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蒙 《师道》2011,(12):26-27
师道苏教版四年级《找规律》一课安排的是简单的搭配问题,对于本节内容我曾先后两次执教,对如何真正地把规律找出来深有体会。第一次执教1.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图,问: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我要让学生明确要求及问题: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顶帽子,有多少种选配方法。  相似文献   

2.
看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听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课,总想着自己也能上出一节好课,但往往是事与愿违,想象与实际总有一定的距离。看了好多的案例,都是以"成功"与读者共分享,而我所写的,是一节由两个人执教的课,而这节课之所以说是"蹩脚",是因为这节课由我与我的校长共同执教,也就是我打"前阵",我的校长替我"断后",扫清"障碍",让学生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是学生探索、思考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利用能使课堂精彩纷呈.但怎样才能利用课堂上灵动生成的资源,把练习课也上得精彩起来呢?我在执教“乘法分配律”之后,专门安排了一节“乘法运算律”的练习课,下面结合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在练习课上如何促进和利用生成,从而彰显练习课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许海燕 《辅导员》2014,(14):62-63
数学教师许海燕执教展示课 在我校第二届学术节“体验式课堂”交流展示课上,我有幸执教了《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本节课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类三角形特点,能分辨各类三角形。  相似文献   

5.
一节语文教研课上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镜头:年轻的执教者让一位早已发过言的小朋友坐下。那位小朋友气鼓鼓地说:“老师,你还没有表扬我呢?”话音刚落,课堂上便哄笑起来,议论纷纷。执教者一时面红耳赤,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6.
凌金波 《广西教育》2013,(16):64-64
我的班上曾经有一个叫何潇的女孩,安静,听话,一向让人放心,有时甚至让人觉得完全可以不必关注她。有一次执教一节语文课,在同学们都十分热烈地进行讨论学习时,我发现何潇却在静静地发呆。课上,我几次对她旁敲侧击,仍然不能使她投入学习,最后只好直接请她站起来回答问题。谁知她仍然紧闭着嘴。同学们急得  相似文献   

7.
如果要我说最得"意"的一节课,我瞬间就会想到2010年的那节中班亲子阅读活动"像爸爸一样"。选择这节课,并不是因为这节课上得最好,而是因为在多次执教这节课的过程中,我对儿童观、对绘本教学以及对亲子教育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迄今为止让我受益最多的一节课!言归正传,首先介绍一下这次活动的来源。这节课并不是我的原创课。2010年12月,幼儿园安排我们一行6人到常州参加一个教育观摩活动。当  相似文献   

8.
前一阶段,我应邀到杭州执教了一节略读课《假如没有灰尘》。这是我第一次执教略读课文的公开课,教学的过程是一次不断接近和理解学生的过程。在和学生共同走过的这段历程中,我的学生观在不断调整,不断改变。在第二板块"品读语言,掌握方法"中,我要感谢孩子们生成出的两种观点。请看教学片段:师:(媒体出示)试着为课  相似文献   

9.
宋彦 《山东教育》2012,(29):20-21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的课例不同的构想,可以是一个人的,可以是两个人的。从教学理论上来讲,"同课异构"追求执教人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设计上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教研方式上来讲,"同课异构"能够促进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育效果。这里讲的是我一个人的"同课异构",是基于我的一次区级教学展示课,这节课讲的是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如果依照常态课汇报,最起码对不起来听课的老师和学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0月17日,南京市江宁区举办"特级教师培养对象"教学研究展示活动。活动中,我执教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屈指算来,这已是我一年中第3次执教这一内容了。2017年10月,我校的一位年轻教师参加区里的小学数学赛课,课题就是《用字母表示数》,我参与指导备课,其后该教师获得区一等奖;2017年12月6日,在市教学带头人展示活动中,我也上了这节课,我结合学情和个人执教风格将之前的教案作了一定的修改,然而课上下来,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开放课活动中,我执教了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收获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几点做法。一、创设情境,突出一个"巧"字我巧妙运用多媒体动态效果,把少年儿童对自身的成长充满好奇这一特点,用人体成长发育过程中头部占整个身长的比例变化为情境,与数学新  相似文献   

12.
正当一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讨论老师,老师讲述老师,我们该如何预设这节课?当教学设计时想像中的老师们被特别邀请到现场聆听关于自己的故事,期待着和孩子们进行真诚的交流,又该如何在预设的基础上把握和生成这节课?精心思考和打磨的公开课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和久久回味,日前,本人在八年级(10)班执教了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我知我师,我爱我师》,在这节课上,我坚持以学生为本,尝试着厘清各种授课线索和矛盾纠葛,努力在课堂上做一个合理的引导者,不让自己"淹没"在现场众多的老师之中,同时又尝试着让自己自然地融入到这场关于老师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3.
我曾经有幸观摩了一位造诣颇深的教师执教的一节自然课 ,在授课的过程中 ,有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执教的是五年级自然《血液循环》一课 ,课上多数学生积极发言 ,主动思考 ,自主探究 ,上得扎实而生动。最后 ,教师出示一问题 :血液循环对人体有何作用?然后引导学生用心读书 ,之后口头回答。这节课中能自己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回答了 ,只剩下几个迟迟不敢举手的同学 ,教师当然了然在胸。当学生读完后 ,教师说想请在这节课上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同学来回答 ,那几个同学就慢慢地举起了手。第一个同学连书都没有看一眼 ,概…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次学科课例研讨活动中,我执教了初中物理沪科版教材《阿基米德原理》第一课时(浮力)的内容,进行了三点有益的尝试。尝试之一:利用课程资源,渗透价值观教育本节课的课题是《阿基米德原理》,而本节课的内容只是浮力的定义与影响因素,以往的经验是通过实验、视频或图片,或者直接引入,当我通读教材之后,特别是看到课后对阿基米德的介绍,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设  相似文献   

15.
一次交流引发的诧异 在一次调研中,当问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时,一个40出头的美术教研组长说“色彩的调和”一课不知该怎样上,希望教研员能上个示范课。我微笑着详细问询该教师及该教研组其他教师执教此课现状的同时,急速地思考着是否应该答应这份教学示范的请求。因为即便自认为对教材的把握理解较一线教师要深刻一些,但久离教学一线的不自信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道理我还是十分清楚的;况且这节课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大市级的公开研讨活动中,我有幸执教了《24时记时法》这节课。这一内容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经过精心的准备,课上得比较成功。课后,我再次仔细审视教案,回忆教学,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我感觉,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  相似文献   

17.
去年12月,在杭州长青小学礼堂举办的"小学班级读书会专题研讨会"上,我听了台湾教师李玉贵执教的一节文学鉴赏课.  相似文献   

18.
<正>开学初,笔者听了一节思想品德课,任课教师在执教教科版第一单元《走进父母》一课中,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材料:很多时候,早上妈妈叫我起床时,总是着急地喊:"起来了,都快7点半了。"当我急忙翻身起床,快速洗漱完毕后,就要  相似文献   

19.
"波的干涉"一节难点是理解波的干涉图样.如何使学生把波的干涉图样与水面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波的干涉"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初次执教《图形的旋转》一课后,学生的兴趣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课后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要想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根本的是要紧紧围绕教材做文章,深挖本节教材深层的教育资源。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图形的旋转感受数学的动感之美.是本节课上能够打动学生情感的一个关键,也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于是我围绕这个目标又进行了一次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