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9年9月10日在第六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天津市疾控部门对天津市1933名初中生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中有24.26%的人近一年内产生过自杀念头。据调查显示,在人际关系方面有22.45%的  相似文献   

2.
本调查的目的是考察有无自杀念头的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心理和自杀态度上的差异以及完美主义心理和自杀态度的相关关系;调查方法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肖水源等编的自杀态度问卷以及自编的关于自杀念头的问题,对150位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等进行测量。调查发现,有自杀念头者更倾向于追求完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也更为消极,同时也发现完美主义与自杀态度的部分维度呈负相关;研究结论是完美主义与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存在相关关系,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对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引起心理咨询和治疗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本调查的目的是考察有无自杀念头的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心理和自杀态度上的差异以及完美主义心理和自杀态度的相关关系;调查方法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肖水源等编的自杀态度问卷以及自编的关于自杀念头的问题,对150位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等进行测量.调查发现,有自杀念头者更倾向于追求完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也更为消极,同时也发现完美主义与自杀态度的部分维度呈负相关;研究结论是完美主义与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存在相关关系,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对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引起心理咨询和治疗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孙旭红 《教学月刊》2006,(11):22-24
东北师范大学一教授在批阅2004年高考作文(全国卷)时特意对举死亡事例作了个统计。共阅卷2658份,有55人在作文中列举了死亡事例,而这些事例中约59.4%都是青少年自杀事例,还有2.2%的学生提到自己曾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我们暂且不论这些死亡事件的真实性,单看这些数字就触目惊心,令人担忧。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侧面反映了学生生命美育意识的淡薄。  相似文献   

5.
丌云 《吉林教育》2005,(4):21-22
笔者在批阅2004年高考作文(全国卷)时,对经手的作文作了一个简单的统计,有55人在作文中列举了死亡事例(共阅卷2658份),占总数的2.1%,这些事例中约59.4%的都是指青少年自杀事例,20.3%的学生在作文中提到亲人死亡,只有3.6%的死亡事件属于意外伤亡事故,另外还有2.2%的学生提到自己曾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我们暂且不论这些死亡事件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中小学生自残、自杀和杀人的报道屡见不鲜。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类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而且在所调查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曾有过自杀的念头。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自尊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其间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对513名辽宁省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自杀意念与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自杀意念,领悟社会支持在自尊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受到性别的调节,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的自尊对自杀意念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可通过自尊提升训练及提高领悟社会支持等角度来促进农村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近来,笔者从新华网获悉:我国目前的自杀率达十万分之二十三,相当于美国的两倍,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在15岁~34岁人群的死亡事件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一死因,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6.04%。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的调查显示,约有2/3的中学生在抗挫折、适应社会能力方面不及格。在面对挫折、困难的时候,他们不知如何解决,甚至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有的专家呼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首次开展的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成为第五大死亡原因。在15-34 岁人群中,自杀位列第一死因。我这学期在高一学生中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85份,其中有过自杀念头的有60人,高达32%。我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已是刻不容缓,但是如何开展生命教育?我想切实可行的办法是生命教育与各学科结合。培养教师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鼓励他们从课本中挖掘生命教  相似文献   

10.
●医学专家表示,每晚12点以后睡觉的学生,产生精神抑郁症状的几率比每晚10点以前睡觉的学生高约25%,而且萌生自杀念头的可能性也高出20%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教育》2010,(4):8-8
医学专家表示,每晚12点以后睡觉的学生,产生精神抑郁症状的几率比每晚10点以前睡觉的学生高约25%,而且萌生自杀念头的可能性也高出20%。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小学生自杀和伤害他人的行为呈现低龄化趋势,在教育政策方针的要求、学生异化发展的现象、教育本真的回归的背景下,开展生命教育刻不容缓。通过让学生了解死亡,从而学会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利用绘本开展死亡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能够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成功之母.在初中生学习英语之初,由于小学时打下的基础参差不齐,往往有些学生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乃至丧失兴趣,从而产生放弃的念头.作为英语教师就要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章小英 《中国德育》2014,(16):71-74
正《扬子晚报》2013年1月18日报道,12355南京青少年综合服务台对9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有4%的中小学生经常存有自杀的念头,偶尔有自杀念头和从来没有自杀念头的中小学生分别占35%和61%,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有过一闪而过的自杀念头。在现实学校生活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现在孩子"牛"气背后的脆弱,外"强"背后的内虚,面"静"背后的心慌。这样的现象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的青少年自杀率呈上升的趋势。2002年,河南庞振超、曹保印撰《青少年自杀现象的调查与思考》在《中国教育报》刊出,被多家报刊转载,并引起广大反响;2004年8月2日,《中国教师报》头版头条刊登“学生自杀,我的伤痛谁能懂”一。可以说青少年学生轻生事件屡见报端,但很多人还是认为那是极少数学生的偏激行为。南京市小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对近千名部分实验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谁知调查中竟发现有40.2%的学生产生过轻生的念头.这真令我们触目惊心。教育学生敬畏和珍惜生命,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面前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泉州师范学院2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一级信仰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及超自然信仰。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信仰更认同。而超自然信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大学生对民族主义、生命崇拜、政治信仰以及国家主义等次级信仰的认同程度较高.而对宗教信仰、神灵信仰以及金钱崇拜等次级信仰的认同程度较低。相对而言,男生更容易产生金钱崇拜,女生更容易产生生命崇拜;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更容易产生家族崇拜;大四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实用信仰: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神灵崇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家庭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世界教育信息》2008,(9):10-10
美国高校心理辅导研究会8月17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美国大学生至少产生过一次自杀念头。 这项调查通过互联网进行,70余所美国高校2.6万多名大学生接受调查。调查还显示,15%的受访者承认曾认真考虑过自杀,超过5%的人曾试图自杀。大多数人表示,他们的自杀念头来临时很强烈,但也很短暂,一般不超过一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初中阶段是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音乐能够更好地帮助初中生去认识世界,让初中生产生一些共鸣,具有着较强的感染力。但是如果能够将游戏和音乐教学结合,那么更容易使得初中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音乐的知识,对于音乐产生兴趣,勇于表达自己的一些情感和想法,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敬 《考试周刊》2014,(35):39-40
多媒体技术能有效辅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的情境比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容易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初中生观察、判断和探究的能力,更容易激发初中生的想象力。同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初中生获得新知的能力,体验阅读的乐趣。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互动,有利于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构建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初中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有利于丰富阅读教学内容,促进初中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进而大大提高阅读实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时常看到一些有关青少年自杀和杀人的报道。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国内有20%的中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有资料表明,自杀已成为15~35岁年龄段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青少年自杀现象日趋严重的现实,呼唤珍爱生命,呼吁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