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温志荣 《知识窗》2013,(4):62-6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情感教育贯穿于初中各年级的政治教学.实践证明。实施情感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而且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本文从树立良好形象、转变教学方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加强课后实践四个方面阐述了初中政治教学情感教育的方法.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准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学生,用无私的爱浇灌学生的心灵,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李建军 《科教文汇》2008,(35):76-76,103
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健康成长,提高认知水平,形成完整的人格。而情感是人的基本需求,在诸多教育要素中,情感教育最能触动学生心灵,恰到好处的情感教育是启动行为的重要因素,是人格形成的催化剂,极大的影响着人的认知,能使学生在教育者情感滋润的潜移默化中完成自己人生的初始旅程。因此,教育者应认识情感教育对认知的影响,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环节,以完成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张琨 《科教文汇》2011,(17):114-115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即是指历史教师在课堂中适时、适度地设置情景或情境,使学生获得一种情感的体验,以达到启愤发悱、愉悦心情、激发情感、砥砺志向,并从中获得对历史的审美感。本文从师生双向互动,沟通学生情感;运用良好开端,激活学生情感;分析学生特点,培养学生情感;通过真挚情怀,感染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氛围,加深学生情感等五方面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期望对改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教育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小容 《科教文汇》2010,(26):166-167
使音乐沁入学生的心灵,产生音乐心理的教育效果,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用音乐的情感呼唤学生的情感,真正地让学生进入到音乐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6.
周慧君 《科教文汇》2011,(33):F0003-F0003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何种教育方法来改善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仍然困扰着许多一线英语教师,当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本人深刻认识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作用的桥梁和润滑剂,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学中理当正确把握情感教育,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情感教育;创造充满爱心的课堂,在教学中发挥情感作用;坚持理解学生原则,有效采用鼓励机制。如此,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玉珍 《今日科苑》2009,(24):257-258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自觉性相对不高。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情感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情感教育晓之以理,让学生在心灵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在课堂上与教师产生良性互动,能大大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于丙夕 《科教文汇》2010,(10):92-93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育人机制,从不同的层面引领了教育的方向。独立学院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一压力,独立学院应加大情感教育力度,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度,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有着独特情感体验,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着情感、体验着情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把握作品的主旨,与作品人物产生共鸣,使学生在作品"情感"熏陶下,完善他们稚嫩、单纯的心灵。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情感教育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情感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育人机制,从不同的层面引领了教育的方向。独立学院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一压力,独立学院应加大情感教育力度,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度,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培鑫 《大众科技》2013,(9):142-144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时期,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提上新高度,而且人才的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人性教育成为教育核心重点。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都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加大投入增加宣传力度,使得高校学生管理从社会学校、政府、社会治安等宏观环节,和教学、学生管理、学生考核等微观环节齐抓并管,同时狠抓落实,保障到位,切实把学生素质教育从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好,重视好,贯彻好。把教育的最后一关高等教育,切实着眼点落实点归根到学生身上,实现和谐社会的教育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胡康兴 《科教文汇》2020,(13):36-37
学生公寓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第二课堂”作用,对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哲学视域下,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哲理基础,进而考察了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辩证关系,最后提出了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具体路径:要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加强党团组织建设与学生骨干的培养;教师工作中时刻注意总结、提炼。  相似文献   

14.
刘莹 《科教文汇》2012,(23):184-184,186
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日益增长的党员数量中,大学生党员的增长比例也是越来越快,如何使大学生党员成为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如何使他们有责任感、使命感及发挥榜样的力量,是我们高职学院党建研究的课题,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本文就怎样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陈晓刚 《科教文汇》2012,(12):14-15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主体,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将对学生整体的思想、学习及价值取向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种考虑,试图从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的角度出发,探索整合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及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才素质和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针对大学生以及大学生党员的现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对大学生及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提升党的执政基础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蒋立维 《科教文汇》2013,(22):179-180
阐述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了目前学长制在高校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党员学长带班制,探讨了党员学长带班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晓蕊 《科教文汇》2012,(10):38-39
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日益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这种高效管理模式能够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使高校教育管理达到最佳效果。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认为应该从高校本身、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四个维度出发,让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教育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乐娜 《科教文汇》2013,(7):179-179,181
作为一所民政部主管的高职院校,从2009年开始学院迎来了一批来自全国的孤儿,通过成人高考接受高职教育,学校称这个班级为“励志班”。本文从学生管理工作这一角度.认识励志班在管理过程中融入、个别化管理、发展需要方面存在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为今后高职院校孤儿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苏玲 《科教文汇》2012,(17):3-5
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影响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广西某高校的学生处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加强学生处分制度的改革,做到依法管理、处罚得当.以更有效的规范学生管理行为、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发挥学生纪律处分制度育人功能与价值.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依法治校和教育管理民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