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诗歌是历时性的艺术体式之一,这种传统观念,使人们长期忽视对诗的共时性理解。就《楚辞》、《诗经》的研究而言,运用共时性理解可以解开其内容以及形式方面的诸多谜一样的问题,如《离骚》“求女”、《九歌》“事神”、《诗经·桑中》“思孟姜、孟弋、孟庸三人”的真实内涵,《离骚》一诗的多元隐喻模式、其隐喻与转喻的关系,《诗经》的语言形式特征,以及历史“语境”中共时性要素对解读《诗》、《骚》的意义等。共时性理解法与目前流行的那种逸出文本,并最终导致文本整体性消解的所谓文化分析法不同,它主要是文本分析法,重视文本中各相关要素的互相规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与我国有着悠久文化交流史的日本 ,对于《诗经》的翻译、改写 ,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化汉为和、和汉并存的特点 ,日本学者将《诗》不断消化 ,使之融化在日本文化之中 ,形成不似《诗经》的《诗经》变体 ,从《国调周诗》、《诗经国风》及霞朗咏会的汉诗吟诵中可见《诗经》在异文化背景中之命运。  相似文献   

3.
《诗艺》是现代英美诗的宣言书.麦克利什认为,诗的语言是意象的、艺术性的、复义的.《诗艺》中的意象是构成诗的主旋律,赋予了诗的弹性美.  相似文献   

4.
《抑》是一首卫武公对周平王的诫勉之诗 ,当作于《青蝇》、《宾之初筵》之后 ,大致在周幽王十一年 (前 771年 )至周平王三年 (前 768年 )之间。  相似文献   

5.
汲古阁刊《宋名家词》本《竹山词》、明抄《百家词》本《竹山词》与黄丕烈校理本《竹山词》,为《竹山词》传本中最重要的三本.三本各有胜处,而由黄氏所校本得《竹山词》元本目录之全目及其卷中脱佚之篇,由汲古阁本得元人题记之全文,二本价值又在明抄《百家词》本之上.而《历代诗馀》、《词综》、《词谱》、《词律》所采蒋捷词与以上传本文字多相异,于《竹山词》校勘有重要参校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丘中有麻》的诠释历来众说纷纭。文章在肯定朱熹《诗集传》之说的基础上提出新证,指出其诗系情歌。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拟邺中集八首>>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诗为六朝诗坛一种极其重要的现象。同时,由于拟诗作者的心态、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这种现象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形态。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就是其中一种特殊类型的代表。本文通过考证、推论,认定谢氏《拟邺中》诗并非一般的模仿、拟言之作。他假借拟体却不是着意于对前人创作范式、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的模仿与学习。其真正的目的却在于仿拟前人之境,借前人之境来抒发自我之情。实为述怀、言志的立言之作。  相似文献   

8.
旧红学家以《左传》为标准评点《红楼梦》,其观点源于金圣叹。《红楼梦》传承于《左传》主要表现在叙述场景安排、人物刻划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白居易感伤诗中最著名的叙事长诗。诗中将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了讽喻和揭露统治者罪恶的思想情感,反映了作者作为一名现实主义诗人,兼善天下的政治抱负和宽广胸怀。  相似文献   

10.
一篇《长恨》有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一千多年来,人们对它主题的理解,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讽喻说,二为爱情说,三是讽喻爱情两者兼而有之的双重主题说。产生上述三种不同理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和《长恨歌》题材的特殊性,即唐玄宗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比喻句是以其表达的具体生动、浅显易懂而获得修辞价值的,小说《日光流年》中的比喻句却有许多不同,不再是浅显的比喻深奥的,具体的比喻抽象的,熟悉的比喻生疏的了,作者常常突破常规,在一些要素上发生变异,主要表现在本体的陌生化、喻体的陌生化、相似性的弱化三个主要方面上,十分新奇怪异而“无理”,产生荒诞怪异的审美效果,增大了读者理解的难度,带给读者陌生的新鲜感。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对李金发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研究,多着眼于其"异质性"、"西方象征主义"、"现代象征诗"等特性方面,但在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中,也有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暗合或继承,比如"远取譬"的诗歌创作特点与古典诗歌创作艺术的暗合,"漂泊意象"、"香草意象"、"瘦绿意象"等极具中国古诗特质的传统诗歌意象等,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以闻音为依据预见及其相关现象 ,是关于听觉神秘崇拜的一个验证。其作为从印度传来的佛经故事母题 ,确立了中土闻音预见母题的文学构架。在此“六道轮回”观念支配下 ,动物才在观念与形象世界里 ,超越了先秦寓言哲理性比况寓托借用功能 ,切实被赋予了与人同等的地位。总之 ,佛经故事一再重复的是 ,人所能达到的 ,动物也能达到 ;许多动物不过是人轮回过程中的一个“异相”。唐代王权专制受到挑战 ,母题演化为政治性预言。明清时代 ,母题则灌注了忠奸斗争的伦理质素。  相似文献   

14.
《孟子》比喻运用在先秦时期,独树一帜。《孟子》的篇章类比喻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以经典诗句喻志、选取生活小事作喻体、讽喻、故事喻等;这类比喻的特色是:爱憎分明,词锋犀利,通俗亲切,循循善诱。  相似文献   

15.
南唐后主李煜是晚唐五代最为杰出的词人之一。后主词之所以具备如此高超的艺术造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章法结构上的匠心独运。文章从词之章法结构中起句、过片与结句三个基本方面入手,对李煜词展开探讨,将其章法结构特点归结为起句大致分为以景起和以情起,且又可分为“平起”与“陡起”;过片常见“承上启下”之法,同时又善用“一气贯注”之法;结句则可分为以景象作结、以情貌作结、以情语作结和以比兴作结四大类。  相似文献   

16.
诗歌语言符号的隐喻表现系统要求在两个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依据相似性原理建立意义的连接,把不可言说的情感、意志、精神等化为可感的形象。李白诗歌语言张力的构成重在隐喻策略的运用。隐喻是远距离的交易,在李白诗歌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存在着对距离的有效控制。在李白的诗歌中,语言的运用是灵动的,通过所言非所指的隐喻策略,创造出诗歌语言的含蓄能指势态。  相似文献   

17.
仿拟成语中的语音隐喻——一项基于封闭语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隐喻这一术语是国外学者Fonagy于1999年提出的,国内学者李弘(2005)在前者论述的基础上,严格基于隐喻的定义“用一个概念域来跨域喻说另一个概念域”,对英汉语中的语音隐喻作了论述。本文采纳李弘的观点,同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并基于封闭语料对汉语仿拟成语中的语音隐喻进行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与篇章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常见修辞手法,也是篇章中常用的衔接手段。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形式上的转换或替代等衔接,隐喻表达的是篇章中体现的思想交流。隐喻丰富多彩,不论词汇隐喻,还是语法隐喻,都能给理解提供一个暗隐的语义衔接。词汇隐喻被定义为用同一语言符号表现不同的概念意义,而语法隐喻定义为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现类似的概念意义,两者都延伸出了句子,到了篇章、甚至是更广的社会文化领域,让读者或听者完整统一地理解篇章结构。  相似文献   

19.
拉美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中国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同为20世纪后半期的获奖小说。中国与拉美文学创作交相辉映,在世界文坛上影响巨大。《百年孤独》是一种"隐喻或讽喻",《尘埃落定》是一种"政治寓言"。两部小说透过各民族的历史嬗变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建立起历史反思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time”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域映射理论和Turnerr概念整合理论入手,结合英语语料,从实体隐喻、方位隐喻、结构性隐喻三个方面对“time”这一单词产生的隐喻性词语进行分析,探讨“time”隐喻的建构过程及利用概念整合理论解释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