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阐述师范类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影响师范类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各种因素: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并从提升教师价值引领能力,激发师范生主体意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增强思政课吸引力的路径,旨在为新时代师范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易班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存在用户黏性不足、平台内容吸引力不强、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工作能力不强和网络思政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全面提升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就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聚合力,共建网络平台;增引力,丰富网络内容;强主力,建强网络队伍;足动力,健全激励机制等策略系统推进易班网络思政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3.
混合式教学是依托网络技术形成的全新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为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在基础设施、教师综合能力、线上学习监管等层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应深入分析混合式教学与思政课之间的契合度,从内容、时间、资源、方式等维度入手,把握混合式教学的实践重点。同时积极构建新型教育关系,坚守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拓展线上教育空间的过程中探索多维度的混合教学,以期既解决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各类问题,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带动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培育大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分析原因,文章从高校党政领导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几方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问题包括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理论及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现状。从教师、学生、教育内容、载体、教育方法五个方面分析阻碍思政教学吸引力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既是理论课题,更是亟待解决的实践难题,对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角,剖析二者在结合过程中出现的供需矛盾、教学矛盾以及知行矛盾,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两个主体出发,分析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心理矛盾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矛盾现象,聚焦学生的学习接受心理,探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角下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的实践路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施是满足大学生多元化诉求和个性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将智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精准化,从而达到精准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应用、教学过程把控等方向入手,深入研究并实施高校思政课的精准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评估,不断提升高校的思政教育水平,培养出更多具备高尚品德和卓越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运用"易班",可有效提升教育质量,便于纠正学生的政治观、价值观。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求以及"易班"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并从开创特色教育模块、创新易班管理模式、设计网络互动课堂、加强易班功能开发等路径,以此促进高校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9.
推进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之间的融合,是新时代大学英语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利于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大学英语思政教育中存在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应试教育影响严重、与思政教育融合较低、教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的融合。为此,高校应当积极进行探索,通过丰富教学方式、拓展英语教材、使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培训等具体手段,促进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实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经费、基地建设、保障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全面深入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难度较大。西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既存在普遍性问题,还受到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利用、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实践课程安排等特殊因素影响。结合国家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要求,针对西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提出西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六项原则和七项路径措施,提高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立德树人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话语表达直接对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产生影响。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必须针对思政话语体系、话语内容等做好充分优化,提高思政教育的适应能力,切实围绕思政教育未来化发展开展教育规划,解决当前阶段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才能为未来更好提升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提供有力的教育保障。本文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教育影响力、提升新时代信息媒体的思政教育话语引导能力等话语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应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背景下,探索育人培养的教育新路径,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本文将以课程思政教育为内容切入点,明确新时期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方向,并结合应用学科及基础学科的课程思政教育应用价值,探究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发展策略,为高校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提供教育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教学实效性不强、缺乏吸引力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困境,而实施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是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移动课堂作为思政课教学法改革的探索,以其自身的特性和优势成为时下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三全育人将全员、全程与全方位育人发展牢牢嵌入思政教育体系,提升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成效,推进全面育人发展的教育改革。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则以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及加强思政教育渗透为主体,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培养,实现英语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双向协同。新时期三全育人下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应基于深化教育队伍建设、搭建数字化教育平台及强化教育衔接等多种策略,完善现有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机制,保证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教学方法单一和落后及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采用先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运用和发挥"微课"的独特优势,以"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理念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的革新,有助于激发和满足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和学习需求,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当下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化,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突出。对于高校的思政课堂来说,其主要可以由三方面的内容组成,分别是课堂教学以及高校所开展的相应实践教学,还包括在信息化时代下所发展出的网络教学。而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三面一体"教育模式,而这样的模式也是高校思政课堂进行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就针对高校思政金课"三面一体"的建设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为高校思政课堂的相关改革提供有效的建议,推进实践教学以及网络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发展,充分发挥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渠道。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非常重要。然而,息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不甚理想。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改工作中最外显与最活跃的因素,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既是落实教育目标的必要前提,更是优化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针对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展开深入、系统探析,不仅是促进思政理论课程教改工作的核心环节与重要内容,亦是整体推进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方法落实科学化、合理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困境入手,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海派文化是上海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扬弃性、包容性等基本特征,其中很多资源可以成为上海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和载体。海派文化视阈下的上海高校思政工作和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环境紧密相连,可以增强思政工作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探究如何将海派文化素材及其精神内涵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上海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当中,有助于大学生对海派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有利于拓宽上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载体和路径,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