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梦君 《钓鱼》2014,(10):26-27
冬季因为低温,目标鱼基本以鲫鱼为主,所以用竿、钩线搭配、饵料等方面完全可以只针对鲫鱼来制定专一的钓法。去年一个冬季,我用0.8号的主线配0.4号的子线和0.6号的主线配0.3号的子线两套线组,用2~3号无刺金袖钩作钓,钓获的鲫鱼个体在200~500克之间,并且有过几次尾数破百的丰收记录。  相似文献   

2.
王亮 《中国钓鱼》2006,(11):24-25
在速钓鲫鱼比赛中,部分钓友往往不重视卸鱼这一环节,认为不就是简单的挡针上一磕n-57其实不然,卸鱼是一项关键技术,会对比赛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在钓对象鱼为15-150克的小鲫鱼,时速百尾左右的比赛中,一般钓手都选择0.08-0.2号的脑线。这种细而柔的脑线在比赛中经常会因为切线、缠绕或卸鱼受损而更换。  相似文献   

3.
杨毅  豹鹿岛 《钓鱼》2010,(3):22-23
冬钓的线组冬钓的重要装备当然少不了线组和浮漂。冬季钓鱼的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使用较细小的线组,不过也是要结合鱼情来灵活运用的。立冬过后的时段里,在水库、大水面的深水区,延续使用秋季的1号主线、0.6号子线的线组组合,来钓较大鲫鱼和混养看不出有什么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寒冷加剧,  相似文献   

4.
姜丹 《垂钓》2014,(4):26-26
筏竿轻巧灵便,竿梢柔软,信号明显,很多人拿它当小海竿来用,在春秋两季主攻大鲫鱼。对象鱼既已明确,线组的搭配也就明朗了,细线便成了不二的选择,到底应该多细呢?细到抛投时不至于被铅坠拉断的程度:子线甚至细至0.8号或0.6号,这样的组合显然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灵敏度,以针对进食谨慎的鲫鱼。筏竿钓组与其他抛竿钓组一样,多采用串钩。我在使用蚯蚓作钓饵时首选的小集团钩,子线不超过1号,该钓组的优点是,每个钩子都挂上蚯蚓或其他鱼饵后就成了一个小窝子,对鲫鱼的诱惑力很大;另外,由于该钓组的鱼钩多且集中,鱼的挣扎越激烈,被束缚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便遭遇大鱼也不用担心脱钩。  相似文献   

5.
手竿垂钓的线组,主线粗、脑线细显然是最基本的常识,目的在于保护主线上的浮漂乃至钓竿。但凡事均无绝对,比如钓100克左右(或以下)的鲫鱼,根本不存在折竿的问题,那么这时应该用什么型号的主线与脑线呢?一般以选择可能是0.6号脑线配1号主线(当鱼口好时);或0.4号脑线配0.8号主线(当鱼口轻且上鱼速度比较慢时);甚至有人还可能用更小的钓组。  相似文献   

6.
秦犁 《钓鱼》2007,(7X):16-17
在苏州漕湖,“台钓”损失子线是家常便饭。1号母线配0.6号子线,断!改成0.8号还是断,就是换了1号也不顶事。子线涨,母线也跟着涨,可是母线到了1.5号就再不能涨了,因为以钓鲫为主,母线子线都不能太粗。考虑鲤鱼、草鱼,手竿有1.5号也够了。1.5号线的强力值是3.6千克,  相似文献   

7.
一、钓组。夏季海竿钓大鲤钓点一般都在深水区,离岸较远,那线组的配备就要大。主线应在4号以上,空心坠要在30克以上,海竿要长2.1米以上,线轮的储线量应在100米以上,钩用10~13号伊势尼,只有这样在中大鱼的时候才不会因为线细、钩小等因素跑鱼。  相似文献   

8.
邹思全 《钓鱼》2007,(10X):44-45
春天钓鲫鱼时,有几次遇到大鱼咬钩,钓组被拽去了几副,也没钓上一条大鱼,就有了改装内置橡皮筋钓竿的打算。回家把“世钓灵”找出来,根据光盘上的介绍,改装在一根4.5米超硬调手竿上,内置橡皮筋1.6米。改装后竿长4米,齐竿线,主线直径0.24毫米,子线0.2毫米,伊豆5号钩,配“钓鱼郎”一号钢脚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邹思全 《钓鱼》2012,(21):30-31
2011年10月9日,我在南沟水库,钓3.5米水深。钓获4条鲢鱼、7条鳙鱼,个头都在2.5千克以上,最大一条鳙鱼重4.6千克。10月19日,在鸡关峪水库西岸的浅水滩处,使用4.5米手竿,所钓水深2米,本来是去钓鲫鱼的,却因是连续三四天22摄氏度的高温,遭遇到鳙鱼群的“攻击”,就换上一根二八调性的硬竿子,2.5号主线、1.5号子线、0.6号新关东钩,钓获2千克以上的鳙鱼27尾,2千克左右的鲢鱼11尾。10月25日在南双泉池塘,使用4.5米手竿、1.5号主线、1号子线、新关东0.4号钩,  相似文献   

10.
朱广宇 《垂钓》2009,(1):21-23
钓组竿:2.7米硬调手竿 主线:0.4号“名人”子线:0.15号“阿卢”浮标:小百玲1号软尾标钩:1号“金象”配件:“亚马逊”超小号太空豆、“白鲸”超小号8字环钓组分析:冬钓大棚,通常情况下,不论是练竿还是比赛,在钓组上首先应该走“轻灵细小”的路子。不过,为了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合适的钓组对于大棚钓的意义,汤昕东特意设计了一个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11.
瞿高兴 《钓鱼》2014,(11):28-30
春季是钓鱼的旺季,但春季鱼情的复杂性也是不争的事实,常常是钓白鲦时来了鲫鱼,钓鲫鱼时却来了不速之鲤,甚至还会有青、草等大物造访,这样的情况常常使得钓友们陷入两难境地。"想钓鲫鱼,又想钓鲤鱼",但"子线过粗钩太大,害怕影响鲫鱼入口;子线偏细钩偏小,遇上大个体鲤鱼又担心切线脱钩",怎么办?"鲫我所欲,鲤亦我所欲",那么春天该如何搭配一套合理的线组去实现鲫鲤兼钓呢?  相似文献   

12.
笋子  张铨 《钓鱼》2006,(17):14-14
双调目调钓法(见《钓鱼》2006年2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显露其优点和缺点。曾经介绍过的使用“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两种调目。主要优点是钓目、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相关性很强.钓目能够比较精确反映水下子线、钩饵状态。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能够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这对于精确调钓和理论探讨。很有好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要把双子线、双钩饵挂上、取下。不符合平常的操作习惯。平常保存线组时。子线和主线、连接环是连接好了的。  相似文献   

13.
刘行群 《钓鱼》2005,(13):25-25
钓“黄尾鱼”首先必须具备合理的钓组,即钩、线、漂、竿、拉饵盘。”黄尾鱼”是小型鱼类,摄食爱靠近水体边缘群游觅食,钓取它使用悬坠钓组最为合适。36米超硬竿(悬钓长节竿为最佳),线组1~15号做主线,0.4~08号做子线,用1~2号无倒刺钩,选用3~4号细尾漂(巴尔杉木为最好),调6钓4为宜,也可以根据个人用标的习惯和天气的变化选择浮标。温度高时可选择大标,温度低最好使用小标,这样可以放大有鱼咬钩的信号。  相似文献   

14.
金和锵 《中国钓鱼》2006,(12):21-21
一、钓具的选择。冬季鱼儿活动较少,行动迟缓,摄食动作也比较轻。因此,在选择钓具时应要求:线软、钩小、坠轻、漂短。如钓鲫鱼可用1~2号伊势尼钩,主线一般用0.8号或1.0号的;钓鲤鱼则可用3~4号钩,主线则可用1~2号。  相似文献   

15.
陶世君 《垂钓》2009,(5):13-13
现在,线板上剩余的0.8号子线组已为数不多,方成在钓组上重新拴了一套新子线后,在手竿末端挂上了失手绳……  相似文献   

16.
耿胜利 《钓鱼》2010,(1):22-23
“泡沫钓法”也是一种钓水皮的方法。是化绍新老师首先发明和使用的新方法。是在“蚂蚁上树”钓法的线组上于8字环上附着一粒泡沫浮漂。其特点是始终将饵控制在子线长度以内,直观地看清鱼吃饵的信号,减少空竿。浮力可以承担8字环和双钩双饵的重量,并可根据鱼情和鱼讯的大小,随时改变泡沫浮漂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小钩断鲩魂     
张劲燃 《垂钓》2001,(9):28-29
2001年5月20日下午.我和侄子张全忠携带渔具来到高家村老赵鱼塘。塘内的鱼情我们知道:二十多天前塘主在水里投放了四百多千克小鲫鱼和21尾重5千克~10千克的大草鱼;鲫鱼被人钓获颇多,大草鱼仅被钓走1尾,有心钓大鱼的钓手每天都头顶烈日苦苦守候。我无心钓大草鱼,倒有意挑几千克鲫鱼,所以将4.5米的“姜尚”台钓竿用倒把换成3.6米;主线直径是0.4毫米,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这里指的小鲫鱼是指50克左右的鲫鱼。一、钓具的选择钓小鲫鱼,我们通常选择细身、三七调的3.6米手竿一支。这种竿子的特点是重量轻、弹性好,我们可以利用它这个特点,把我们的线组搭配到最细,钩用得最小。钓小鲫鱼的时候,选择钓线搭配线组,是至关重  相似文献   

19.
王路桥 《钓鱼》2006,(24):56-56
10月初,我出钓两次,用的饵是试用龙王恨公司的新品饵——麝香蓝鲫。所钓野塘约6亩面积,水深1.2米,金鱼草茂盛,野生鲫鱼多,有白条、鲤鱼、草鱼、黑鱼、杂鱼。白条数量众多。所使用的钓组为4.5米台竿,1号大线,0.4号子线,新关东0.5OC钩。两次出钓气温为21℃,水温约19℃。风向为北风1级。所选择钓位为坐西向东。  相似文献   

20.
杨毅 《钓鱼》2011,(2):24-25
池钓混养第三步、钓混养的线组与浮漂 笔者对于钓具中需要下到水面以下的部分是最在意的。早年,我初次在水库野钓,当时用过最粗5.0号的主线。子线最粗时用到过3.5号。当时主要的目标是池中体重在5-10千克的草鱼。事实却证明我那天的线组过粗了,以至于最后除了一条3千克的草鱼外,传说中的大鱼场景并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