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涵非常丰富。章针对德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和德育内容的不断充实,提出了德育链的形成和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涵非常丰富。文章针对德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和德育内容的不断充实,提出了德育链的形成和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教育时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他明确地把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内容调整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人认为,德育包含了美育,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极其有害的。德育与美育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但是美育有其独特的内涵、独特的作用,德育包含不了美育,美育不是德育的一部分。德育包括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作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系统工程,要帮助大学生解决政治方向、观点、立场、态度问题,帮助大学生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问题,帮助大学生解决审美修养、心理和个性品质修养问题。做好高校的德育工作,是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的关键。 一、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德育教师队伍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要做好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5.
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看法●中原油田第二十六中学张宏德《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德育放...  相似文献   

6.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我国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在德、智、体诸方面,德育起着主导作用,这不仅是外部的社会需要,而且也是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个人要想获得个人利益,就必须尊重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人的精神世界越丰富,就越能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尚情操和道德行为是完善自己人格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我国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在德、智、体诸方面.德育起着主导作用,这不仅是外部的社会需要,而且也是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个人要想获得个人利益,就必须尊重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人的精神世界越丰富,就越能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尚情操和道德行为是完善自己人格的必然要求。德育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它可凌驾于各种教育之上。或与其它各种教育分割开来。因为所有这些方面是极其密切地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着的一个整体,真正解决任何一方面的问题都会影响到其它…  相似文献   

8.
德育在人格塑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规定:“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三者,“德”排在首位。按照一般的思维习惯,优秀程度的多项排列,一般把最优秀的一项排在最前面,重要程度的多项排列,也总是把最重要的一项排在最前面。德、智、体的排列顺序说明三者中“德”的地位的重要。反映人的成就也常用“道德文章”一词来表述,把德(道德)排在智(文章)的前面。《德育大纲》的排列是有传承性的,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把人格中的“德”看作头等重要。德是一个广义的…  相似文献   

9.
个体心理品质一直是德育过程中被忽视的一个要素。其实,个体心理品质是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基础。把个体心理品质列为高校德育建构中的要素之一,不但符合人的培养的主体性规律,而且对于提高当前高校德育的效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工作王菁,李滨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完成这一崇高而神圣的使命,高校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然而...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党的教育方针,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坚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富于开拓创造精神的人民教师。在德、智、体三个方面,德育处于首要的地位,对智育、体育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处于中间环节,是德育发展的必要条件,体育是德育、智育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一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就是提倡人的全面发展,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通过德、智、体三者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革命和建设的接班人。其中,德育是培养政治素质,智育是培养文化素质,体育是培养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施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其要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也以“德、智、体等方面”作了界定,于是相应地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以“德育、智育、体育”这一次序排列也就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发展德育方面,音乐教育利用自身的艺术特征有力地促进德育更加全面地发展,它不但与德育相辅相戍,而且起着德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党的教育方针也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进一步要求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可见学校教育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德育功能,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学校在升学率压力下,重智轻德,缺乏学生道德评价的机制。的德育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偏颇:德育以惩处违纪学生,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德育是培养“四化”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德育评估是高等学校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德育评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论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德、智、能、体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是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的全面体现。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德是统帅,是灵魂,是其他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说明“德”的重要性。但是,受十年文革影响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以及在体制转轨过程中人们利益的调整等,对德育产生了某些消极的影响,淡化了人们对德育科学性的认识。端正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一、德育为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有…  相似文献   

18.
要重视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党的教育方针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任务,这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美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美术课则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德、智、体三方面都包含着美育的成份,美育也贯穿在德育、智育、体育的过程之中。但是,德育、智育、体育,绝不能代替美育,更不能取消美育。美育有它特殊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自然  相似文献   

19.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宪法也明确指出“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些都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教育事业的客观要求。德、智、体三方面构成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体育是其中一个部分。体育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究竟是什么?它在实践过程中又究竟如何影响德育、智育的发展?本文对此略作论述。一、人是世界上唯一具有创造能力的生命实体大家知道,人要进行劳动,生命机体就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人体结构应该不断完善,这是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对人类自身提…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工作在高校的同志,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中央这一重要决议的精神,并以此指导高校的德育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造就合格人才。本文仅就此问题谈点学习体会。一、加强德育,势在必行1.加强德育,是全面育人、实现高校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