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误区1: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解答:原电池的原理是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设计在两个电极发生,从而完成了电子由负极流到正极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  相似文献   

2.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它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根据原电池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形式,原电池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原电池是电化学的重要内容,其中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乃是原电池的重头戏.只有掌握好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才能正确写好电池总反应式,才能准确确定其中电子转移的量、产物的量、各电极周围及整个电池的pH变化状况.要熟练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首先是要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即为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材料(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和电解质溶液之间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活泼性强的电极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另一个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作为正极.判断正负极后就要分  相似文献   

4.
张玲 《高中数理化》2009,(4):56-57,59
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原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理论上说,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构成原电池一般需具备3个条件:①有2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作负极的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作正极的材料用一般导体即可;②有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  相似文献   

5.
原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原电池一般由2个电极(正极和负极)、电解质溶液(熔融态的电解质)及形成的闭合回路构成.电极分为负极与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导致电子从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从而形成电流.负极材料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是石墨、铂、金等导体),正极材料只要是导体即可.  相似文献   

6.
沈镇和 《考试周刊》2013,(33):151-152
<正>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是常考的知识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常因不了解原电池电极反应书写的一般规律,导致错误率较高。本文从原电池基本原理出发,归纳电极反应书写的规律和技巧。一、原电池电极反应书写的原则原电池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总数等于  相似文献   

7.
原电池是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 ,并将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分别在不同的电极上 (要适当安排两电极 )进行 ,从而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通常由正、负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即介质 )组成 .介质不同 ,有时会对原电池电极反应有影响 ,这一点同学们有时会疏忽 .为此 ,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加以例析 .一、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对原电池电极反应的影响1.考虑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问题例 1 航天技术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 ,它们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8.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问题,为此本文将介绍一种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推理分析法.具体来讲,在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时首先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参与原电池的正负极反应的物质,然后根据原电池反应发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朱之 《考试》1999,(10)
电化学知识包括原电池、电解和电镀,其原理均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完成电能和化学能之间转化:化学能原电池(?)电解池电能因此在掌握原电池、电解和电镀基本原理时要注重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应用。一、原电池原电池实质上是依据一定条件,将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传给氧化剂,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负极、正极进行。组成原电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必须有两种活泼程度不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做电极。2.电极必置于电解质溶液中。3.形成闭合回路。在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产生电流。一般认为原电池的构成需具备以下条件为:  相似文献   

11.
雷华 《高中数理化》2014,(10):49-49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中学化学学习中最难的知识点之一,在中学教材中,为了分散难点,在教材中4次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也同样是分为了4个考点: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等;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及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的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比较;③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④在电解池和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考查的形式一般是一个选择题考查基本概念(或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和一个选择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知识(或与反应热一起进行综合考查);一道非选择题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反应中电子转移的简单计算以及原电池或电解池中的电极反应及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  相似文献   

12.
<正>原电池是利用两个电极的电势不同,产生电势差,从而使电子流动,产生电流的。需要注意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设计成原电池。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外接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原电池中  相似文献   

13.
周芝兰 《考试周刊》2009,(14):165-166
本文结合实例,对包含有溶液中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包含溶液中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14.
<正>由课本知识我们知道,很多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这对于平时喜欢实验、喜爱探究的我来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探究题目,于是我就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了以下探究原电池的设计思路,现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与斧正。一、原电池设计的理论基础1.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知识是以电解质溶液为载体,以氧化还原反应为核心,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是氧化极,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是还原极。因此,要从电子得失角度去分析有关的电极和电极反应方程式。例如,原电池的问题可从下列三类来分析。第一类原电池,如铜锌原电池,其组成条件有三条: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金属与金属、金属与石墨碳棒、金属与难溶金属氧化物);②电解质溶液,至少要能与一个电极发生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置换反应;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且用导线连接。这种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材…  相似文献   

16.
电化学知识是理论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综合历年来高考考查的情况归纳如下:一、原电池的判定判定方法:①依据有无外接电源;依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②多池相连但无外接电源,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一池为原电池,其他为电解池。例:(2007重庆,11)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7.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解题要领: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1)活泼金属跟不活泼金属→(2)在电解质溶液中(直接接触)氧化还原反应→(3)产生电流即要形成原电池必须同时满足(1)、(2)、(3)三个条件.例1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能够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相似文献   

18.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原电池两极的活泼性不同,将原电池两极分为负极和正极.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称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称为正极.负极和正极是原电池中的顶梁柱.与原电池的2个电极有关的常见题型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不仅是电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之一,现就如何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小结如下:一、原电池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  相似文献   

20.
有关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考点。其比较依据是强强生弱弱,即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例如,2Fe~(3+)+Fe=3Fe~(2+),由于在此反应中Fe~(3+)是氧化剂,Fe~(2+)是氧化产物,所以,我们说Fe~(3+)的氧化性大于Fe~(2+)。也就是说Fe~(3+)被还原到Fe~(2+)的电极电势E_(Fe~(3+)/Fe~(2+))大于Fe被氧化到Fe~(2+)的电极电势E_(Fe~(2+)/Fe)。将这一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其电动势为ε=E_(Fe~(3+)/Fe~(2+))-E_(Fe~(2+)/Fe)>0,即该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