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孩子的营养,是父母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但一般人都是以身高、体重、肌肉、脸色等方面来衡量孩子的营养状况。然而,现代医学认为,一个健康儿童,不仅要体格健壮,而且要心理健康。所以,做为父母,不妨同时查查你的孩子是否缺乏心理营养。  相似文献   

2.
"现在孩子缺什么",相信这个问题会让许多家长好好思考一番.是啊,不愁吃,不愁穿.各种玩具一大堆,大人围着孩子转,还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孩子不愿吃饭,是父母最焦虑的问题。有的爸爸妈妈急得没办法,对孩子又哄又骗,结果呢?大多是没有作用。因此,一旦孩子出现没有食欲、吃不下或不想吃饭时,靠哄和骗是不行的,首先要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孩子感冒发烧时,大都就不想吃东西;有胃炎,孩子会出现食欲不振;肠道有病变时,开始就表现不想吃或较平时吃得少,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时也会影响到胃口。总之,孩子食欲不好,  相似文献   

4.
正1982yuqingtang@sina.com问:我的孩子3岁多,出生时胎发又黑又密,不过剃了胎发后再长出来的头发就愈发稀疏,发黄且没有光泽,长得也很慢。请问,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需要从哪些方面加潘秀5以注意?琴大夫答:孩子的头发稀疏发黄,可能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遗传因素,二是营养不良。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测一下微量元素,看是否存在缺乏的情  相似文献   

5.
正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无比重要,但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确实让父母很是焦虑:我这么做会不会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的某种表现是不是缺乏安全感?我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为此,我们专门收集到了10个会让你感觉十分熟悉的故事,来请心理学专家对此进行分析和点评,看看我们到底是不是动了宝宝的安全感。故事1李冉在外企工作,30岁的她事业心颇重,脾气也很大。婚后不久意外怀孕,她与先  相似文献   

6.
时下,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学前儿童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上,显得缺乏耐心,不肯动脑筋,不愿下功夫,懒于去寻求适合于孩子特点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就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 一、信口开河。有些父母的言行没有一个准谱儿,而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同一件事,今天同意让孩子做,明天又不让孩子做。如妈妈今天死活不让孩子到姥姥家去,可明天孩子不愿去时又强迫孩子必须跟着去。这就使孩子不解地问道:“昨天你不让我去,说我去了不是好孩子,那你今天又怎么让我去了呢?”  相似文献   

7.
丁克,“DINK”的音译,是英文DOU BLEINNOKIDDY的缩写,意思是“无子女的家庭”。中国传统的幸福家庭一般是由丈夫、妻子及孩子组成,而丁克家庭的首要特征就是没有孩子。丁克族有这么一说,两口之家,浪漫和谐;远离摇篮,事业有成;减压解捆,无牵无挂;自挣自花,早达小康。 但是,中国历来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家训,一对夫妻不生孩子真的行得通吗?没有孩子,二人世界的浪漫能延续多久?没有孩子,生活是否缺乏了一种甜蜜的责任心和负担?没有孩子,晚年的精神又何以寄托?  相似文献   

8.
在多年的工作中笔发现。有些孩子聪明伶俐。一方面懂得许多道理,一方面又表现出与其智力水平、心理发展不相称的言行举止。心理学家认为。这些行为顺应不良的孩子缺乏社会认知、判断、识别等社会能力。那么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9.
侯芳 《现代家教》2002,(6):30-30
现在的家庭孩子是轴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着他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像皇帝、公主一样地捧着。很少的孩子能够在有好吃的时候,分一份给自己的长辈,父母需要帮忙的时候能主动地上前帮一把。对于这些,父母总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找一些理由为孩子开脱。其实,这种“不懂事”正是孩子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的表现。试想,一个从小对父母缺乏孝心的孩子,长大了对他人、对社会又会如何呢?针对这种现象,我带领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献爱心活动。  相似文献   

10.
蒋婷 《考试周刊》2014,(62):70-70
<正>许多教师都发现,当学生面对"一本书有多厚?估计一下上海东方明珠塔大概有多高?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几米?南京长江大桥长几米?"等数学问题难于回答时,我们就常常归因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对身边数学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当问到学生"我们学校的校长大约几岁?妈妈的身高大约多少?"时,听到的答案又出乎你的想象,让老师哭笑不得,非常无奈。这时,我们还能仅仅认为是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吗?答案肯定是不能。那么,会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学生严重缺乏数感,因此  相似文献   

11.
正蚊子"偏爱"孩子,怎么帮他避蚊?被蚊子叮咬后,又该如何处置?嘟嘟最近身上大包小包不断,总是被蚊子叮咬,因为又痒又疼,嘟嘟经常抓挠皮肤、哭闹,妈妈又心疼又纳闷:怎么我们都没被咬啊?蚊子是专找孩子咬吗?怎么给孩子防蚊比较安全呢?  相似文献   

12.
卓越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二十八岁时,在离长沙三十里的(?)梨市“梨江高小”教书。暑假后开学不久,徐特立利用周末时间步行五十里回家。正赶上妻子生第三个孩子,而且第二个孩子又得了严重的痢疾。家里缺米少柴,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内在“元素”也不同。因此,在孩子遇到挫折、需要培养自信、自控能力差或者缺乏毅力的时候,专家会有哪些建议呢?  相似文献   

14.
做孩子重要     
<正>我觉得当下的孩子什么都有,就缺乏快乐。我的女儿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一定要有快乐。闺女跳芭蕾也许会成舞蹈家,但如果每天和种族偏见作战,快乐又何在?罢,罢,罢,让她自然、快乐吧。做什么"家"都不如做孩子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中午我们正在喂两岁的儿子吃饭,一位同事走过来问孩子:“董理,有没有吃饱呢?”孩子答道:“没有吃饱。”过了一会儿,同事又问:“有没有吃饱呢?”孩子这时已经吃饱了,他愣了一下,便答道:“有吃饱了!”这种回答有悖于语法规则,着实可爱。可是谁都没这么教过他,他是怎样造出这样的句子来的呢?一般来说,孩子最初的口语可分成两种,一是纯模仿性语言,一是心因性语言。模仿性语言是对周围环境语言的如实采用,虽然在通常情况下更加准确,更加符合语法规则,但缺乏思维的参与,缺乏主动性。而像上述的“有吃饱”一类的语言,就是一种基于思维的推理过程而产生的心因性语言。一般情况下,两三岁的孩子较多出现。这不是倒退,而恰恰是  相似文献   

16.
一日,一位家长来电说自己工作很忙,实在照顾不了孩子,问能否把孩子全托。我问:孩子几岁?答:2岁。某日听到两位家长在议论,其中一个说:我这孩子实在太调皮,管也管不了,烦死了,不如给他找个幼儿园全托,眼不见心不烦。又有一位家长来电询问:你园有全托吗?我问:为什么要全托?她回答说:我这孩子在家里依赖性太强,缺乏独立性,把他送去全托,是想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想把孩子送去全托的家长总有自己的理由。我的答复可能并不能让他们满意,因为我认为全托的利弊都很明显,所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全托。全托的弊端:幼儿园满足不了孩子的情…  相似文献   

17.
美国纽约大学对大量青少年近视病例进行分析之后指出,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铬与近视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铬主要存在于粗粮、红糖、蔬菜及水果等食物中,有些家长不注意食物搭配,长期给孩子吃一些精细食物,从而造成机体缺铬,引起晶状体变凸,产生近视。而过量的糖的食入和吃硬质食品过少也会引起近视。因此,根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其实他挺聪明的,就是做事没有耐心。”你的孩子也是这样吗?玩积木不到几分钟,又要去玩小汽车,拿出画笔还没画一会儿,就扔下笔要去找绘本看。孩子常常对一些新鲜的事跃跃欲试,干劲十足,可热情一过,就会兴趣全无。面对孩子这样的表现,家长可能会有些发愁:这么没耐心,将来长大了,可怎么办呢?家长都特别希望孩子具有认准目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习惯和品质,可现实是孩子往往做事三分钟热度,缺乏耐心,不能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9.
JIAZHANG200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高度重视,按说这是好事,但凡事一旦走入极端,好事也会变为坏事。“过度教育”,就是当前家庭教育中危害最大的一个问题。“过度教育”表现在哪里?一是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许多家长特别是隔辈人,对孩子的需求不问合理不合理,一概给予满足。吃,要高级营养品;穿,要高档名牌货;钱,大把大把地塞给孩子……真是要月亮不给星星。结果呢?孩子生存能力很差,自我中心意识恶性膨胀,对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殊不知,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必定会酿成孩子和家庭的悲剧。二是过多干涉孩子的活动。家长既怕孩子冷着,又怕孩子…  相似文献   

20.
家庭对于子女不正确的教育,较普遍的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娇生惯养,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有所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学生在家时一直在便盆小便,偶尔到院子里去也有父母陪伴,上了初中住校后,第一天,由于父母亲不在跟前,他竟然在脸盆小便.受了批评后,家里人送来了便盆.一天晚上这个学生要大便,不敢到院里去,就大便在宿舍地上,弄得宿舍臭气熏天,大家都指责他,他受不了却要跳井自杀.从这件事情看,孩子胆小父母为什么不能及早培养他的胆量呢?孩子十二三岁时仍不敢在黑夜独自到院子里去,那么作父母的要陪他到什么时候?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立,还谈什么创业成才?其二是缺乏自主意识.一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往往因束缚过紧,使孩子缺乏自主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性,无论遇上大事小事都要请示家长,而家长往往又不能替孩子做正确的抉择,使孩子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