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代政府机关很重视刻书事业,中央机关刻书者有兴文署、艺文监(包括艺林库、广成局)、太医院等.地方的各路、府、州、郡县儒学和书院也大量刊刻古书.由于官家倡导刻书在先,故私家、书坊刻书也随之风行全国,使刻书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元代湖南的雕版印书事业,一承两宋遗风,二仰中央倡导,时间虽只九十余年,仍刊刻了一批古书.留存于今者有茶陵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增补六臣注文选》六十卷、《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尹文子》二卷、《说苑》二十卷.清泉(衡阳)刘祥卿刻本《新编孔子家语章句》十卷.  相似文献   

2.
明代所刊《毛诗》经注本存于今者,主要有万历二十二年歙县程氏玄鉴室刻屠本畯纂疏补协本《毛诗郑笺》二十卷,万历马应龙、孙开校本《毛诗传笺》七卷,崇祯葛氏永怀堂刻《十三经古注》本《毛诗》二十卷三种。明代刊刻《毛诗》经注本,一般认为是翻刻宋板而来,宋板既多不存,明翻宋板的文本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明代所刊刻的这三种《毛诗》经注本,今天看来,其文本皆为删削闽本疏文、因袭闽本经注部分而成,并非直接袭用宋元旧本。明代所刻《毛诗》经注本在文本校勘意义上虽无足道,但从明代经学发展史上来看,《毛诗》经注本文本之传刻,可以看作经学复古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属于明代经学复古的“原典回归运动”的一部分。明代经学复古思潮,乃是清代朴学的先声。这些经注本的出现在明代经学史上所具有的标志意义,应当被重视和重估。  相似文献   

3.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藏一部《穆堂诗文钞》,十一卷,四册,书名页题“道光辛巳年镌”、“穆堂诗文钞”、“临川李氏容轩藏板”,卷一卷端著者题“临川李绂巨来著”。卷前分别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宋鸣珂、李宗瀚《序》,乾隆九年(1744)李绂《序》,穆堂居士《自序》,嘉庆二十三年程卓樑《叙》,卷未有嘉庆二十五年李友裢《跋》。  相似文献   

4.
中韩文化交往历史远久。据伏胜《尚书大传》、司马迁《史记》及班固《汉书》等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箕子于朝鲜,中华文化便传及韩国。韩国古代典籍对此也屡有记述。如公元1428年,李朝文臣卞季良奉命撰《箕子庙碑》,引国王李世宗传旨称:"吾东方文物礼乐,侔拟中国,迨今二千祀,惟箕子之教是赖"(见《世宗实录》卷40)。后来,李朝学者也每每述及之(如徐居正《东国通鉴》等)。直至清代末年以前,中韩两国在学术、思想、政  相似文献   

5.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著录”和“存目”的记载,收入外国人的著作有三十种(不包括外国人写的国学著作)。列入经部小学类的有:《西儒耳目资》,金尼阁著(此书一九五六年文学改革出版社曾影印)。列入史部的有:《安南志略》,十九卷黎崱著;《越史略》,三卷,不著撰人;《朝鲜史略》,六卷,不著撰人《朝鲜志》,二卷,不著撰人《职方外纪》,五  相似文献   

6.
郝艳华 《图书馆杂志》2004,23(4):79-80,62
《樊川文集夹注》为朝鲜刻本,今国内尚存两个完整的本子,一是辽宁省图书馆所藏明正统五年(1440)全罗道锦山刻本,一是国家图书馆所藏朝鲜古刻本,无明确刊刻年代。今就所知两个版本及该书在朝鲜半岛的流传情况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说:“轼诗文衣被天下,刻本丛杂,较欧阳修集更多,诸家所记,不可殚数”。本文拟将宋代编集、注释和刊刻苏轼著作的情况作一简介。苏轼在世时,其诗文刻本即已层出不穷。他自已说过:“世人蓄轼文者多矣”(《东坡后集》卷一四《答刘沔都曹书》),“市人逐利,好刻某拙文”(《东坡续集》卷四《与陈传道》),“贾人好利,每取拙文刊刻市卖”(《瓯北诗话》卷五)。当时,即使一些边远地区,也有苏轼著作的刻本,如范阳书肆,就曾刊印《大苏集》。大约较早编集苏轼作品的是彭城人陈师仲。他于神宗元丰中期,搜集苏轼在密州、徐州两地任太守时所写的诗篇,编成《超然》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学刊》2009,31(2):F0002-F0002
《学易记》九卷附图经纲领一卷,元李简撰,蒙古中统刻本。 李简,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生活于宋、金、元相交的历史时期,事迹未详。《学易记》采《子夏易传》等六十四家易学之说,仿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和宋代房审权《周易义海》之例而成。书中所采易学著作之原本今多已不见,诸家易学之说赖是书而传。  相似文献   

9.
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确实是清代刊刻丛书之冠。它不仅择书精奇,雠校谨严,而且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点,就是:搜奇揽胜到东瀛。这个特点因关系中日文化交流甚巨,不可不专篇介绍之。东瀛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由来尚矣。据记载,早在唐朝,日本就派人到中国留学,而且使者到中国来,还“尽市文籍,泛海以还”(《旧唐书》卷一九九上《日本国传》)。开元时,日本使者粟田真人(按:真人相当中国户部尚书)到中国出使  相似文献   

10.
《文献》1998年第1期第49页张固也《<续世说,的作者李垕是宋人》一文,说李垕是宋人是正确的。但张文中说李垕是"明(?)丹棱人","明州"误,应是"眉州"。《宋史》卷388《李焘传》:"李焘,字仁甫,(?)州丹棱人。……子垕。"可证李垕为眉州丹棱人。而明州有二,皆为唐时置。一在今浙江境内;一为羁縻州,在今贵州境内。均与"丹棱"无涉。《李焘传》中说:"[乾道]五年……子垕  相似文献   

11.
一司空曙,字文明,一字文初,排行十四,广平(今河北永年)人。安史乱起,避地江南。代宗大历初任拾遗,德宗建中年间贬长林县丞。贞元四年(788)前后,为剑南四川节度从事、检校水部郎中。官终虞部郎中。其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2,《极玄集》卷上,《新唐书》卷220《卢纶传》附,《唐诗纪事》卷30,《唐才子传》卷4。司空曙的著作,《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司空曙诗集》2  相似文献   

12.
在历代正史中,《辽史》以其简略疏漏,向为史家赀议。其卷一一五《高丽传》记辽丽关系事亦多疏略,且舛误颇多。现笔者对《辽史·高丽传》略加考证,不当之处,幸祈教正。一、"自太祖皇帝神册间,高丽遣使进宝剑"。按:据《辽史》卷一《太祖纪上》载:太祖元年(907年),耶律阿保机"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太祖九年(915年)"冬十月……高丽遣使进宝剑,吴越王钱镠遣滕彦休来贡"。此"高丽"当为"泰封"之误。据《朝鲜史略》载,903年,弓裔建立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元末明初的《南溪笔录群贤诗话》,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部分文字可补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之缺.据现有文献,该书最早刊刻于明正德五年,分前、后、续三集(卷).《四库全书总目》、《天一阁进呈书目》等所谓二卷本,实为三卷本之残本;《四库存目丛书》影印三卷本残本却标为二卷本;《千顷堂书目》所言四卷本,亦当为三卷本.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1987年版标点本《清史列传》是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之一,其中《儒林传》是治清代学术史的必读资料。由于《儒林传》涉及众多的文献典籍名称,点校时难度较大,故而多有疏漏错讹之处,现一一摘出纠正,以就教大方之家并供该书修订再版时参考。《儒林传》分四卷(六十六卷至六十九卷),前三卷在十七册中,后一卷在十八册中,本文只写明页码、行数,不注明册数、卷数、传  相似文献   

15.
陈莉 《文化遗产》2014,(5):144-150
中山大学历史悠久,收藏古籍资源丰富,其中有一些是在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用汉文刊刻的古籍,在国内统称朝鲜本(或称高丽本)、日本本(或称和刻本)、越南本(或称安喃本)。这些古籍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各国文化及各国汉籍的刊刻特点。本文着眼于越南汉籍,藉此探知越南本土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之渊源。  相似文献   

16.
杜晓田 《兰台世界》2012,(12):29-30
清代中朝交往频繁,《清史稿(关外本)》中关于朝鲜与中国交往的记载有一千余条,其中卷五二六、列传第三一三、属国一专门对朝鲜作了翔实记载,通过《清史稿(关外本)》研究中朝官方交往,可全面掌握清代中朝官方交往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7.
根据藏书印章和有关资料,从明刻百十五卷本《东坡全集》的版本、版本特征、刊刻时间、版本源流以及版本价值等方面,推断其刊刻的大约时间,说明版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元代道教典籍的抄写与刊刻——以仙传和宫观山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道教典籍数量众多,仅收入《道藏》的道教仙传和宫观山志就有30多种。尽管印刷技术得到长足发展,手抄的道教典籍仍然存在。元代道教典籍的刊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道藏》本道教典籍的刊刻,一是单行本道教典籍的刊刻。  相似文献   

19.
“朝鲜”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传》、《史记》、《山海经》、《战国策》等典籍之中。汉唐人认为“朝鲜”一词来源于水名,这是不正确的。后有人指出“朝鲜”之名乃指日出之地,这个说法已接近本义。其实,“朝鲜”一词与时谷《汤谷》、明夷一样,均属汉语言文化系统,来源于东方海上日出之象。朝阳从东方海水(甘渊、汤谷)中升起,海水为之沸腾,明丽新鲜,光华灿烂,  相似文献   

20.
宋元之际遗民于济、蔡正孙编集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下简称《诗格》)二十卷,融诗格、选本及评点等多种批评方式于一体,是一部研究宋元之际诗学发展的重要文献。该书选取唐宋诗人1000余首七言绝句,分为300余格,每一首诗都有蔡正孙本人的评释。此书元代以后在中国本土失传,但在日、韩两国流传不替,据日人山本信有《新刻唐宋联珠诗格序》称此书有"爱日楼所藏元刻本、绿阴茶寮朝鲜本、平安翻刻元版本、朝鲜版翻刻本、活字本、正德本、巾箱本、别版巾箱本",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朝鲜的古刻本。朝鲜时代的书目,如《考事撮要册板目录》全罗道罗州下及庆尚道庆州下就著录有此书的刻板。李仁荣《清芬室书目》卷二和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