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三十年间从中学毕业而又没有读过高尔基《海燕之歌》(以下简称《海燕》)的人,大概是不多的.是《海燕》(或又加上《母亲》选段如《在法庭上》等)使新中国的一代学生青年最初认识了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艺术的伟大代表者”的高尔基,并由此进而认识近代俄国和俄国革命.即使在“四人帮”横行的年月,《海燕》仍然作为“传统篇目”印在不少地方自编的语文课本中,没有中断.“四人帮”不是有一个“空白论”(胡说什么从巴黎公社到“样板戏”是无产阶级文艺的一个空白)么?江青不是曾经狂叫要“把高尔基倒过来看看”么?江青的一条“咬狗”(借用鲁迅先生语)不是曾经咬住高尔基不放,说什么《海燕》表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么?然而有几个人去理会他们?!而《海燕》竟也成了“四人帮”拼命地搬了一下却最终打在自己脚上的一块石头.《海燕》在中国学生青年中的影响并没有泯灭,反而在扩大.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一、文章是写海燕吗?重点在海燕吗?为什么题目要用《海燕》呢?题目既然用了《海燕》,为什么却占用全文多半的篇幅来写家燕? 二、家燕和海燕是什么关系?作品的重点在赞美燕子还是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 【阅读入门指津】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前半部分描写家燕,后半部分描写海燕,在二者中间,有几段很重要的文字,是我们把握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的关键部分。这是文中的三、四、五自然段: 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 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轻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资料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倍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1901年:关于高尔基的三个关键词——沙皇政府 工人运动 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4.
石榴是生活中的一种上等果品。《石榴》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诗。《石榴》美在哪里?美在作者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形,更从美的形态中勾出了石榴的魂。你看,写炎阳高照“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石榴却燃烧般地在万绿丛中开起花来。石榴的枝叶奇崛清新;花,陆离,华贵;骨朵,仿佛是红场消的花瓶,又仿佛是中国式的金虽;特别是到了秋天石榴破口大笑,露出一口皓齿,透明光嫩,这形象多美!再想想她那不惧炎热为自然添缀光彩的精神,想想她那欢蹦活跳像要挽住行人不让离去的热情,我们觉得石榴的品质更美…  相似文献   

5.
正抒情散文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物写人,借物言志。例如高尔基的《海燕》、郭沫若的《石榴》。这类作品往往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看似状物,实则写人,化抽象为具体,变直白为委婉,以含蓄代明说,使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更加耐人寻味。近几年适合写借物抒情文章的中考命题渐见其多,例如  相似文献   

6.
现在语文教学,不论读还是写,都比较重视修辞教学。但有一种倾向不能不让人担忧,那就是重修辞手法轻修辞的全方位的训练,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下面试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燕子》为例,谈谈看法。《燕子》节选自郑振铎的《海燕》。文章仅4个自然段,10句400多字,从外形、飞行、停歇几方面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写得生动传神。文中的物美、景美、文也美。作者如何营造这一美的画图呢?关  相似文献   

7.
乡愁是文学亘古不变、常写常新的一个主题。事实上是,人不论古今,地不分中外,乡愁是人类所共同的一种精神现象。郑振铎的《海燕》就是一首优美无比的思乡曲。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一课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作者通过对石榴的详尽描摹,表达了对家乡、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这一自然段共五句话,前三句写了石榴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的变化,后两句写了石榴成熟后的可爱模样。  相似文献   

9.
《石榴》是郭沫若撰写的一篇著名状物散文。这篇文章立意高远,词丽情浓,对石榴的描摹可谓穷形尽相,栩栩如生。然拜读再三,总觉尚存瑕疵,兹不揣冒昧,罗列如下,以就教于同仁。 1.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树木……的时候”和“在这时”两个状语指同一时间,二者并用有重复之弊,宜删去后者。 2.……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避易”的“避”是别字,依《现代汉语词典》、《辞  相似文献   

10.
阅读好的文章,有攀摘硕果的快意,采撷鲜花的温馨。近日研习郭沫若的《石榴》和叶圣陶的《牵牛花》(均见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一册),这种感觉尤甚。《石榴》和《牵牛花》都是取材于植物的状物散文,情文并茂,璧合珠联。然而,各自选材的角度、风格和文笔却存大异。前者疏放有致,新奇俏丽,具有诗人的浪漫;后者曲折细密,沉着质朴,不乏小说家的写实。《石榴》重在写花果,以描写的方式,从交代时令,写一般树木的情况、少数树  相似文献   

11.
【过程勾勒】一、选用《海燕》原文,讲解"郑振铎"名字的意思,"振铎"就是摇铃铛。引导学生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写了怎样的燕子?这是一种怎样的乡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伶俐、凑"等词语的意思,并通过与《海燕》中的原句比较等体会语句的情意及节奏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啊!一本好书可以医治人的愚昧无知,使人明智。我就有这样一本好书,那就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狼王梦》。  相似文献   

13.
《少年闰土》节选自现代伟大作家鲁迅的《故乡》。课文通过回忆,描述了闰土的外貌、行动、语言,表现了闰土这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文章写得十分生动,给渎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照我们一些同学写作文总是写得干巴巴的,不生动,词语用来用去总是那几个。写天空景色就用“晴空万里”,写人物少不了“乌黑的头发,红红的脸蛋”,写事则三言两语就完了……使人看了索然无味。下面就教学《少年闰土》一课,谈谈怎样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些。  相似文献   

14.
《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号称四大奇书。四大奇书中晚出的《金瓶梅》因其在题材内容、人物塑造,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新颖独创和语言方面的高度成就而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赞誉此书“同时说部,无以上之”(《中国小说史略》)。从历史的眼光看,《金瓶梅》一书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当然也存在着众所周知的缺陷),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是写人叙事细腻致密,生动传神,成就甚高。前人因其叙事能做到“情景逼真”“情事如画”,写人能做到“口吻极肖”“传神”“活现”,而赞其写人叙事皆能“妙得其情”,说作者“真炉锤造物之手”(上述几则引文皆见于《新刻绣像金瓶梅》一书之评点)。下面就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写的《春》,是一篇饱浸感情的优美散文。全文不过七百来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瑰丽多彩、春意盎然的“春景图”。画面万物复苏,生气勃勃,引人入胜,催人振奋,激发人民“上前去!”迎接祖国美好春天的到来。 “春”,的确是惹人喜爱的字眼。谁不爱“春”呢?所以,从古至今,写过“春”的人很多,骚人墨客,诗人才士,不知曾献给它多少赞词。单说唐代吧,李白写过《春思》,杜甫写过《春望》,李商隐写过《春雨》,孟浩然写过《春晓》,金昌绪、刘方平都写过《春  相似文献   

16.
《海燕》是著名翻译家戈宝权根据《高尔基全集》翻译的。译文几经修改,语言精炼而含蓄,富有诗歌的意味,越来越接近原文。但仍不可能象原文那样讲究韵律,也不再象原文那样分行,于是,译文就成了“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即“散文诗”。其实,高尔基的《海燕》原文,既不是散文,也不是散文诗,而是诗。在俄语原文中,《海燕》只有三百个词,五十行,十六节。它有严格的音节和韵律,每行八个音节,每两个音节组成一组,重音在第一个音节上,在俄文中属四个音步的扬抑格(或称重轻格),它是俄文格律诗,不是自由诗,更不是散文诗。这一点,戈宝权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上发表的《谈谈高尔基的  相似文献   

17.
人生是动态的,人的思想情感也会不断变化。读了朱自清在不同时期写的《绿》和《荷塘月色》,我们就明显地感觉到写作《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不再是写《绿》时的朱自清了。《绿》中“我”是那样的自然率真,面对那一片绿,欣喜若狂,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无限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溢于言表。到了《荷塘月色》中的“我”,则多了几分压抑,面对荷塘与月色,产生的只是一种淡淡的喜悦,并且在这淡淡喜悦之中还掺和着某种忧愁。显  相似文献   

18.
《故乡》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写了“故乡”的景,写了“故乡”的事,更写了“故乡”的人。写“故乡”人,重在写“我”和闰土的关系,而重中之重,又在于表现闰土生活命运的巨大变化。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木偶人”形象。这“木偶人”的形象,作者是这样写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润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以写简单记叙文为训练重点。写记叙文往往离不开描写景物。怎样指导学生描写景物呢?当然方法很多,凭借课文指导学生写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学习课文《草原》时,我作了以下的写景指导: 一、写景要仔细观察老舍先生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大草原的美丽景色。由于作者观察入微,文章活泼感人。写出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受,让你觉得亲临那“碧绿的草原”,呼吸那“清鲜的空气”,欣赏那“柔美的线条”,采摘那“白色的大花”  相似文献   

20.
海燕的力量     
很小的时候就读过《海燕》这篇文章,到现在仍念念不忘的还是那激情澎湃的两句话——“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想起这两句话,我的脑海里就会立刻浮现出海燕凌空翱翔的样子:它时而掠过海面,溅起一阵浪花;时而又风一般冲向天空,直到变成一个倔强的黑点……这时我的心头便会一热:海燕啊,是你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