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年11月中旬,我到黄河岸边一鱼塘垂钓。将炸弹钩甩至塘中央,插好竿,便静等铃响。至下午1时半,3个小时过去,未闻铃声。邻近一位钓友过来指点说:“你可能上鱼了。”我赶快起竿,果然有鱼。上  相似文献   

2.
去年初秋的一天,我到黄河畔的三刘砦野潭垂钓,意外地遇到了钓鲤“神仙”王文选。称他“神仙”有两个意思,一是他钓技高,出手不凡;二是他行踪神秘,素不与人为伴。他的钓位选在潭西迎风处,4支斜插的海竿直指潭中央,绷紧的钓线在碧波涟漪的水面上微微摆动,仿佛架起了天罗地网。他像玩戏法儿似的一连钓上来几条清一色的黄河鲤鱼,而我的钓位离他不远,几支海竿挺然而立,偶有竿梢点头,扬竿“挂”上来的都是些小杂鱼。看着他遛鱼时弯得像个大问号似的鱼竿,真想马上过去请教一番。但一想到他那宁肯把配好的鱼饵让你使用,也不肯告诉你鱼饵配法的冷面孔…  相似文献   

3.
王志远 《中国钓鱼》2003,(10):12-12
一、常用的钓法 1.“人找鱼”钓法。就是不打窝,没有固定的钓位,这里甩两竿,那里甩两竿,它只适宜于初开钓的鱼塘。 此钓法,坠离钩约20厘米,漂离坠约30厘米。若鱼浮头,坠要紧靠鱼钩,漂离坠20厘米左右。若遇深水鱼塘,气温低,水中有大中小三种鱼。根据水的深浅,可钓0.5~2米深,这样深度钓上来的大多是大草鱼。 2.浮草引鱼钓法。在经常有人垂钓的鱼塘垂钓,鱼被钓滑了,变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28日星期天,我携带四副拉坨炸弹钩和8米手竿一支,来到串畅河边垂钓。甩下拉坨,拿起手竿在一旁垂钓。这天垂钓的气候不好,一二级南风,天气闷热,气压低,鱼儿厌食不咬钩,上午六个多小时炸弹钩换糟食四次,只上钩一尾200克重的鲫鱼,手竿使用多种钓饵,用尽垂钓办法,只钓到各种小杂鱼400克左右。 中午12时许收拾渔具准备回家吃饭。当收到最后一副右边靠近  相似文献   

5.
我今年60多岁,1958年学钓鱼,至今已有 40个春秋。 前期我在《中国钓鱼》杂志上看到“促饿鱼饵”的广告,汇款250元邮购,20多天后从邮局收到邮购的新“促饿鱼饵”,准备第二天去垂钓试用。 次日我携带3根海竿和昨晚精心准备的2.5千克糟饵拌一袋“饿鱼宝”、半瓶“消食精”,来到一口塘垂钓。10分钟后三根海竿一字儿排列在岸边,竿尖直指塘心。这日不是垂钓的好天气,微微的南风,闷热的天 气,人感觉不舒服。投好竿我绕塘半月来到对岸,询问先到的钓友鱼情如何,答曰:“来了很久了,没有开竿。”我想今天光头是剃定了…  相似文献   

6.
收竿一得     
垂钓投竿要讲究布局,是近是远?是“一”字形?还是“扇”字形?这是垂钓者们在下钩前首先遇到的问题。那么,一天的垂钓过瘾随着夕阳西落而逐渐消退,正纷纷起钓收竿,准备“返马回朝”的时候,先收哪一根海竿,后收哪一根海竿?有几次偶得使我对收竿先后有了醒悟。  相似文献   

7.
1992年3月,我回济南探亲,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喜钓春鲤。 在大明湖中门外有个“百花池”,水面不小,但却很浅,四岸最深也就是四五十厘米,水面上覆盖着厚厚的浮萍。我正怀疑此处垂钓的效果,只听“哗”一声,1条8两多重的鲤鱼被一钓手提上岸。 见此景,我连忙甩竿下窝。可谁知鱼就是不咬我的钩。一打听,原来起码要离岸5~6米远才可能形成鱼窝。 我赶快回家做准备,买  相似文献   

8.
趣闻三则     
河北唐山史征外出垂钓,常遇到一些令人捧腹的趣事,现将两件亲眼所见的趣事道出,供广大钓友一笑。漂尖“钓”鱼钓友张某,初学钓鱼,尚无钓技,属于那种浮漂微动即大抡大甩之类的钓友。一次,我与张某一同出钓,抛钓不久,忽见张某大甩鱼竿,一道弧线划过天空,约上无鱼,我暗自窃笑,张某脸红。稍顷,张某大喊,谁说无鱼!只见浮漂上有条小鱼,漂尖正插入鱼嘴,小鱼不断地摇头摆尾。小鱼“钓”大鱼一次,我去野渠垂钓,采用小钩细线荤食钓鲫。抛钩后全是小鱼捣乱,半小时过去,未获一龟,顿时心急,顺手提竿,手感无力,心想又是小鱼作怪…  相似文献   

9.
张仲斌 《钓鱼》2006,(24):57-57
垂钓用的手竿是钓鱼人重要的“武器”装备,是一定不能缺少的垂钓要素,它对钓鱼技术的充分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手竿在野外水域中更能钓出快乐,钓出健康,钓出丰硕的成果。笔者作为一个钓迷,回忆自己的钓鱼“手竿史”,从某种角度上亦可折射出垂钓用手竿的发展现状及质量上的问题。少年时代常见大人在池塘中悠然自得地钓到活蹦活跳的河鲫鱼,这让我怦然  相似文献   

10.
徐廷国 《垂钓》2002,2(12):63-6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大中型水库或者湖泊江河中垂钓,一般都得用抛竿充当“主力军”:而在小型水库或者塘堰等水域垂钓,我个人认为两用竿有着独特的优势。有些钓友垂钓时非两用竿不用,可见这种钓竿确实具有非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刘虎 《钓鱼》2009,(22):14-15
2009年11月7日至8日,首届“连球杯”全国钓鱼大奖赛在缙云长兰湖举行,来自全国的186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大家操着南腔北调,甩竿垂钓,一比高下。  相似文献   

12.
手竿底钓     
底钓是将饵钩投于选定的钓点,使其落入水底,垂钓栖息于水体底层的鱼类。现介绍一下手竿底钓的方法。(1)带浮漂钓法: ①配长线钓法:在竿尖连接一根与竿等长或略长于竿的钓线,线的另一端连接饵钩,配置坠子和单体浮漂。垂钓前,先依钓点的水深调定浮漂的位置。饵钩沉落水底后,浮漂应呈直立状态,上端露出水面2厘米左右。下钩前,可在选定的钓点投撒诱饵,然后挥竿将钩、坠投甩于钓点。每次投甩时,要尽量使钩、坠较准确地落于选定的同一钓点,以便提高垂钓效果。投甩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单手或双手握竿,先慢慢向后悠竿,将钩、坠带到身后,随即适当用力向选定的钓点方面挥竿,借助竿的弹力,将钩、坠甩到钓点。另一种是右手握竿柄,柄端紧贴肘部、竿体略向下倾斜,竿尖指向钓点,左手捏住坠子上方的钓线,然后右手迅速扬竿,左手同时松开钓线,使钩、坠在扬竿的瞬间悠去。悠出后,右手随钩、坠的下落,同步将竿放平。  相似文献   

13.
刘汉初 《钓鱼》2012,(19):30-31
手竿岸钓是最常见的垂钓方式,有诸多优点。但近几年来,由于自然水域的鱼情不好,加上我视力欠佳,用手竿已经很吃力了,所以改用抛竿串钩钓。之后,我在垂钓中摸索到了一些使用串钩的“道道儿”。  相似文献   

14.
赵玉堂 《垂钓》2005,5(7):31-33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牡丹江江南兴隆镇附近水域钓鱼,遇到一位年近七旬的老钓迷,他端坐在一铧尖处的激流前,正手执一把约3米长的短竿全神贯注地垂钓。只见他左手握竿,右手操纵摇柄,随着摇“轮”收线,一条条银鳞闪烁,活蹦乱跳的小白鲦被拎出水面。没过多大工夫,他又开始摇“轮”收线,又有一两条白鲦被“请”上岸。咦,怪哉!咋没见他甩竿投钓就把鱼儿钓上来了,难道他手中的钓竿是“魔竿”?我怀着一种好奇心,走过去和他搭话。  相似文献   

15.
河南谢熬东来信称:参加垂钓已3年,手竿能甩出去,也能将鱼提回来,可动作僵硬不够协调,仍没有摆脱“新手”这顶帽子,我自己没有找到要领,请问这抛竿提竿有窍门吗? 抛竿、观漂、扬(提)竿、遛鱼和抄鱼,人称手竿垂钓的五大技术,所以说抛竿和扬竿是有一些要领与要求的。 手竿定点垂钓时讲究“钩不离窝”,要求钓手每次都能将钩下到窝子内。有人提出其落点的散布面  相似文献   

16.
朱伟 《中国钓鱼》2001,(2):16-17
我习惯用七星漂垂钓,并摹仿钓线有“水线”和“风线”之分,把七星漂也分为两种:入水的浮漂称作“水漂”.漂浮在水面的浮漂称作“风漂”。平常人们垂钓都是通过观察“风漂”的变化来掌握提竿时机,在这里我介绍一种观察“水漂”而得知鱼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龙 《钓鱼》2008,(15):24-24
手竿钓鱼,无论是长竿还是短竿,“传统”、“休闲”还是“竞技”,也无论是搓饵还是拉饵.用饵都要讲究状态的精确和味道对路。味道对路,鱼必爱吃,状态精确,每吃必中,这两个关键,前者是随不同鱼群和垂钓季节、时间、场次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只能做到尽量准确,却不可能完全正确。这需要我们在赛前或垂钓前做悉心准备,  相似文献   

18.
辽阳古城东南的汤河水库.近年来盛行使用海竿划船到河中间定点撒窝“送线钓”,获鱼量多,个头也大。对此,许多没有这方面条件的钓友望洋兴叹,又不敢贸然涉水垂钓。然而,他们采用适合自身情况的海竿钓法——定点“打窝”甩钩钓,以近岸“布阵”,大展钓技,钓获量普遍增多,常常获得意想不到的丰收。  相似文献   

19.
钟有祥 《中国钓鱼》2001,(12):18-19
秋季是钓鱼人的黄金季节,大多数钓友们都已整理好“作战工具”,准备到池塘、水库过上一把钓瘾,大概很少有钓友会想到在溪流中钓大鱼。我去年秋天曾在中山市的宫花溪里用两支海竿在3个小时内钓到5条千克级的大鱼,这也是我溪流钓的纪录,现在我谈一下在溪流使用海竿垂钓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澜沧江垂钓     
近10年来,笔者因工作关系常年驻扎在澜沧江畔,深深地领略到澜沧江垂钓的魅力。江河自然水域的垂钓非一般静水鱼塘的垂钓可比,一条小小的鱼儿,也能让你产生极大的乐趣。以下谈几点我的垂钓经验。 1.钓具及其组合 澜沧江中游段河谷狭窄、流量大、流速快、急滩多,河流两岸人烟稀少,两岸居民以农业为生,没有专门从事捕鱼的渔民。钓具都是我们自己组合创造。10多年前,普遍的钓具都是一根竹制竿带一个自制的绕线轮和一根可以放线的手竿,一竿一坠一线一钩即可。钓饵多采用蚯蚓。甩竿坠宜用5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