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使用阿替普酶治疗肺栓塞的疗效。方法选取5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50mg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结果经阿替普酶治疗后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D-二聚体较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较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在高原地区可有效治疗肺栓塞。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5,(15)
目的:通过对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明确D-二聚体检测对于肺栓塞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栓塞患者40例,采用全自动血凝仪以及配套试剂,利用免疫比浊法原理,定量检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选择此段时间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检测发现,被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40例,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临界值。比较肺栓塞组和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肺栓塞组治疗4d后,血浆D-二聚体和治疗前相比,有所降低;7d后检测结果基本恢复正常值。结论:本文研究发现,肺栓塞发生的主要指标是血浆D-二聚体。血浆D-二聚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其进行定量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对溶栓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因此,对患者进行肺栓塞诊断时,可以将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作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西藏某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住院天数与D-Dimer、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呼吸内科住院CAP患者190例临床资料,根据CAP治疗指南,将单纯需住院的轻中度CAP患者疗程为7天界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14例和对照组76例,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以评估病情好转或治愈出院为结点,记录出院天数,观察CAP住院天数与D-Dimer、CRP之间的关系。结果 D-Dimer、CRP与CAP住院天数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323,(P0.05)结论 CRP和血浆D-二聚体跟CAP患者住院天数存在正相关,对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宾力 《大众科技》2021,23(8):84-86,12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存在血栓前状态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中药方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变化情况及孕12周存活率.结果:(1)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孕12周胚胎存活率为95%,对照组为75%,组间孕12周胚胎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AT-Ⅲ水平较治疗前升高,D-二聚体、FI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栓前状态导致的复发性流产,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可改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正确评价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即A组,B组,C组,每组人数均为42例,A组患者采用乳胶凝集法进行诊断,B组患者采用ELISA进行检测诊断,C组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诊断,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简称NPV)、特异性的区别。结果:B组的检测特异性最高达到了48.9%,敏感性为93.3%,阴性预测值为90.9%,C组的敏感性为96.7%,阴性预测值为95.5%,但是检测特异性,A、C组均小于B组,而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B、C组明显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为了更高的对肺栓塞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评价应该选用ELISA或者免疫比浊法来进行对D-二聚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防肿瘤患者血栓的形成或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检出率。方法:联合测定肿瘤患者体内组织因子阳性微粒与D-二聚体的水平,对凝血状态进行评估。结果:60例患有不同类型肿瘤并合并静脉血栓的患者、60例与之相匹配的未合并血栓的肿瘤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肿瘤未合并静脉血栓患者组、合并静脉血栓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两两间组织因子阳性微粒数目及活性、D-二聚体的含量高低及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肿瘤患者体内组织因子阳性微粒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1例某院确诊为慢性肾衰竭的病人作为实验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D浓度,通过乳酸底物法测定LDH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FGF23的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的31例健康受试者比较分析,同时,分析实验组的三个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衰竭组D-D、LDH和FGF23三者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浆D-二聚体与血清乳酸脱氢酶呈正相关(r=0.393,P0.05),血浆D-二聚体与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呈正相关(r=0.571,P0.05),血清乳酸脱氢酶与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呈正相关(r=0.517,P0.05),D-D与FGF23具有线性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成纤维生长因子23水平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高原地区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危险分层等临床特点及其降压疗效进行初步分析,探讨高原地区高血压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海拔3658米西藏拉萨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综合危险分层、降压治疗方案及血压达标率、降压幅度等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至少1个以上其他危险因素者占87.5%以上,男性患者合并危险因素数显著多于女性(1.90±1.00与1.27±0.91,p0.05)。心血管综合危险分层高危、中危、低危者分别占91.11%、8.89%和0%,不同性别之间患者高危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出院时总体血压达标率为63.9%,其中高危组64.1%、中危组为62.2%,两组血压达标率无显著性差异,但高危组患者使用了更多种类的降压药物(分别为2.02±0.96及1.65±1.03,P0.05)。3级高血压患者出院时血压达标率显著低于2级和1级高血压患者(分别为38.2%、73.2%和83.6%,p0.01);从降压治疗方案来看,应用1种降压药者占32.67%、2种降压药者占37.37%,≥3种降压药者占29.95%;单药降压药物者中氨氯地平组与厄贝沙坦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76.0%和63.5%,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入院时3级高血压患者中比较不同的联合降压方案的降压疗效,与以A+C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组比较非A+C为基础的方案收缩压下降更为显著(收缩压下降幅度分别为25.71±11.25(%)与31.18±9.47(%),P0.05);与不含利尿剂组比较含有利尿剂的联合方案的收缩压下降更为显著(收缩压下降幅度分别为22.94±12.40(%)与28.81±11.36(%),P0.01)。结论高原地区高血压住院患者合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且高危者比例高。在近期血压达标方面A+C联合方案似乎不具有优势,而联合应用利尿剂可能具有更显著的降压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非老年(年龄60岁)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老年(年龄≥60岁)APE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老年人群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疗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0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通过肺动脉造影或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APE藏族患者,对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基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实验室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果(1)胸痛、心动过速症状的发生率非老年发生率高于老年组,老年组收缩压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血气分析氧分压低于非老年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非老年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组房颤、高血压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组在危险分层中主要中低危、中危,与非老年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咯血,存在较明显的低氧血症及血红蛋白含量增高,高血压病史、下肢血栓形成、骨折或手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功能不全(房颤)为常见发病诱因。观察对象在临床分层中无高危患者,治疗均为抗凝治疗。对于医疗水平欠缺的西藏高原地区,不能明确诊断急性肺栓塞但倾向怀疑时,可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相关实验室指标,早期给予一般抗凝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检查等特点,提高对西藏地区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地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六项、肝功、心脏彩超、双下肢血管彩超、CT肺动脉CTPA等,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情况。结果 39例患者诊断为肺栓塞。患者平均年龄(54.54±16.70)岁,男性18例占46.15%。结论在无肺动脉CTPA检查手段时,如患者年龄超过55岁,存在明显的低蛋白、D-二聚体升高、且血色素明显的升高等时,结合临床高度考虑肺栓塞时,即使不能确诊在无禁忌症时也应及早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葛根汤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研究组)和B(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解痉药硫酸镁、降压药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除常规治疗,加用葛根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量、脐动脉血流阻力、全血粘度、D-二聚体;终止妊娠时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例数及延长孕龄时间;两组母儿并发症(包括:胎盘早剥、肝肾功能损害、心衰肺水肿、脑血管意外、DIC、胎儿窘迫等)例数等指标。结果:A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量、脐动脉血流阻力、全血粘度、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胎儿窘迫例数比B组少(P0.05),A组治疗后延长孕龄时间比B组长(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新生儿体重比B组大,新生儿窒息例数比B组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汤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GF-1、PEDF、IL-18水平变化及其与不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23例,依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82例、微量蛋白尿组(B组)70例、临床蛋白尿组(C组)71例,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NC)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PEDF、IL-18水平,检测ACR、FPG、FINS、HbA1c、BUN、CREA、UA、TG、CHOL、HDL、LDL、Cys-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4组患者在年龄、病程、BMI、ACR、Cys-C、FPG、FINS、HbA1c、BUN、CREA、UA、TG、CHOL、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PEDF、VEGF、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R与病程、血糖、HbA1c、CHOL、LDL、Cys-C、IGF-1、PEDF、IL-18、VEGF、BMI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FINS、TG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GF-1、PEDF、VEGF、CR EA、LDL、IL-18、HOMA-IR是AC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就存在IGF-1、PEDF、IL-18水平异常,IGF-1、PEDF、IL-18水平增加2型糖尿病及早期肾脏损伤风险。IGF-1、PEDF、IL-18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2型糖尿病肾病损伤早期发现的有价值的监测指标,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拉萨)发生新生儿呼吸衰竭时患儿的肾脏功能变化,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时病情程度与肾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资料完整的6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肾功能治疗前后的分析。结果 I+II型呼吸衰竭(病情重者)肾功能改变较I型呼吸衰竭(病情轻者)重,两组比较p0.05,治疗前、治疗后β2-MG、BUN、Cr T值分别为7.954、4.723、5.405,治疗前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肾功能改变更为明显,肾功能变化特征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治疗前病情越重,肾功能改变更为明显,其值越高,肾功能变化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经过治疗后,肾功全部均恢复,呼吸衰竭导致的肾功能改变具有可逆性。肾功能治疗前后的改变对于指导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社区居家护理干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观察对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社区居家护理;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护理。应用生活质量评分观察治疗前后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的变化,并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增高,但总体而言观察组各项指标升高明显,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社区居家护理干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萨地区Ⅱ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与人体的体重指数、颈围及腰臀比的关系。方法对我科60例患有Ⅱ型糖尿病,合并OSAHS观察组与非合并OSAHS对照组间的体重指数、颈围及腰臀比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在体重指数、颈围及腰臀比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Ⅱ型糖尿病合并超常的体重指数、颈围及腰臀比患者应行多导睡眠监测,进行OSAHS的筛查,及早发现并治疗OSAHS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等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尿毒症临床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中对机体钙,磷代谢以及心血管病变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7年3月份-2018年3月份收治的尿毒症患者采用透析治疗的患者93例,按照透析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腹膜透析组(n=47),血液透析(n=46),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跟踪随访。结果?(1)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跟踪随访血钙(2. 19±0. 23) VS(2. 20±0. 17),血磷(1. 79±0. 63) VS(1. 73±0. 96)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基本相同,P 0. 05,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随访半年,两组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数较治疗前有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半年两组基线各项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接受治疗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无差异,经治疗后,生活质量均不同程度改善,腹膜透析组生活质量调查中社会职能,生理评分,情感评分,生命活力均较血液透析组不同程度提高,组间比较差异,P 0. 05,有统计学意义。(4)腹膜透析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 64%)低于血液透析组(19. 57%),两组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差异,P 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血液净化方式临床应用维持治疗尿毒症患者对钙,磷代谢,动脉硬化指数指数无明显影响;但是腹膜透析组患者生活质量较高于血液透析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略低;两种治疗均有优劣势,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HAPC)是否会增加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风险。方法分析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2016年间随机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随机选择了102例高血压病3级未出血患者资料,选取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 PLT)为分析对象,利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两组间统计学差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确定OR值,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HGB分别为(180.18±38.96)g/L和(149.06±33.82)g/L,标准误为4.59和3.3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LT分别为(180.25±64.00)×1012/L和(215.47±79.43)×1012/L,标准误为7.54和7.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HGB与PLT相关系数r=-0.385,P=0.00,观察组r=-0.461,P=0.00,较对照组(r=-0.251,P=0.01)相关性明显;(4)两组间HGB OR值为1.122,表明HGB升高是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间PLT OR值为0.907表明PLT升高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5)同时此研究观察组HGB(180.18±38.96)g/L及对照组HGB(149.06±33.82)g/L分别与标准血红蛋白(HGB)正常值(130±20)g/L作了比较,标准误分别为4.5和3.3两组的HGB都明显高于正常值,且两组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都普遍存在红细胞增多情况。(6)此研究观察组PLT(180.25±64.00)×1012/L与对照组PLT(215.47±79.43)×1012/L也分别与标准PLT正常值(200±100)1012/L做了比较,标准误分别为7.5和7.8,观察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PLT增高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高原地区因缺氧、低压等高原环境因素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而引起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从研究中初步得出结论在高原地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能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风险因素之一;而PLT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HGB与PLT呈负相关关系;HAPC观察组PLT较对照组低,较低水平的PLT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的风险,同时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能影响凝血机制。  相似文献   

18.
葛炜  何田美 《科技通报》1994,10(6):388-391
用单光子吸收法(SPA)对杭州市汉族50岁以上的80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和年龄、性别与NIDDM患者相配对的431名正常人的前臂尺、桡骨骨密度(BMD)进行测定,发现女性轻中型和重型组、男性重型组NIDDIM患者的尺桡骨平均BMD显著地低于正常人(P<0.01);本组NIDDM患者(男女合计)的一般性骨质疏松症(GOP)和进行性骨质疏松症(POP)的发病率分别为63.75%和8.75%,与正常人组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同病程NIDDM患者组别间尺桡骨平均BMD的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NIDDM的病程与BMD的相关程度不密切。  相似文献   

19.
选取到我院糖尿病门诊就诊的患者106例,另选取一社区群众109例,作为检查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设计相同问卷进行临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牙周疾病的患病率及牙周健康状况的差异,包括牙龈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牙齿缺失等。并对两组检查者中患有牙周炎的患者均进行了牙周基础治疗,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5周的牙龈出血、牙周袋深度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牙周病患病率(65.09%)高于对照组(30.28%),对照组牙周健康状况优于糖尿病组,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出血指数降低、牙周袋变浅,且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结论:牙周病与2型糖尿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降低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经牙周治疗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水平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糖尿病肾病及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为甲组,另取同时期接诊的80例健康体检者为乙组,对所有受试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甲组肾脏长度、宽度、厚度、体积与乙组存在统计学差异,C组甲组A组B组(P0.05)。(2)甲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乙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关于VD、VS、VM,甲组A组B组C组(P0.05);关于RI、PI,甲组A组B组C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及评估病情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