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思文 《中国培训》2022,(11):104-105
<正>一、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见从国家层面迫切需要更多技能高超的工匠托起中国制造的未来。作为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也必然要在培育工匠精神中承担重任。  相似文献   

2.
人才资源和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依托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助推高职大学生精神建设,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汇聚了作为后备劳动大军的高职大学生精神建设内涵,凝聚了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形成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社会。依托“三个精神”助推高职大学生精神建设需要为劳模和工匠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充分发挥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的精神引领和技能引领作用;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将“三个精神”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行业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种精神”是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特色。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举措,构建技工院校开展“三种精神”培养的实施路径:一是从加强理论阐释和内容研发,提高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以“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将劳模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三是以劳模工匠工作室为依托,以劳模工匠团队为支撑,建设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2023年2月2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揭晓评选结果。本届选出的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分别是:秦世俊、郑志明、成卫东、母永奇、何小虎、田得梅、冯新岩、周琦炜、孟维、郭汉中。他们都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都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  相似文献   

5.
<正>学院通过“讲劳模、劳模讲”方式让百名劳模走进校园、走近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时代新人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劳模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不仅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而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教育导向等方面高度契合。上海杉达学院通过与上海市劳模协会学员分会的结缘,通过“讲劳模、劳模讲”方式让百名劳模走进校园、走近学生。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职业院校要重视培育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江苏交通强省战略服务。新颁布的职教法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内涵,通过重新定位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作用,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根植劳动幸福观、培植工匠精神、培树劳模精神、促进身心健康、重塑审美情趣,让劳动教育立学生职业道德之位、科技强国之念、身心健康之本、技术伦理之美、技术革新之路,探索培育具有劳模和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交通职教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职语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将“劳动·工匠·劳模”精神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是高职语文教改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在高职语文教师教学中渗入“劳动·工匠·劳模”精神的意识,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挖掘精神资源,构建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一体”评价模式,建立起完善的高职语文课程保障机制,注重将学生的精神需求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的关键一环。新时代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三重逻辑: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历经确立、曲折发展、重塑的过程是其历史遵循;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历史和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其理论指导;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建设一支契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型劳动者大军是其实践必然。厘清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对于培育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塑造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并强调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10.
全国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典型和代表。高校聘请全国劳动模范担任特聘教授,开展“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有助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制度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丰富发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推进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实现、形塑社会劳动新风尚。推动“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成为高校劳动育人普遍化的有效教育模式,需要统筹推进“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将劳模育人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林晓琳 《知识文库》2023,(8):113-116
<正>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五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应坚持多学科融合理念,在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劳动专题教育实践中实施多学科融合教育,落实三个层次的中职劳动教育目标,培养正确劳动观,提高劳动技能,感受职业精神,培育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观念、目标、方案等亟须进行相应调整以找准自身育人定位,更好地满足工作环境变化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要求及国家总体发展战略需求等。同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更要紧扣时代发展特征,突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引导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劳模精神教育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同感与荣誉感;二是融入劳动精神教育使得职业院校学生重视劳动实践、养成劳动情怀;三是倡导工匠精神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提高专业能力以保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匠心追求等。  相似文献   

13.
张巍 《中国培训》2023,(9):26-28
<正>举办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为技能人才提供出彩人生的重要舞台,是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通过举办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全面提升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内涵丰富、联系紧密,“三个精神”虽然在主要面向群体、主要功能作用上有所区别,但是具有整体与部分、内力与外力、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劳动教育“三个精神”培育具有三层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理念为其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论述为其理论逻辑,新时代新征程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性为其现实逻辑。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做到抓好劳动教育理论课堂主阵地,融入实习实训实践课程大环境,营造浓厚劳动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劳模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进,探索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计量中的关键词共现网络方法探索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发现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精神、创新、中国梦等存在强关系,是劳模精神研究的关键词群,使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研究新时代劳模精神也证实了此结论。最后,从校园文化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挖掘劳模史料、创建劳模学院等五个方面对其在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弘扬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描述我国近十年工匠精神研究的热点与趋势,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上的147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热点包括“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国制造、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关系“”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大国工匠精神培育”等五个方面。研究趋势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10—2015年处于起始阶段,探讨工匠精神的传承与价值;2016—2017年属于快速发展阶段,着重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2018年至今为平稳发展阶段,主要探讨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等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基于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愈发舒适与优越。然而,温室里培养的大学生多数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良好的职业素养,缺乏投身制造业强国建设的雄心壮志。高校应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基本原则,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增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是高校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政课形成自身特色、增强学生获得感的需要。孙晓玲所著《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融合研究》一书,2021年由时事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探究篇”和“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融合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学生带动法和教育实验法,探讨建立二级学院劳动实践工作室,丰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内容。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依托劳动实践工作室的师资和学生社团力量,成立劳动教育实践学分的认定和考核小组,组织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每周劳动实践检查,开展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专题教育讲座等“以劳育人”训练营,让学生树立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等3个方面的劳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种精神”是新时代技工院校的重要职责,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实施中,要重视文本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导向作用:坚持守正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三种精神”;坚持推陈出新,在作业布置中迁移“三种精神”;坚持日新又新,教育引导学生在生活工作中践行“三种精神”。  相似文献   

20.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是推动世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弘扬工匠精神必须加深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以“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为抓手,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培育和劳动教育的逻辑关系。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确保“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深度融合,科学设置劳动教育内容,筑牢弘扬工匠精神的基石;打造“家庭+学校+企业+政府”一体化教育,协同工匠精神的培育;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机制,体现传承工匠精神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