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纪传体通史的鼻祖,《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史和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汉代以来,历代都有不少学者对《史记》进行研究,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史记》研究就是在前代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大多关注于对《史记》本身的研究,而对《史记》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不同时期的特点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本论文试图对《史记》研究的历史作一勾勒,对每一时期的重要成果进行介绍,在比较各阶段《史记》研究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把握《史记》学史发展的脉络。由于时间有限,所以本论文只论及自汉至唐的《史记》研究状况,宋至清的《史记》研究史留待日后完成。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写作《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黄宇和治史是求得真知,勿忘历史,珍惜和平。朝着既定的治史目标, 走“天下为公”的治史之道,黄宇和在鸦片战争研究、孙中山研究、国际关系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出版英文著作9部、中文著作2部, 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0余篇中英文论文。其中《鸩梦·第二次鸦片战争探索》、《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从未披露的史实》等著作以其全新的观点受到世界学术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文化领域里,目录学素有“显学”之称。由于种种原因,史学家司马迁在目录学领域至今尚无一席之地。本文以事实表明,《史记》是一部空前规模的隐性书目文献。《史记》中隐含着目录学的理论和款目组织:辨析先秦诸子学术分野,揭示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考镜诸子学术源流,历数著述及学术成就,并以“互见法”揭示文献内容。《史记》对《汉书·艺文志》产生了重要影响,两书都以国史平台展示图书文献,重视学术流派的辨析,重视图书层面的内在联系。司马迁为目录学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一书节取《史记》中《老子韩非列传》著为第一篇,并且在编辑说明中明确肯定:“《史记》上记载老子曾为周守藏室史。所谓藏室,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藏室史则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是古代藏书见于文献的最早纪录。”  相似文献   

5.
钱大昕是清代著名学者,在历史文献学方面有突出成就,他在吸收和借鉴前人考证的治学成果和严谨考订的实学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治史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对钱氏《廿二史考异》中对《史记》的考订实例,来具体分析钱大昕在考据学特别是在校勘方法和理论方面的卓著贡献,并且指出作为方法论对于史学研究和学术批评所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王系传承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和"年表",高句丽政权共有28位王。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以及好太王碑记载了其中20位。《魏书·高句丽传》中有12位,是正史文献记载高句丽王数目较多的文献之一,但综合上述史料,发现其中正误并存,需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档案文献学研究的开疆辟域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从《史记》看,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档案文献的搜集整理、编纂原则、编纂体例及辨伪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傅斯年致翁文灏的一则函件^[1],为《傅斯年全集》^[2]所未收,涉及中央研究院庚款派遣留学荷兰,是留学史的一则珍贵史料。兹将此函适录如下,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9.
朱晓莉 《兰台世界》2006,(14):49-51
本文论述了《史记》对文献的选材、综合、利用,并思考了《史记》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兰台世界》2015,(Z4):90-91
<正>在中国卷帙浩瀚的历史著书遗存中,《史记》当属其中极为珍贵的一部信史。《史记》记载了上起皇帝,下至汉武帝初年间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涉猎广泛的档案文献,叙史内容存真可考,在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实践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司马迁本人也开创了我国古代践行档案文献鉴定的先例,在他一生经历和撰著过程中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择取、整理加工过程中包含了许多档案文献鉴定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彰显了  相似文献   

11.
孔子删书,把黄帝以前的远古传说史一笔勾销了。影响所及,司马迁著《史记》便从五帝纪写起:唐人司马贞补《史记》,也只补了短短的三皇纪。至宋代,刘恕作《通鉴外记》,罗泌作《路史》,追溯盘古氏开天辟地,重兴宇宙洪荒之说。明人陈士元编撰《荒史》,充实了《外记》和《路史》,系统地演述了中华民族的远古史。 《荒史》一书,仿《史记》的纪传体,以十二本纪为主,补以  相似文献   

12.
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文献古籍虽历数厄,仍浩如烟海,史籍不过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但作为崇古重史的中国人来说,“史”的地位仅次于“经”,“以古为镜,以史为鉴”,历朝历代视修正史为当朝大事。因而自司马氏修《史记》以来,《二十六史》作...  相似文献   

13.
中医典籍是中华文明古国文献宝库中的璀灿瑰宝,但中医学用语的研究长期以来却未受重视。究其原因,一是医学用语属专门用语,有较强的专业性;二是治中医的学者多不长于语言文字之学。《先秦两汉医学用语研究》(以下简称《用语研究》)融中医学理论与汉语言学知识为一炉,颇具特色。该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搜集到的五千三百多个医学用语进行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归类,探讨了先秦两汉医学用语的基本面貌,追溯了医学用语的来源,阐明了先秦两汉医学用语对全民语言的影响,论述了先秦两汉医学用语在汉语历史词汇学上的价值,考释了简帛医籍中的一些疑难词语。《用语研究》在中医文献研究和汉语词汇史研究方面具有双重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史书中,《史记》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著作.它是一部研究汉武帝以前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记述了许多档案方面的工作和思想,对研究中国古代档案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史记》中涉及到的档案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笔者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山西新闻史研究》,查阅了大量的史书和文献,发现一些史料可能会对中国新闻史的治学者们有所帮助和启迪。 一、关于击鼓、传梆与传锣尹韵公先生在《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  相似文献   

16.
《大越史略》(简称《史略》)是现存最早的越南人所作通史性著述,历来为治越南史学者所关注。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史略》均是经《四库全书》编者改订的题为《越史略》的诸版本,而未注意更为原始的题为《大越史略》的版本。笔者将近期查阅到的《大越史略》抄本与四库本《史略》比对,发现该本当是已知的现存唯一未经《四库》编者修订的《史略》版本。本文结合此新发现抄本,对《史略》的版本与流传、成书时间与作者、《大越史记》和《大越史记全书》的关系等若干问题进行再探讨,以期得到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著名华裔史学家何炳棣先生的《中国会馆史论》是其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学贯中西,不仅具有扎实的传统考据根底,而且对西方治史的方法相当了解.《中国会馆史论》借鉴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以及用西方史学理论挑战传统史学研究,代表了当前史学研究的一种趋势.《中国会馆史论》中的诸多治史方法,对今天的史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赵生群教授在《史记》研究领域执着耕耘20年,已发表论文30多篇。近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这部论文集,收录了他从文献学角度研究《史记》的重要论文18篇。全书文章可分为三组:第一组9篇,探讨《史记》研究中重大的同时又有较大争议的若干问题;第二组4篇,研究《史记》取材及相关问题;第三组5篇,关于《史记》编纂体例等的文本研究及影响研究。归纳起来,该书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强烈的问题意识。大凡当今《史记》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和有争议的疑难问题,如《史记》的断限问题、亡缺与续补、司马谈作史问题…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为文化学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出现了文化繁荣的鼎盛局面。在这一时期,《史记》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流传更加广泛,研究《史记》的著作大量涌现,是自汉以来《史记》流传、研究的第一次高潮,也是写本最纷繁的时期。但当时的写本今多亡佚,仅有九卷传世:三卷原藏敦煌莫高窟,即《史记集解燕召公世家》残卷、《史记集解管蔡世家》残卷、《史记集解伯夷列传》残卷。此三卷皆被法国人伯希和盗去,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另外六卷唐写本,皆藏于日本,即: 1.《史记集解夏本…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自成书流传后历代均有学者进行研究。有清一代则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综合评价了清人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对《史记》史学价值的肯定”、“对《史记》文学价值之再发掘”、“《史记》编纂学研究的成就”、“《史记》考证方面的成就”及“《史记》版本研究的成就”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