,(27):33-35
活动背景夏天里,天气逐渐炎热,我班许多孩子脱去袜子睡午觉,有的孩子还光着脚丫穿凉鞋。一段时间孩子开始注意自己和他人的脚,有意无意地观察触摸脚的现象也开始产生,他们对小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我设计了“有趣的小脚”方案活动,旨在通过“探索小脚”“体验小脚”“复印小脚”“反思小脚”这四个活动,为幼儿创造参与探究活动的条件,让他们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本方案既贴近孩子的实际,又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同时还能在活动中将…  相似文献   

6.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从年龄特点出发,选择它们直接感知的自然和科学现象,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和想象,并加以艺术化指导,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启迪他们的非凡智慧。而幼儿园科艺有机融合活动,无疑最适合孩子们萌发活动兴趣,滋生探究愿望。  相似文献   

7.
小兔乖乖     
设计意图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农场。他们对春天的播种很感兴趣.纷纷围着农民伯伯问:“我们吃的青菜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农民伯伯,您是怎么把一粒种子变成营养丰富的食物的?”随后一段时间里。我观察到孩子们在参观幼儿园种植园地的时候,总是跃跃欲试,想亲手为青菜浇水、捉虫。考虑到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都来源于他们的实践活动,而生活在城市的幼儿很少有机会实现他们种菜的愿望.我在本次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  相似文献   

8.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以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对象,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玩沙活动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和追崇,它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天性和尊重孩子们的需求,是一项不可代替的游戏活动。《指南》科学领域中提出:“教师应该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教师应该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带孩子们走进沙子乐园,让他们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沙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变化,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丰富的生活 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中班“有趣的蜗牛”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儿童,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想法需求,列出问题清单引导儿童观察记录;欣赏儿童,分享幼儿的智慧创造。  相似文献   

11.
在玩中感知     
张俊 《素质教育》2006,(4):39-39
学习的最好的刺激是兴趣。只有在打动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满足其喜好时,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其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我们大人总认为孩子们的玩就是“胡闹”、“瞎搞”,而实际上孩子们能从“玩”中学到许多我们用“教”无法给予的东西。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使他们的“胡闹”、“瞎搞”变得有目的、有计划、讲方法,让他们在乐此不疲的“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玩出名堂、玩出水平、玩出真知!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科技实践活动研究”实验课题众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幼儿园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统计方法,能较好地引导幼儿探究学习。一、运用统计,有效地帮助幼儿收集信息,积累表象。观察是孩子认识事物、获得信息的基础,然而,孩子通过观察获得的对事物的印象是单一、浅表的,这时,教师从激发孩子兴趣入手,指导他们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就能丰富其认知经验。例如,在语言活动“创编儿歌———小树叶”的步骤一中,教师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并记下来,但孩子们往往无法将观察的结果一次性全部记住,这时,教师便引导孩子…  相似文献   

13.
周红霞 《教育家》2004,(10):55-57
新《纲要》中有如下描述:“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由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直接知道的活动和间接知道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参与“幼儿科学教育”专题研究的实验幼儿园中,科学探究活动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在探究中体验发现的乐趣。一年四季、课上课下、园里园外,到处都能看到孩子们渴求的目光、探究的身影,时不时会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做实验?”“老师,我发现……”  相似文献   

15.
钱皖英 《亚太教育》2019,(12):86-86
幼儿普遍喜爱游戏,其中区域游戏是一种自主性的游戏,也是孩子们的最爱。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亲自操作活动中的材料,亲自动手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可以帮助幼儿自主学习,通过调整观念及时地将材料投放到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评价作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自主游戏的同时获得足够的快乐,促进他们全方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成背景 为了使幼儿度过快乐的晚间生活,我们想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于是,我们对幼儿晚间需要进行了调查,有的幼儿提出想去看月亮。在一次“看月亮”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天空有很大的兴趣,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月亮上有什么”、“月亮上的阴影是什么”……于是,我们决定沿着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月亮”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7.
哈丽媛 《文教资料》2009,(32):160-161
方案活动是融入幼儿生活的活动,是来源于生活的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这种主动探究学习主要表现在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在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在满足他们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自主地探究问题。这种主动探究活动对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学会用灵活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的学习取向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对方案教学活动过程的分析,探讨幼儿在方案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科学活动区中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帮助幼儿积极有效地参与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幼儿是怎样活动的,观察每个幼儿在探究、学习时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幼儿探究学习的水平。   一、用有趣的语言引起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指导的起点   幼儿探究学习的直接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感知对象的兴趣。兴趣是探究、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一个人如果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他就有可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寻求尚未知晓的…  相似文献   

19.
李娜 《成才之路》2014,(20):35-35
一、从生活点滴中渗透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很好地阐述了教育包含于生活之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平时我们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幼儿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晨间幼儿来园时,我们除了要热情接待他们,还要有礼貌地和幼儿打招呼,引导孩子们也能礼貌地说声:“老师,早上好!”课间游戏时,常常能听到孩子们在游戏时发生争执,这时候就会有幼儿来告状,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首先会向他们了解事情的经过,而不是直接批评指责幼儿,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交谈中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自己来解决问题,以后再遇到同样的情况,孩子们就知道怎么做了。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要和幼儿成为朋友,错怪了幼儿要主动说声“宝宝,对不起”,幼儿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你真是个能干的宝贝!”静下心来多与幼儿进行沟通,多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多拉拉他们的小手,摸摸他们的头,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二、选材内容需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游戏的工具。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孩子们对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有一定的兴趣,如有趣的磁铁、水、豆子、小汽车等等,教师可以从这些东西人手,激发幼儿再次探究的兴趣。在活动课“有趣的气味”中教师提供了很多的小瓶子,瓶盖上戳一个小孔,让幼儿闻闻,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为了避免幼儿从颜色上面进行区分,可以在瓶子的外面包上漂亮的彩纸。幼儿边闻边议论:“这个是?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科学活动探究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