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约几个朋友去京郊,攀爬位于京东北120公里密云县城里的箭扣长城。北方的春天来的晚.4月的群山风轻云淡,莺飞草长。第一次登临“北京结”(一座坐标意义的长城烽火台),  相似文献   

2.
陈智伊 《中国德育》2014,(16):79-80
正学校组织秋游,我和其他三位同学为一小队,目标是登上慕田峪长城的顶峰!世界文明的慕田峪长城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关,东连古北口,长城两边均有垛口,特别是并矗在正关台的三座敌楼以及位于西端的箭扣、牛角边、鹰飞倒仰等著名的景观,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为登上慕田峪长城的顶峰,我们十一班同学各个斗志昂扬。可是,这长城爬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一路上不少同学停下来休息,有的坡很陡峭,需要手脚  相似文献   

3.
断箭     
《家教世界》2009,(6):9-9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枝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4.
正长城山海关东门箭楼上,挂些上好的徽墨、宣纸,派亲信带着着一块横额巨匾,上书五个大字:东西又到了萧家。送礼人回来禀"天下第一关"。其字笔法苍劲,神报说:"萧老先生正在屋子里吟诗,韵庄重,此乃明代进士萧显所书。背诵着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呀,什相传,五百多年前,明成化么疑是银河落九天呀……什么来如皇帝亲自降旨,要在山海关城楼上雷霆收震怒啊,罢如江海凝青光呀挂一块题为"天下第一关"的大匾。……""他见到礼物后怎么说?""他  相似文献   

5.
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教学实践证明,扣“眼”解文可以收到一石三鸟之效。五年制第八册(?)8课《草船借箭》是一篇传统教材,可以在布置预习的基础上扣“眼”教学。我们由分析题意可知,“草船借箭”即用草船去借箭,关键是“借”,这是题眼,扣住“借”来教学,便能够自然地带出人物,弄清事件,理解联系,讲解课文也就省时省力了。首先,由题眼“借”带出人  相似文献   

6.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曾听说过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7.
谨以《孔乙己》为例,用扣作品主旨、人物形象或具体语境等方法来揣摩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细节,答案容易一箭中的,方法简单明了,学生易学乐学。  相似文献   

8.
<正>将军战败,身中一箭,逃到了一座寺庙,住持救了他。住持帮将军拔出了箭,并在伤口敷好了药。将军从昏迷中醒来,问:"箭拔出来了?""拔出了一支。"住持说道。"难道我中的不止一箭?"将军疑惑地问。"就一箭。"住持说,"但敌人射来的箭总是一箭双雕,一箭击向你的肉体,击垮你的身躯;一箭击向你的灵魂,摧毁你的精  相似文献   

9.
<正>"族"在古代,是旗帜和箭的组合。为什么旗帜和箭组成了"族"呢?原来,在上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相互间常常会有征战。有血缘关系的人纷纷聚集在印着同一标志的旗帜下,拿起手中的箭,对抗共同的敌人,同生共死。这样的团体因血缘关系、生存意志和共同的目标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组织,这就是"族"。(选自《兴趣语文》)  相似文献   

10.
"射"和"矮"是两个有趣的字:"射"字拆开成了"寸"和"身","一寸之身"不是"矮"吗?"矮"字拆开成了"矢"和"委"."矢"即箭;"委"可作"拋弃"解,容易使人联想到"扔出去".把箭扔出去,不就类似"射"吗?据此,有人怀疑:造字之初,"射"、"矮"的字义,当是这两个字对调后的意义,即"矮"的意义是射,"射"的意义是矮.  相似文献   

11.
一字未宜忽     
"借"箭还是"骗"箭生:读了《草船借箭》,与其说是"借"箭,不如说是"骗"箭。师:为什么?生:"借",是请求别人借给自己没有的东西,但要如期归还:骗,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耍手腕,甚至采取不阳光的行动。师:有道理。生:从整个故事来看,诸葛亮显然不是"借"箭,而是  相似文献   

12.
课文以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作为故事的起因,围绕一个“借”字展开故事情节,写了借箭的原因、准备、经过及结果。因此,导读本课应紧扣“借”字。在读写训练中,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量和有胆略。一、扣“借”字揭题,整体感知明确题意是利用草船去借箭,中心词是“借”,文章内容都是围绕“借”字来写的。读课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谁借箭?向谁借?为什么要借箭?怎样借箭?结果怎样? 二、循“借”字识中心,深化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使用妙计,借箭成功了,周瑜对此是什么态度?划出并讨论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  相似文献   

13.
在对话教学看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意味着学生与文本对话已渐进理性与智慧的佳境。生:读了《草船借箭》,与其说是"借"箭,不如说是"骗"箭。师:为什么?是"借"箭,  相似文献   

14.
神箭手     
神箭手当然就是会射箭。百步穿杨,百发百中,这些不稀奇。一箭千斤力,能没羽于石,能穿透七层厚牛皮铠甲,这些也不稀奇。神箭手,神就神在他口、眼、耳、鼻,浑身有箭,举手投足,无处无箭,箭人合一,人即是箭,箭即是人。瞧,躺在走廊里睡午觉,那树梢上有一只小雀儿不知好歹,"叽叽喳喳"叫得聒噪烦心。他身子根本没动弹,连眼皮也没睁,只是用鼻子"哼"了一声,就从鼻孔里"嗖"地  相似文献   

15.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不断演绎着,并被赋予着新的情感.苏童的新长篇小说<碧奴>是根据中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改编而成的,作家改变过去自己笔下女性形象的颓废色彩,塑造了一个善良、忠贞的女主人公碧奴形象.古典传说故事也可以成为中国当代小说一种新的创作资源.  相似文献   

16.
张国 《地理教育》2012,(Z1):124
不知从何时起,长城似乎成了中国长城的专有名词。不过世界上的长城可并非只此一座,如果我们环游世界,就会看到其它一些国家的长城。英国长城英国的长城有两条:"哈德良长城"和"安敦尼长城"。哈德良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在今英国境内的苏格兰与英格兰的交界地带修筑的。它西起爱尔兰海,东  相似文献   

17.
延煌 《老年教育》2014,(9):8-10
<正>在凝聚着血和泪的抗战史中,长城抗战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长城的各次战役中,尤以喜峰口战役的胜利最令国人鼓舞。在这里,中国军人挥舞着大刀,创造了抗战奇迹,29军大刀队为中华民族所感动和骄傲。在后来的"七七事变"中,大刀的神力再次向日寇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无畏。尽管岁月流逝,勇士们挥舞大刀的  相似文献   

18.
燕山山侧,长城脚下,坐落着我军最大的军犬训练基地。 惊险的训练 阳春三月,军犬大型综合演练正在这里进行。 军犬方队的士兵头戴钢盔,身着迷彩服正步向观摩台走来,60条军犬与人步伐纪调一致,横成排,纵成队,威武雄壮。 指挥员一声令下,训犬员们解开绳索,60条军犬象离弦的箭:两米多宽的壕沟一窜而过;3米高  相似文献   

19.
长城漫谈     
长城是什么?长城是墙,边墙。住在长城脚下的人就亲切地把长城称为"老边"。"老边"确实够老了,距今最近的明长城也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修建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  相似文献   

20.
断箭     
<正>——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