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友坤 《内江科技》2009,30(4):24-24
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的教师是儿童的倾听者、合作者、伙伴,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激励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瑞吉欧的教师角色理念时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应转变幼儿教师角色,培养其合作、反思能力,并开展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旁观者知识观的求知模式人类对知识的寻求不仅没有发现所谓的“理念”,而且离真实而丰富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其中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从一开始就预设了一种与认识者个人分立的认识对象,即“先在本质”。知识成为一种通过寻求绝对定义的方式寻求客观的、与求知者个人无关的活动。个人只能旁观和接受事物的先在本质而不能使之发生改变。这就是杜威所嘲讽的“旁观者知识观”。二、旁观者知识观中的接受学习旁观者知识观引起两种不同的“接受学习”形态。一种是蕴含在古希腊时代自由教育中的“接受学习”;另一种是近代科学进入学校课程之后所导致的“接受学习”。古希腊的自由教育  相似文献   

3.
封小娟 《科教文汇》2008,(32):202-202
瑞吉欧学前美术教育理念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解读瑞吉欧的先进理念,将对我国的学前美术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有意的启发。瑞吉欧认为,美术是儿童的一种语言;教师要走进儿童的美术世界;美术教学是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我们要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去审视自己的学前美术教育,以更为现实和客观的态度去解决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林琼 《科教文汇》2011,(3):66-66,69
意大利的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引起了当今各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瑞吉欧方案教学,正逐渐深入地影响着我们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5.
罗叶琦 《科教文汇》2014,(8):66-66,116
瑞吉欧课程在课程的设计、目标、内容、组织和实施、评价方面都体现着“生成性”、“开放性”的品质。儿童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儿童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瑞吉欧课程的理念有机地融合了儿童文化,运用瑞吉欧课程对缓解现代儿童文化危机,发展、提升儿童文化有积极的运作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大家致力于把"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作为一线幼儿教师,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中重新认识儿童,重新审视和塑造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本文围绕课程游戏化,结合班级实践中的实际案例,提出了要把环创的权利还给孩子、把课程的选择交给孩子、把丰富的资源带给孩子这几条思考和行动。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最初阶段.在学前期,儿童身心的生长发育极为迅速,身体和心理的机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幼儿期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极大.瑞吉欧的幼儿教育方法是儿童教育领域高质量教育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海美 《百科知识》2023,(27):9-10
<正>哲学的深刻性和持久性,只有经过漫长历史的考验和时代的磨难,才能逐步显现出来。康德哲学中的自由思想理论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这是因为从自由问题着手研究,能够有效地贯穿康德整个批判体系。自由这种特殊的活动也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人的灵肉二重属性,彰显出先验与经验、在场与缺席、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张力关系。康德的自由对不同时代的人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康德留给世界弥足珍贵的一份财富。康德的自由观涉及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邓晓芒把康德的自由观分为三个层次:自由意识、先验自由及实践自由。他从理性的角度研究了先验自由的必要性、实践自由的现实性和审美自由的自然目的,建构了康德哲学体系中的自由。一、先验自由自然科学领域的辉煌成就,被认为是引领“理性万能”的幻觉,通过理性理解把握整个世界。但康德在形而上学的困境中审视了人的极限,开始了理性的自我批判。康德与教条主义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他清楚地看到了人的局限性,而理性不存在自然与自由的对立。究其原因,是对立双方混淆了现象与事物本身,利用仅适用于经验现象学的先验知识原理把握先验事物本身,并将一切归结为遵循自然因果律的机械决定论。一切都是...  相似文献   

9.
风靡全球的瑞吉欧"方案教学"正慢慢地为中国幼教工作者所接受,它的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教育理念,给当今幼教改革指引了一个新的方向.面对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新时代,面对家长热切关注独生子女的成才,幼教工作者更必须导找一种适合新时代的教育方法,让我们的下一代在轻松愉快、自由探索的游戏活动中成长为一个对祖国建设有用的栋梁之才.瑞吉欧"方案教学"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一种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10.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具体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儿童有探究外界事物的本能,但认识较少,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幼儿园老师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一特质,引导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黄亚萍 《科教文汇》2009,(32):219-220
"钢琴热"悄然兴起,年龄越来越小,功利目的越来越明显。家长、教师往往越俎代庖决定孩子的兴趣、学习方式等,这显然不利于钢琴的教育。本文在张春兴和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进行整理归纳,并由此提出学前儿童钢琴教育的模式,即以儿童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家长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模式,以期为钢琴教育中的三个主体:儿童、家长和教师找到合适的位置,以及最有效的合作方式,促进儿童钢琴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儿童时代对每个孩子来说就是以玩为主的成长过程,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和游戏,因此,在幼儿的教育中也不能泯灭孩子的天性,幼儿教育应该抓住儿童的特点,通过游戏让儿童去了解世界,掌握知识。他们可以通过游戏,充分的发挥想象力,主动的学习知识,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起到培养儿童合作、团结的精神。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充分的利用游戏的作用,让儿童在玩耍中自我学习和成长,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3.
"学习故事"是套叙事性儿童学习评价体系,把儿童视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提倡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观察、解读和促进儿童的学习。通过观察反思,详细地写学习故事,见证了孩子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常见的小石头成为儿童游戏的媒介,儿童在与石头的互动中动手动脑、自由地探究、自主地学习。通过儿童对石头的把玩、教师的观察——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教师对儿童进行探索的鼓励,游戏精神贯穿整个过程,生成了一系列的科学区域的石头游戏。  相似文献   

15.
正蒙台梭利(1870—1952年)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改革家,她的教育理论体现在她的著作里,包括《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开发人类的潜能》《蒙台梭利方法》等。1907年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以此为实验基地进行观察和研究,逐渐形成其独特的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蒙台梭利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使其自由发展。她的教育理论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教师观及启示,阐述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形成和主要内容。儿童观包括儿童具有自然发展的生命力、具有"吸收性心智"、成长过程中有敏感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在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习观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概念,指出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将先进的技术手段与高职教育教学研究进行有效结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高职学生学习模式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22)
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拥有自己最为喜爱的玩具,同时某一种玩具或许可以成为孩子的启蒙教师或者是影响着孩子一生。基于此,对于儿童试听联觉教育所所设计的智能玩具来讲,其主要是以实体玩具为游戏载体,随后在结合儿童的喜好及心理特征开发出相应的游戏功能。对此这种智能玩具可以在某一种程度上培养孩子对色彩的辨识及对乐感的体验,与此同时也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及加强孩子的事物的观察能力。本文主要对视听联觉教育中的智能玩具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中一些思想和方法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现代教育价值观和教学方法转向以实现学生全面、自由、协调发展的和谐观和以培养学生学习、创新、适应能力的综合素质模式。本文以多年的教育经验和体会为基础,对一些教育思想和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姜伟 《科教文汇》2010,(12):62-6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中一些思想和方法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现代教育价值观和教学方法转向以实现学生全面、自由、协调发展的和谐观和以培养学生学习、创新、适应能力的综合素质模式。本文以多年的教育经验和体会为基础,对一些教育思想和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儿童观是教育观的先导,影响和制约着教师教育观的发展,目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幼儿伤害事件,反映出部分教师儿童观的不合理、不科学。要避免教师伤害幼儿事件的发生,重塑其儿童观是关键。对影响教师儿童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内、外在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教师儿童观的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