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法学教育的两大基本形式,相辅相成,同等重要。《民事诉讼法》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构性表现为互补、互融和互益,任何一方的减损都会直接影响另一方的教学效果。为此,应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提升《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2.
小额诉讼制度引入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既是对国外先进民事诉讼制度的借鉴,又结合了目前我国法院办理民事诉讼的现实制度需求,但细读有关条文就会发现有关小额诉讼具体适用范围的规定过于笼统。结合国外以及中国台湾有关立法规定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小额诉讼制度具体适用范围及其完善进行分析,发现提出小额诉讼程序具体的适用范围应该是:法律的规定+当事人约定。  相似文献   

3.
小额诉讼制度引入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既是对国外先进民事诉讼制度的借鉴,又结合了目前我国法院办理民事诉讼的现实制度需求,但细读有关条文就会发现有关小额诉讼具体适用范围的规定过于笼统。结合国外以及中国台湾有关立法规定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小额诉讼制度具体适用范围及其完善进行分析,发现提出小额诉讼程序具体的适用范围应该是:法律的规定+当事人约定。  相似文献   

4.
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领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民事诉讼法虽没有明确这一原则,但它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确存在着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法院查证     
法院查证是中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所特有的,由于民事诉讼立法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种种弊端,为此要通过完善立法,建立举证责任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明确法院查证范围与条件,从而使民事诉讼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维护民事诉讼法律秩序,实现民事诉讼目的,对违反民事诉讼法的行为应该有一个程序性制裁与实体性制裁并重的综合性法律责任体系予以调整、规范。要真正构建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就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民事诉讼法律责任概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阐明建立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的重要意义,阐释民事诉讼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内容,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的些许建议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事实推定证据规则,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过于简单,法学界也缺乏对事实推定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因之在司法实践中错用、滥用事实推定的现象较多.本文分析了事实推定的含义、特点及适用条件,探讨了事实推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于2007年修订,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针对再审制度。91年的民事诉讼法,在提出主体,再审法定事由方面有较多缺陷,同时对效率重视不够。2007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相关方面做了改进,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借民事诉讼法修改再审制度之契机,将再审制度置于民事诉讼法整体价值体系中思考衡量,对再审制度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9.
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财产保全、先予执行与大陆法系的假扣押、假处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二者仍存在明显区别。本文认为,借鉴假扣押与假处分的相关规定,对于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保全制度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法律对代表人诉讼的规定存在缺陷是影响代表人诉讼制度发挥的根本原因,是造成实践中代表人诉讼制度难以发挥作用的瓶颈,为了解决共同诉讼中人数众多不便审理的问题,吸收集团诉讼有益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诉讼资源,防止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针对代表人诉讼制度法律规定存在的不足,可从我国民事诉讼法、诉讼当事人制度等角度来探讨完善和发展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以实现公私权利之间的平衡,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在学术型院校向适用型院校转变的背景下,诉讼法课程因高于一般法的程序法规范性和实践性,更适于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也使学生操作案件的能力大幅提高。为了使诉讼法教学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要做到理论知识和实务技巧并重,还要尝试在教学手段、教材配备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新增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意为遏制司法实践中频现的恶意诉讼和虚假诉讼,加强对民事诉讼过程中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与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以及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一起为民事诉讼活动中权益受损的案外人提供了三种有效救济机制。但是,第三人撤销之诉规定较为简单,与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以及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的界限不甚清晰。本文旨在通过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价值的分析,解决与另外两种救济制度竞合时该制度的具体适用问题,以期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国自由心证制度的确立,心证公开也日益为各国民事诉讼法理论与实务界关注。心证公开作为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因而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的制定也为我们研究我国的心证公开制度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类型问题是民事诉讼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和比较,阐明各种诉讼模式的特点和区别,分析不同诉讼模式的优劣,确定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类别,借鉴优秀的诉讼模式的先进之处,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以指导和推进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赵汗青 《职大学报》2003,3(4):64-66
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对抗诉制度具体规定不完备,使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在民事抗诉问题的认识上无法达成一致,民事抗诉的立法和实践均陷入困境。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抗诉的立法,规范民事抗诉的行使内容。其次要对抗诉的范围予以明确的界定。第三就是要进行审级改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但这项制度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法制化的进程,在实践中暴露出了种种矛盾和弊端。在现阶段,分析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完善,是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适应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物业的所有人就是业主,一个物业小区的全体业主可以依法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大会在民事活动中的民事主体地位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等问题,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未有明确的规定,与我国法律体系还有不和谐之处。本文试图通过授予业主大会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了公益诉讼条款,使中国的公益诉讼制度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简单的一条规定仅仅是肯定了公益诉讼这种案件类型在民事诉讼中的合法地位,新法对于启动公益诉讼主体的表述依然不明确,需要我们以诉讼法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大量的实践经验、法院案例的总结,以期尽可能的周延公益诉讼制度的原告类型。  相似文献   

19.
民事答辩状,是指民事诉讼中的被告针对原告的起诉状,民事被上诉人针对上诉状,被申请人针对申诉状中提出的事实,理由及诉讼请求,进行答复和辩驳的书状,这种书状具有下列特征:①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②必须是民事案件的被告、被上诉人或被申请人提出;③必须是针对民事起诉状、民事上诉状或民事申诉状的事实、理由及诉讼请求进行答辩。  相似文献   

20.
民事反诉制度在民事诉讼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反诉制度在立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立法粗陋、理论研究的不完善造成了实践中反诉制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完善民事反诉制度,应当从夯实民事反诉制度理论基础出发,首先应就反诉制度的基础和构架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