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与我国再就业有关的十个重要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岗、失业、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首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图就与我国再就业相关的十个重要问题即下岗与失业的界定,失业的根源,下岗失业的类型,下岗失业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下岗失业与下岗失业者自身责任之间的关系,政府在再就业中的作用,再就业的对策思路,农民工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关系,退休年龄与再就业的关系,有关再就业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不仅概述了经济理论界与这十个重要问题相关的主要观点,而且相应地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靖玉新、常乐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撰文认为,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新世纪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就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政府应该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多方面拓展城镇的就业空间,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把对企业的短期治理措施与长期战略性的决策相结合,促进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的战略目标。我国当前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失业问题困扰着世界各国,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失业与再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本文针对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从理论分析着手,对我国失业及再就业提出了粗浅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对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失业与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关系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和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重大社会问题,从而引起社会和人民的普遍关注时,陈成同志作为一名青年社会学理论工作,从社会学角度对失业与再就业进行研究。这一研究成果,能为国家和有关政府部门解决失业,推动再就业工程提供决策参考和强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如何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已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文章根据当前下岗失业人员的现状和再就业工作的实践,提出创业是最大限度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有效途径,就业——可以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个体再就业问题;创业——可以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群体再就业问题。从下岗失业人员树立创业观念、营造创业条件、选择创业方向、享受创业优惠的政策、最终走上创业之路等方面展述。并着重从“创业”的角度去探讨这个困扰我国经济、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6/1997世界就业问题》报告指出,1996年全球失业、半失业人口已超过10亿,占全部劳动力总数的30%。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把制定和实施“再就业计划”、最大限度地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职责的头等大事来抓。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现在,我国农村大约有1.2亿的剩余劳动力急需安置。  相似文献   

7.
当前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不容乐观。企业内部市场化问题,企业的腐败问题,再就业人员再失业问题都是构成我国大面积失业下岗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失业下岗职工就业观念落后的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客观利益问题。再就业率达到100%实际上是一种空想。政府在推进再就业工程中必须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业政策评价:1998-200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消极就业政策到积极就业政策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政府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来处理就业问题。估算结果表明,1998-2008年,我国政府为落实就业政策累计支出6169.67亿元,其中用于落实消极就业政策的支出为4144.06亿元,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支出为2025.61亿元。实证分析发现,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支出和落实消极就业政策的支出与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支出每变动1%会导致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数量同向变动0.27%,说明我国政府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的确对再就业工作显示出了积极作用;而落实消极就业政策的支出每变动1%将引起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数量反向变动1.05%,这一结果表明落实消极就业政策的支出吸引了更多的失业下岗人员加入失业保险体系,同时发挥出了一种"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存分析中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运用Kaplan-Meier法描述各影响因素下失业者的生存曲线和生存函数.通过分析得出,“年龄”、“文化水平”、“是否领取失业保险金”、“是否接受过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信息获取程度”这五个因素对失业人员再就业有显著影响.基于对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深刻认识,试图为社区教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我国现阶段企业职工下岗、失业的特点及原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缓解再就业压力的思路,指出在再就业岗位总量不断增加、国民经济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现阶段职工下岗、失业决非经济形势恶化的表现,只要抓紧落实各项缓解政策和措施,就业矛盾便不致如此尖锐。  相似文献   

11.
实施国企失业人员再就业工程必须有相应的原则和开阔的思路,必须有创新精神,辩证施治。原则是宏观统筹、开源节流、标本兼治、循序渐进和自强自立原则。思路是创办再就业园区,鼓励失业人员和在岗职工“上山下乡”,投入小流域治理,大力开发城市服务业,积极扩大内需,激活消费热点,发展附加值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知识经济,扶植中小企业与私营企业,瞄准世界市场,扩大劳务输出,积极组织转岗培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收集到的有关厦门市城镇调查失业登记的样本数据,应用生存模型中的非参数方法,分析了不同教育程度失业者在失业持续时间与再就业机会上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果:在劳动力再就业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的是小学及中职(包括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失业者,其失业持续时间最短,再就业概率最大,其次是大学及以上失业者,最后是初中和高中失业者;小学与中职失业者之间、初中与高中失业者之间在失业持续时间与再就业机会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经验分析的结论表明,转变就业观念,择业不挑肥拣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是促进再就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企业体制转轨和下岗与失业的并轨,导致我国失业人员不断增加.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势在必行。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促进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两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失业保险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reemployment. Search theoretical models predict that on the lowest levels additional education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re-employment, but on the highest levels the relationship turns negative. Using Finnish microeconomic data on unemployed workers, it is shown that unemployed persons who have about 13–14 years of education have the highest re-employment probability.  相似文献   

15.
解决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让他们住得进,住得起,住得稳,并逐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当前民生工程的一项紧迫任务。失业者就业问题,归根结底是失业者作为一个整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我们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试图探求政府与失业者在就业问题上的博弈规律。在考证抚顺市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就业长效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动个人行为是再就业工程的基础行为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再就业,单靠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效应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发挥劳动个人行为这个内在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劳动就业观念的转变、技能素质的提高和竞争能力的增强,扩大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  相似文献   

17.
河南既是人口大省,又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例过高,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城市工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下岗或失业人数逐年上升,城乡就业困难群体不断增大,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就业问题是我省目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依据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对我们通过调查所得的资料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阐明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就业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乡就业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返乡农民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再就业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成为妥善引导和安置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以及创业的重要途径。创业要有技能,技能必须从培训抓起,从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做起,而为广大返乡农民工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则有赖于成人教育自身的繁荣发展和积极参与。但是具体该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又成为困扰大家的一个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本就严峻的农民工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农民工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针对现有农民工培训市场的“体弱多病”,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西方。再就业培训是西方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之一。“失业救济”→“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积极的就业政策”是西方国家再就业培训战略演变的整个过程和基本走向。长期的实践使他们在再就业培训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我国深化企业改革的今天,历史地探索战后西方再就业培训发展的基本走向与趋势,并借鉴其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