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滕朝阳 《教育》2009,(10):11-11
前不久,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最引起社会关注的,莫过于明确规定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的错误、缺点进行批评不仅是班主任应尽的职责,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由于批评的方式、方法往往直接影响被批评者的情感体验,所以,班主任要让学生接受批评,认识错误,改正缺点,使批评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心田,就必须讲究批评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应黎莉 《上海教育》2014,(30):70-71
众所周知,教育不可能没有批评。教育部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样的规定,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可以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尽管爱听好话是普遍的人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专门在第十六条明确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显然是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特别作出的规定。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禁疑惑,不是班主任,就无权批评学生吗?怎样才算是批评学生的“适当方式”?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近日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特别作出了“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黄立明 《湖北教育》2009,(10):46-46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质疑的声音:批评和教育学生不仅是班主任的权力,普通老师也可以这样做,甚至连成人都可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这样一个基于教师角色的基本权力,为什么还需要法规来规定呢?  相似文献   

7.
刘芳  白黎霞 《班主任》2004,(6):20-21
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同样是批评教育,但结果总是不同,有的学生乐于接受,虚心改正;有的学生却对你敬而远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班主任如何正确地运用批评,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批评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在运用时应该把握前提,明确原则,注意方法,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9.
郭之纯 《成才之路》2009,(30):I0013-I0013
在教育问题上。太过理想主义并非实事求是的态度。批评教育与表扬鼓励,作用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鉴于当前老师对学生“不敢管”的现象,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引来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颁布的《规定》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乍一听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甚至有些老师觉得这是班主任的悲哀。老师批评学生和父母养育儿女一样,本来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呀!为什么要把这一条规定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呢?那一定是因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有的班主任不敢批评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说批评是“武器”,很容易使人理解为批评是对付“敌人”的法子,如果您认为批评是积极地影响学生并帮其改正不足的法子,则与笔者初衷相一致了。8月12日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显然是对班主任使用批评提供了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班主任工作中,难免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批评不等于训斥,也不是简单地说教,应讲究批评的艺术。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改过。因此,既不能凭一时怒气大声呵斥,也不能讽刺挖苦,旁敲侧击,更不能破罐子破摔,不管不问,而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创设适当的教育情境,采  相似文献   

13.
教师以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是合乎常规的教育伦理,是教育本身赋予教师的一项默认、天然的权利。教育部在新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中指出: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由此引发了媒体、网络热议,遭致重重  相似文献   

14.
批评教育学生时,你想批评的学生在吗 有的班主任抱怨自己经常进班,发现问题也进行了纠正、引导,但同样的问题仍然会发生,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然原因可能很多,其中有一点班主任往往会忽视,你想批评的学生不在批评现场。比如,学生常常会迟到、早退、旷课,班主任发现后,会立刻到班进行批评教育,有时还十分严厉地给学生上了一堂说教课。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其中面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是其主要工作之一。那么,怎样的批评学生才愿意接受呢?  相似文献   

16.
在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针对许多班主任出现不敢管学生、不愿管学生、不能管学生的现象,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16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与其说赋予班主任一定权利,不如说强化了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义务与责任,同时也对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兰霞 《上海教育》2009,(19):47-48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该规定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关注的中心聚焦于其第十六条的内容:“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有人质疑: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本应天经地义,何需特别赋权?有人感叹:师生关系到了如此地步,师道尊严何处可寻?有人担心:“赋予”了班主任批评教育的权利,岂不是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众说纷纭之下,班主任们又该何去何从?为此,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马兰霞和她带领的马兰霞名师工作室学员们对这一规定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建议,他们带来的真实案例,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批评”所蕴含的“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班级管理中,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常用的手段,而且,批评和表扬经常是结伴而行。如果说表扬学生还可以较为随意,那么批评学生时就需要格外慎重。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容易受到伤害,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印发了名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文件,其中第十六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热情参与,众多学者纷纷聚焦“适当批评”并对其从不同的视域进行了精细的解读。笔者通过对纸质文献与网络资料的大面积搜索研究发现,众多关于“适当批评”的解读其实大致可分为两派,即强力惩戒派和温和批评派。  相似文献   

20.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与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手段,它与表扬结伴而行,相融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