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尤金·奥尼尔是西方现代戏剧中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系列作品都表现了处于变革中的西方现代社会人类找不到归属的一种现实生存的境况。其中《毛猿》这部剧作又是奥尼尔作品中最富有表现主义的作品。戏剧主人公扬克是一个自我价值观强烈到最终被视为毛猿的人,他从寻找精神归属到最终无处可归的悲剧人生,被奥尼尔视为最能展现他所认为的现代人类生存的悲剧。同时,奥尼尔并没有就此停止,他仍然在作品中借扬克之口高呼:"死也要在战斗中死去",为人类生存的悲剧添上了一抹希望。  相似文献   

2.
尤金.奥尼尔于1946年复出美国剧坛,推出了他最重要的晚期作品,包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此剧是奥尼尔剧作中自传性最强的一部,在这部家庭悲剧中,奥尼尔将其所经历并深刻体会到的家庭悲剧典型化为美国社会的悲剧。众所周知,奥尼尔在其一生的戏剧创作生涯中深受哲学家尼采、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剧作家斯特林堡等人的影响。这可以从本剧中发现其明显的踪迹。奥尼尔认为美国人的悲剧来自当时盛行于美国的物质主义,同时,人的命运由一种神秘的力量控制,这也是人的悲剧之源。而生活在悲剧中的人们最终发现白日梦却能够成为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奥尼尔悲剧中,雾作为一种大气状态,为剧本提供客观环境。雾更是一个神秘的象征,它使人物染上死亡情结,也具备净化和梦幻功效。作者对雾既诅咒又迷恋的复杂心态使得它承载了丰富的内涵,雾为剧本涂上一层浓厚的象征色彩。雾的神秘性指代了奥尼尔终生探索的"天边外"的神秘力量,反映了他宿命论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他在戏剧艺术上大胆探索,其剧作试验了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等各种创作方法。他追求艺术真实,但不是表象的真实,而是一种情感化的主观真实。从本质上说,奥尼尔是个浪漫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5.
不和谐的家庭成了压抑人性的场所,也正是这不和谐的家庭—奥尼尔的戏剧性家庭以及在现实社会的茫然,无助,失望与痛苦构建了奥尼尔作品中的伦理根源.  相似文献   

6.
鬼子是一个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作家。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我国当下社会转型期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给予了它有力的呈现,并以最终死亡的归宿冲击当代人麻木的心灵,发人深思。他的死亡主题是对底层生命困境际遇的指归,是底层生活自身演绎出来的悲剧走向。  相似文献   

7.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尤金·奥尼尔是一位严肃深刻的剧作家,他以其独具特色的悲剧观构建了美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奥尼尔的剧作中能够看出他对人物性格以及内在本质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剖析。奥尼尔把人的生存视为悲剧,因此,其剧中人物都具有一种悲剧性格,而这种悲剧性格恰恰又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本能与理性、自我肯定与社会道德两方面的冲突,是奥尼尔笔下人物的悲剧性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表现主义的思想深度与艺术力量最集中地体现于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中。奥尼尔的五十多部剧作属于多种风格。他近四十年的创作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中期是以表现主义为主,而后期则是一种成熟的独创的现实主义风格。奥尼尔的剧作以其对现代文明、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认识与反思而被列入现代主义作家之列,他的《毛猿》就是这样一部反映人在社会中的困境,表达人在困境中的迷惘与求索的作品。从这个有几分荒诞的悲剧性的剧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人的自我的失落与追寻的失败。人真的是一种很可…  相似文献   

11.
挖掘和创造生活的诗意,对其进行富有诗意的阐释,是奥尼尔悲剧所努力追求的。强烈的情感注入、对隐藏在生活背后“神秘”的认识与表现、对人物身上梦幻色彩的诗意揭示以及富于象征意蕴的戏剧意象的运用,营造出诗一般的抒情氛围,使《旅程》这部现实主义的自传体悲剧,呈现出诗化的品格。  相似文献   

12.
冼星海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时代的强音。把中国音乐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分析,星海对现实生产美、尤其是声音美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力;他的音乐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张力,具体表现对祖国的热家、对人民的关心和对母亲的亲情里;他的音乐整体灌注着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生死观认为,道为万物之源,世间万物都在不停的变化,生死更是如此,气聚为生,气散为死。生死是很自然的事,将生与死等量齐观。这种对生死的大彻大悟的背后其实是体现出了庄子的一种悲剧心态。庄子既不满于现实,却又无力改变,最后只能逃回内心深处,企图把自己泯灭在逍遥自由的空间里,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也可以说是庄子对生活采取了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因此庄子的生死观在对于生和死做出了自我的哲学判断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庄子对于自己所期求而不得,退守精神家园的一种悲剧心态。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的一生,是在南宋朝廷的动乱中度过的,他把自己的命运始终同南宋朝廷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他的这种爱国思想是通过对冷酷现实的愤慨;寄希望于明主贤臣的社会理想和对南宋统治者否定与批判表达的。  相似文献   

15.
李贺是中唐时代一位独特的诗人。家世的衰微、时代的局限,身体的赢弱,将他经世治国的理想抱负击个粉碎,所有这些促使他开始对人生、命运、死亡进行思索。他的“鬼诗”寄寓了对现实的厌恶和对理想的探索。在艺术上,“转益多师”,注重人物心灵,朦胧晦暗的意象,以及超常的想象与幻想,形成一种幽峭冷艳、荒诞虚幻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6.
拜伦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以自身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死亡、生存、生命价值等个体生命的自主意识进行了阐释,以其独特的见解及其实践而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拜伦的生命意识是我们解读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7.
拜伦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以自身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死亡、生存、生命价值等个体生命的自主意识进行了阐释,以其独特的见解及其实践而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拜伦的生命意识是我们解读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瞿秋白一生的经历及其思想变化作了简略而客观的梳理与分析。文章提出:综观瞿秋白一生,他从最初的“名士”梦被惊醒,到最后走上政治这条不归之路,虽然其终生的文学活动和创作,都浸染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但其一生的心路历程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文人”范畴。他是与鲁迅相互补充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类典型。  相似文献   

19.
As one of Shakespeare's the four famous tragedies,Hamlet is the most remarkable one.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tragedy aspects in Hamlet from the aspects of plot,character and conflict. In Hamlet,it described a disordered world where there was discrepancy in ideality and reality,and also a world with strong self-consciousness,which reflected the main parts uncertainness and complication in the period of Renaissance.On behalf of humanists,Hamlet confirms human's value and dignity,and also the wisdom and power,but faced with the evil reality,all his dreams are destroyed completely. He just gets the spiritual victory with the cost of his life. As the mitigation of the time,Hamlet shows that it is destined for humanists to fail and result in tragic life.  相似文献   

20.
我们纪念闻一多昆明殉难60周年是因为他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文化已是一种提升。闻一多对黑暗反动势力最终以死相拼的决绝态度,受着20世纪、特别是这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特定语境的支撑。他的思想中很好地结合了中西宗教哲学的精华,他的殉难体现着一种独特的生死观,突出地表现为舍生取义和为理想而生。闻一多诗笔下的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写死终究是为了写一份对生的热爱和敬仰,以诗情为哲理,实现对人生的审美超越。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审美文化几个方面,深入细致地探讨闻一多殉难的意义,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终其一生,闻一多都是个“诗人”,是个用生命来写诗、把生命写成诗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