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不该扶     
户外活动时,明明不小心摔倒了,站在一旁的芳芳无动于衷。老师走过来说:“芳芳,咱们一起把明明扶起来吧。”芳芳却说:“您不是说,好孩子要勇敢,摔倒了要自己站起来吗?”老师愣在那里,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如果您遇到这种情况,您会怎样解决呢?来稿在800字以内...  相似文献   

2.
明明摔倒了,芳芳在一旁无动于衷。芳芳缺少同情心,的确需要给予及时的教育引导。然而,芳芳恰是接受了教师"好孩子要勇敢,摔倒了要自己站起来"的教育,才表现出来对同伴的冷漠。芳芳在不折不扣地按照教师的话去做,但做法却又不是教师的教育初衷,由此有必要引起我们对自己教育的反思。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培养其勇敢顽强、独立自主的个性品质,是新时期人才素质的需要,是当今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引导幼儿主动地扶起摔倒了的同伴,培养幼儿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同样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那么,当教师真正面…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老师要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说说教室的特点。芳芳说:“我们的教室宽敞。”明明说:“我们的教室明亮。”小刚听了,说:“老师,我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的教室既宽敞又明亮。”“真棒!”老师笑着说,“我们的教室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宽敞,一个是明亮。小刚在句子中用上‘既……又……’,把教室的两个特点连起来讲,既简洁又清楚,值得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4.
4岁的芳芳吃得香,睡得甜,精神足,长势好,唯一让妈妈不放心的,是芳芳晚上睡觉,头半夜,常常满头大汗,莫非是佝偻病没去根儿?6岁的明明又挨训了:“快回家去,跑出一身汗,招病呀。”明明的妈妈觉得让孩子呆在有空调的房子里,不冷不热,不出汗,才不会得病。这两位母亲对“汗”的看法,并非全面,一个人,要真是无汗、少汗、那才真是不妙了。患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的孩子,气温高,体温也随着高,倍受煎熬。医生给芳芳仔细检查后,说芳芳没病,佝偻病早好了。那为什么入睡不久,头上多汗呢?那是因为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既使在睡眠状…  相似文献   

5.
奖章显奇效     
一天课后,几名学生不约而同地过来对我说:“老师,您给明明多发了一枚奖章!”噢,有这样的事?我仔细检查一下,果真如此,看来是由于工作太忙自己弄错了。刚想更正过来,可看到座位上明明的脸色由“晴”转“阴”,我犹豫了:也许那样做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进取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红灯亮“为什么两个人比一个人重要?”三个小伙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可是不一会就吵起来了。明明要看奥特曼,聪聪和强强却都要看机器猫。明明说:“这是在我家,要听我的。”正说着,妈妈出来了,问清了缘由之后,对明明说:“明明,他们俩是小客人,而且他们两个人都要看机器猫,2比1,你应该让给他们。”明明一脸的不高兴:“为什么两个人比一个人重要?我要看奥特曼!”“拔萝卜”老师正在教“拔萝卜”的儿歌,解释过歌词之后,老师说:“萝卜需要小朋友齐心协力才能拔起来。”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自己就能拔起来,不需要其他人。”另一个孩子坐…  相似文献   

7.
一次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完成练习,几个学生忍不住又讲起话来,见老师没有什么反应,周围的声音也开始附和,教室里热闹起来。老师走到一个男生旁边,让他站起来背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见他突然站起来,其他人都静了下来。老师让大家把这句话背三遍,然后问:为什么要背这句话?有个机灵的男生说:“老师,你不是把我们比作青蛙了吗?”老师笑着说:“我可没这样说,这是你自己说的。”大家听了都笑了。随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这是发生在胡勤荣老师课堂上的一幕。他说,学生不听话,这是我们时常遭遇的事儿,怎么办呢?首先要做好分析,弄清…  相似文献   

8.
两只蝴蝶     
《学前教育》2006,(4):34-35
幼儿园组织小朋友春游,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尽情地感受着满目的春色,唧唧喳喳地说着,笑着……突然路边的广播里响起了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是《两只蝴蝶》啊。”随即合着音乐唱了起来“亲爱的,你慢慢飞……”孩子们热闹的大合唱顿时引来了游人的止足观看和议论。有的说:“唉,这么小的孩子就会唱这种歌了,他们知道自己唱的什么吗?”有的说:“老师怎么能让孩子唱这样的歌儿呢?”带队老师望着沉浸在歌声中的孩子们和议论纷纷的游人,不知如何是好。假如您是带队老师会怎么办呢?对此您有怎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曾经看过这样一组漫画,第一幅图:妈妈对要上学的孩子说:路上小心!第二幅图:孩子一路上边走边想着妈妈刚刚跟他说过的这句话:路上小心!第三幅图:这个牢记妈妈说过的话的孩子还是摔倒了。第四幅图:摔疼了的孩子终于明白妈妈说这句话的原因。他自己爬起来后就提醒自己:路上小心!结果很顺利地到达了,这组漫画不禁让我联想到在平时教学中,我会不会也像这位妈妈一样给孩子许多的叮嘱,而学生也像这位听话的孩子把这些叮嘱都牢记于心,但真正能理解其中含义的又有几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像这位“妈妈”一样,一味的叮嘱学生:“不要犯错”。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也许让他们经历过错误才得到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财富。那么,如何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  相似文献   

10.
去年教师节那天,我意外的收到了一条短信:“敬爱的老师,您还记得‘一个人心里要永远有一盏明灯’这句话吗?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铭记您所说的这句话,并用来不断的勉励自己,让自己去做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豁达的人。谢谢您——老师,祝您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相似文献   

11.
一同学被班主任要求去医院测智商:"班主任把我叫去,说孩子的成绩不太好,要测一下智商。"前不久,一位家长向本报芳芳校园热线反映了这件事。家长说,他觉得老师是在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弱智,这令他很"受伤"。(《海峡都市报》)报道说,该家长告诉记者,班主任林老师说,孩子成绩不太好,让他交100元,下周带去医院测一下智商。老师还说,班上共有10名学生要去测  相似文献   

12.
再过几个月又是填报志愿的时候了,人们都说:高考,不仅要考得好,更要填得好。说不定你今后的生活轨迹便会定格在那一张志愿表中。有一句古话您一定记得:知己知彼,百战不贻。这句话用在当今的职业择上也同样堪称至理名言。那么,您了解自己吗?您知道什么样的职业取向更适合你自己吗?下面这个小测试便能帮助你达到了解自己的目的。快拿起笔来吧,也许你会得到意外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明明摔倒了,老师!”琳琳风风火火地跑来向我报告。“又是你多嘴,你扶他起来不就行了。”我边说边跟着她走。一路上,几个孩子又朝我喊:“明明摔倒了!”我随口就说:“行了行了,早知道了。”那里已围了一圈小朋友。我走近前一看,明明倒在地上,嘴唇冒血。几个小朋友一边为他擦血迹,掸土,一边急得直叫:“快去上药!”当孩子们发现我来了后便放心地说:“老师来了……”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嘴里没好气的说:“走开,你们围着干什  相似文献   

14.
礼物     
敲门后,门开了一道缝儿,一个学生怯生生地走进来,脚步缓慢地靠向我,叫了一声:“安老师。” “有事吗?”我问。 “安老师,这本挂历是我爸爸让我送给您的,他说一定要您收下,这样我的成绩就会好起来。’” 我愣了一下:“一本挂历,我收下它,你的成绩就会好起来?” “对,是我爸爸说的,反正他让我把挂历交给您。” 我望着她略带不解和害怕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家长的心啊,自然是盼望老师能多关照自己的孩子,多给她吃些小灶。但他们哪里知道,想要让她的学习成绩打个翻身仗,怎能凭更多的补课复习就能奏效的呢? 看看那本挂历,…  相似文献   

15.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16.
明明今年上初一,他的班主任王老师是他妈妈。使他得意的是,每天和妈妈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偌大的书包不用自己背了,而由妈妈代劳。一天,一位邻居对王老师说:“如果你不教学,或你儿子不在你们校上学,他自己就不用背书包了?上了高中怎么办?”这一问,给王老师提了一个醒:不能太娇惯孩子。王老师心想,教儿子自立应从背书包开始。放学了,其他同学都背起书包一溜烟地“飞”走了,只有明明眼巴巴地等着妈妈。明明见了妈妈,一边责怪妈妈太磨蹭,一边将自己的书包扔上妈妈的自行车。王老师看着被自己惯坏了的儿子,不无后悔地说:“明…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2008,(11):32-33
某园中班的小朋友们在活动区游戏,带班的李老师在一旁观察。香香小吃店里,明明娴熟地把“饺子”装进碗里,就给顾客亮亮端过去。可能走得太急了,明明把几个饺子掉在了地上,他拾起来,直接就放进了碗里。亮亮接过饺子,笑嘻嘻地吃起来。李老师皱起了眉头,要不要介入呢,这是个好时机,因势利导帮孩子了解一些健康常识。 可是,在孩子这么开心游戏时,去引向这个话题,会不会破坏幼儿游戏的自由、创造性呢?李老师陷入了困惑之中。对于李老师的困惑,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相似文献   

18.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多年来教师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时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在教育孩子独立做事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句话若用之不当,在孩子身上有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比如,某教师让一男孩搬把椅子,谁知那孩子把头一扬,用老师的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有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仔细想想自己的行为,感到有些后悔。“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  相似文献   

20.
事件经纬"我感到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她叫芳芳,是某职高的学生。这是芳芳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我细细地咀嚼着她这句话的意思,等待她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