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行知的乡村教师社会改造观认为,乡村教师社会改造角色应定位于大众文化的促进者和独立性的民主促进者,乡村教师改造社会应具备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三方面素质,乡村教师改造社会应通过宣传农业科技、弘扬先进文化、参与农村治理的途径来实现。在我国三农问题突出的形势下,陶行知的乡村教师社会改造观的启示意义在于:乡村教育应以农业为本,乡村教师应与农民为友,乡村教育要为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主张建设活的乡村教育,其基本思想启示是:我们要有奉献乡村社会、改造乡村社会的精神,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农民;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对于建设新中国、新农村的意义;需要建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乡村教师"和活的方法,以培养活的国民为目标;乡村学校的课程要切合乡村的生活;乡村教育要与乡村各种力量相联合。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新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育重要到什么程度,对于中国来说是无须求证的。回首上个世纪前叶,陶行知、晏阳初等一批知识精英已经意识到,中国向来以农立国,教育应为占中华民族最多数的贫苦农民服务。他们忧心忡忡,奔走呼喊,立志以普及“乡村教育运动”来改造中国乡村社会。中国近现代农村教育改革破冰突围的艰难历程由此肇始。  相似文献   

4.
民国乡村教育运动对农村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以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为领头人的爱国知识分子发起了乡村教育试验运动,他们抱定科学务实的态度,在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基础上,以各自乡村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开展以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改造为主旨的“乡村教育运动”.反观这段乡村教育运动史,结合当前新农村教育建设活动,对特岗教师和大学生村官的启示为:常怀悯民救世之情,激发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扎根农村教育建设;立足农村,农化自己,在与农民相结合的征程上谱写三农建设新篇章;抱定科学务实的实践态度,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面改造发展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国民革命时期的农民协会是最早建立的乡村革命组织,与以往的旧农会有着本质区别。共产党人在农民协会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领导者,农协本身亦体现出鲜明的阶级性,成为乡村社会改造的中坚力量。这一时期的农民运动也为中共以后进行国内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生群体从事河北定县乡村教育实验的活动,是他们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有益尝试.他们深入定县农村,开展社会调查,并以此为依据,采取多种策略与方式,富有成效地推进乡村教育实验,如推行以编写课本读物、创办平民学校为主要方式的识字运动,提高农民的识字率和文化素质;以创造中国式的现代戏剧的方式,丰富农民的文艺生活;以推行农业改良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促进生产发展;以实行导生制来解决农村教师缺乏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他们从事定县乡村教育实验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当下农村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重视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注重社会调查与产学研结合,提升农村服务质量;引导大学生走进农村,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看来,与农村社会制度从个人所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相顺应,旧式分散的、落后的农民也必然转变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不仅为农民摆脱穷苦命运提供基础,而且是农民受教育、改造旧习气、培养新风气的基地。毛泽东关于中国农民改造的一系列思想,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具有深刻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国前,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了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极端重要的地位,认清了乡村衰败的根源,抓住了乡村问题的实质并以发动和领导土地革命全面改造乡村社会为基点,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为中国社会转型中乡村问题的成功解决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试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晏阳初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乡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这些教育,注意了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建设相结合,个人与集体相结合。这种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整体推进的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农村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敏锐地洞察到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不改造中国的乡村,不拯救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改造中国、救亡图存就是一句空话。而改造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化是教育的核心因素。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关怀,用“人”的方式去对待人、理解人、关怀人。目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着过度管理、生活指导滞后、学习负担过重等一些非人性化的表现,但人性化才是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的应然走向和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2.
Lack of access to basic education leads to diminished individual and national capabilities, therewith furthering cycles of poverty. An equitable education system meeting basic learning needs represents not only a human right, but also a means for reducing poverty, promoting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ing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 the most populous developing nation, the majority of whose citizens live in rural areas – has been committed to universalizing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eliminating illiteracy among youths and adults aged 15–45. This study examines lessons learned from China’s efforts in these areas. It also reports on current challenges and trends in a new national initiative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by the year 2007.  相似文献   

13.
Lack of access to basic education leads to diminished individual and national capabilities, therewith furthering cycles of poverty. An equitable education system meeting basic learning needs represents not only a human right, but also a means for reducing poverty, promoting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ing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 the most populous developing nation, the majority of whose citizens live in rural areas – has been committed to universalizing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eliminating illiteracy among youths and adults aged 15–45. This study examines lessons learned from China’s efforts in these areas. It also reports on current challenges and trends in a new national initiative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by the year 2007.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农村教育的"贫困",并指出其"贫困"的根源之所在,进而试图找到农村教育"脱贫"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中,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管理薄弱又是其一大瓶颈。本文通过对作者所在地区部分试点学校的调研,从设备维护、资源管理及教师培训等方面对该工程管理系统中设备管理员的基础而又关键的作用进行了梳理,并就其自身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2001-2005年农村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后,提出尽快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难题的关键,也就是要在政府的关注和干预下,振兴“农村职业教育”,大胆创新、深化改革,从而为农村城镇化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7.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涉及到教育领导权的问题,同时与教育财政问题也密不可分.新世纪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及各种政策变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创造了新的机遇.本文试图分析目前实行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产生的背景、面临的挑战,探寻并展望其变革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潘光旦先生提出的位育内涵丰富,涉及多个方面,乡村教育是其重要内容。社会经济的变迁,推动了农村的巨变,也造成当前我国乡村教育离土、人文生态环境恶化等位育失当问题。故而,实现乡村教育的安所遂生,就必须明确乡村教育的价值取向,探索乡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路径,重建乡村教育的人文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与当代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的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在对象和宗旨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开展为“三农”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需要从这场教育运动中获得借鉴,应该坚持全面、终身教育的理念,强调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人格平等,注重调查、试验以及教育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时,农村教育的“赔本”现象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教育本来既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投资,因为它可以形成一种能提高人的未来收益的资本。但是在社会发展更加依赖教育发展的今天,中国农村又如何会出现与之相悖的教育“赔本”现象呢?本文拟就这一现象的产生及其原因作一系列解读,认为农村教育“赔本”现象,与我国延续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教育投资系统以及农村教育模式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