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区际经济差距问题也日益加大,这种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平衡性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和紧缩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效应结合起来,来考察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力,有助于研究货币政策对区际经济差距造成的影响。运用面板模型这种计量工具,分别针对1984-1997年间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1998-2004年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展开的区域效应差异检验,发现紧缩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加上相应的区域效应差异,是造成我国区际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的重要原因。在缩小区际经济差异、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下,必须重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政策,它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决定作用.当前我国经济背景下的货币政策突出表现为传导渠道多元化、传导尚不成熟、货币政策效果不佳等特点,其中,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利率市场化的异化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两个较为典型的问题.全面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能够改善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1997年发生通货紧缩以来,一直采取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梗阻、经济非均质和金融压制现象,其有效性不足,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需要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减轻经济非均质程度和金融深化等方面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与现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目前阻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区域效应引起了理论界和决策界的关注。探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形成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提升货币政策的效力,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区域差异、经济周期、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和政府的博弈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从研究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的约束因素、适度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化央行大区分行体制改革、深化企业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货币政策效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常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个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那么,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呢?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重要调控手段之一,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有着重要作用,是直接融资的场所,也是公众和投资者投资的重要途径.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货币政策的运用必将影响股票市场的走势与发展,影响股票价格.本文就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不同货币工具实施进行分析,找到货币政策影响的规律性,力求为投资者规避防范风险,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货币政策从需要制定的情况出现到最终对经济产生作用之间有着时间间隔,即货币政策的时滞,且对货币政策的效果影响重大。本文应用VAR模型对我国2002~2011年的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价格指数以及上证指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来研究货币政策的时滞。  相似文献   

9.
所谓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其目标是发展经济、稳定币值。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具有克服市场固有缺陷、弱点,以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功能。1998年下半年中央作出决定:扩大内需,增发国债,加上配套货款10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扩张性特点的货币政策操作,旨在适度增加货币的供应量,保持宏观经济的高位运行。这表明我国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了积极的货币政策。那么,如何看待这种积极的货币政策呢?本文就其实施的依据及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中央银行不断推进货币政策改革,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成就瞩目。然而,我国已加入WTO,对外对内日益开放,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发展,货币政策机制的不尽完善、缺陷日显:同时,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键的货币政策,目前市场资金充足,货币利率低廉,人民币汇率稳定,经济稳定快速增长,这为我国进一步改革货币政策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推进货币政策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解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了简要历史回顾,认为在毛泽东领导下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在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江泽民开创的西部大开发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三者之间体现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转承启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实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也是我国应对外部危机的重要保障。在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有些放缓的情况下,更要坚定不移地振兴实体经济。当前我国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问题,产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产业市场需求有减弱的趋势,实体企业也存在着运营成本刚性上升、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应通过加强虚拟经济领域的制度建设与监管、深化供给侧改革、降成本等措施,从各个方面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开始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从非国有经济的增量发展、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流通领域的市场化以及外贸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展开的制度创新和制度转型过程。当前,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认识上一阶段改革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确定下一步改革的取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转型是个动态和综合的过程,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市场化和经济增长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唯一目标,因此不能据此轻易对转型成败作出判断。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保证我国人民福利水平不断提高,是经济转型的终极目标,也是判断转型成功与否的标准。中国经济转型的道路还很长,加强政治改革、法律和道德文化建设是顺利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并尽早实现其终极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战略应当适应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实践指导,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势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局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对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方向、动力等重大问题都作出了精辟而深刻的论述,这对于当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全面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看中国的宏观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投资过热,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危害。加大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的管理力度,发挥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作用以及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作用,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商业银行改制,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措施和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争取在2000年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是我国政府在对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作出分析后的果断决策, 是我国经济新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和改革开放相一致的必然选择。加入WTO不仅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机遇与挑战,更将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体制,乃至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加入WTO后可能影响我国经济新世纪发展的过分忧虑应予澄清, 经济全球化不能缺少中国的参与, 中国经济发展也不能不依赖于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两者都要求一个更为开放的中国  相似文献   

19.
以加入“WTO”为标志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后WTO时代”。这之前 ,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质是以改革促开放 ;而“后WTO时代” ,则不可逆转地转变为以开放促改革  相似文献   

20.
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实现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灶吃饭”的重大变化,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突破的分水岭。然而分税制形成了现行不合理的税收制度,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础性原因之一,从多个方面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梯度发展,区域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探究分税制改革以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措施,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