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存在协同育人共识不强、协同育人合力不足、协同育人效能欠佳等现实困境。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四螺旋理论三大理论支持,应从“人”的发展层面凝聚协同育人共识,从利益协调层面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从协同驱动层面提升协同育人效用等方面采取措施,优化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方法,旨在提出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的法制完善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教育办学的趋势初显,参与社区教育的多元主体数量和类型日益增多,参与形式途径趋于多样。现行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存在多元主体参与主动性和持续性不足、协同性弱、社会参与制度保障缺失的问题,亟须加强规范设计和制度供给,为各类主体更好地参与社区教育提供法律支撑。研究结论: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的法制完善可以从明确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的价值取向、细化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相关配套制度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应然的教育状态跨越至实然的教学状态是一种内生性的教育发展表征。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生性的核心指标、教学模式衔接内部结构性错位、多元治理结构中多元主体治理复位等三个层次的内生性诉求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中高职衔接中政府、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等各利益主体的辩证关系。并以各主体利益博弈和融合域为逻辑基点,确立了构建中高职衔接多元治理的路径框架,包括做好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内在衔接要素的对接、构建衔接实施平台;鼓励企业实施主体介入、多层次参与衔接项目;以教学模式衔接为内核,规范各要素结构性标准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市确立了“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争先进”的目标,确定了“156”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核心(提高教育质量),打好五个攻坚战(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标准化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抓实六项重点工作(学校安全、投入保障、督导评估、信访稳定、民生实事、规范办学)。在全市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下,进一步实现了全市教育质量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两类测评工具———“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ECERS)和“课堂观察评定计分系统(CLASS)”的结构与指标体系进行了述评。借鉴国外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我国亟需研制基于活动场景的动态的过程性质量测评工具,在多元的评价主体中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人员的测评优势,结合托幼机构的具体教育活动或课程分析、研判有效师幼互动的过程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育人是迈向高质量幼小衔接的重要路径。我国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经历了从幼儿园单向衔接到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转变,并在多元主体协同的进程之中不断展开探索。本研究针对幼小衔接中的多主体协同实践状况,借鉴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对来自全国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7.6万名家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了一项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幼—小—家”互动方式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缺乏权力平等的对话与合作;保障多主体协同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尤以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制度最弱;各主体的教育观念与儿童发展期望存在差异,适度学习与超前学习并存。搭建平台重塑多主体互动的权力格局,政策驱动为多主体协同提供制度保障,多方参与构筑资源以共享观念与目标,是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互动格局与文化模式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在多元主体定位下,明确应试性、利益性、个适性及本体性质量观。理性看待多元主体共谋发展的理念要素、内部主体强力改革的动力要素、教育本体机制调整的操作要素、模式与制度不断完善的保障要素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的影响,在政府、企业、学校、个体从不同层面做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内容。我国普通高中建设制度前后经历了“坚持教育效率优先,建设重点学校”的重点阶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示范学校”的示范阶段和“强调教育质量提升,建设特色学校”的特色化阶段。普通高中建设制度“重点—示范—特色化”的变迁脉络受到经济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等深层结构的深刻影响,政策的自我学习及利益主体的互动角逐是制度变迁的内生动力和直接动力。由于政府重点扶持职能的自我强化和学校恪守以往的利益固守,普通高中建设制度变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点。未来,我国需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深化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一是重塑多元主体关系,激发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积极性;二是调整利益格局,优化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制度环境;三是深化评价改革,创新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各利益相关者是高职院校社会责任的划定者、办学资源的提供者、制度制定的参与者。明确高职院校利益主体的多元教学质量观和利益诉求,构建利益对话机制,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合作博弈机制,才能有效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制度从确立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制度变迁.目前,大学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正趋向于多元主体治理,其制度建设受到学术权威、国家权力和社会(市场)三个基本要素的影响.我们要以公共理性中多元共识的理念来解决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冲突与博弈,使之走上融合的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11.
王冰 《电大教学》2013,(6):61-67
开放大学制度体系是开放大学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能够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多层级系统管理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其核心是多元办学主体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权力和利益及其制衡的契约制度体系。我国开放大学制度体系建设实际上落后于其体制的形成和机制的运行。契约成员只有互为主体.互相转让各自的权利,主动接受内外部监督,才能真正建立起一种公共权利(法律或制度),以保证全国开放大学系统中的总部、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有效执行共同认可的制度准则,更好地发挥现代大学“依法治校”的制度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存在着多个利益相关者,其中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高等教育质量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诉求,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进行着质量观和质量保障权力的博弈。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应当重视利益相关者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诉求和质量保障权力、完善学生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博弈,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个多元利益相关主体互动共生的过程。根据利益主体在集团化办学中的功能地位,可以将其分为核心主体、应激主体和边缘主体。随着时代发展、产业升级、动能转换、技术革新,集团化办学主体诉求的异质性愈加明显,既存在价值上的冲突,也存在利益上的博弈。基于主体分歧博弈与均衡求解的过程,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是应对主体利益冲突的关键,即以利益分配、利益表达、利益约束、利益奖励为抓手,促使参与主体形成一个相互依赖、合理分工、持续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推动职教集团化办学更好地为变革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的利益主体可划分为四个层面,即核心利益主体、直接利益主体、间接利益主体和最终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之间主要存在委托—代理、竞争—合作、互动博弈和相互依赖的关系,需要通过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来整合不同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主体利益,从而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质量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为彰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效应,特提出了“和而不同,清芳竞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质量文化理念。学校着重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落实质量文化理念,用制度文化规范学校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质量行为与质量实践,用精神文化引领学校的质量战略意识、质量竞争意识、质量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人”的发展和主体性在新课程的理念和实践的架构中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彰显,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与“主体间性”也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民主平等是实现师生主体间互动的前提和基础,合作互动是师生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核心,相互理解是师生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条件,对话是师生主体间互动交往的可行途径,共识与共享是师生主体间互动交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教育质量的稳固与提高,离不开规范有序的过程管理。作为县域教育管理者,我们结合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以及辖区内中小学校情,通过创造性地实施“校领导巡回例会制度”和“自主申办现场会制度”等过程性管理机制,从宏观上力促区域内各学校的平衡发展,努力提升农村整体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8.
从独立学院创办、转设到今后的改革发展,各办学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始终是利益博弈关系,"双赢"或"多赢"的博弈是独立学院利益相关方所共同期许的,为了保持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制度的进一步规范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课后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主体参与协同完成的教育活动,协同体系的构建是课后服务落实的关键。文章从多理论维度审视课后服务主体协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观念上明确家校社的职责;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在制度上明确政府质量评估、配套制度和服务收费制度建设;基于三螺旋理论在机制上探索分别以家校社为主导构建协同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由保障性质量因素、拓展性质量因素和主体性质量因素三层面构成。保障性质量因素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宏观保障性质量因素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经费投入;中观保障性质量因素包括管理水平、学科与专业水平、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微观保障性质量因素包括教师数量、教师质量、生源质量、学习性投入、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科学研究。拓展性质量因素也分为宏观、中观、微观因素,其中宏观拓展性质量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状况、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中观拓展性质量因素包括高校文化环境、高校内外部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高校服务社会、高校制度环境等;微观拓展性质量因素包括生师关系及互动情况。主体性质量因素指发展着的人的因素。人的发展分为身与心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包括结构形态与生理机能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其它因素综合影响、共同作用于个体,才能促使个体更好更全面地发展。保障性质量因素和拓展性质量因素,最终以主体性因素为核心,都是以人才培养为重心,以提高主体“心”的质量为目的,保障“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