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作文难,难作文",提起作文,不仅学生头疼,老师也颇伤脑筋,花的时间不少,收效却甚微。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呢?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不强,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面对"教师教——难,学生作——难"这一现状,细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是导致"难作文"的主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名师在线     
山西省太原市优秀骨干教师。从教22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研究"如何让孩子们在快乐体验中写出真作文""如何让学生们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作文教学体系,以阅读积累为基础,观察体验为精华,活动游戏为兴趣,彻底摆脱动笔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薛峰 《文教资料》2012,(2):47-48
小学生感到作文难,语文教师感到作文教学难,这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打破现状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了解学生作文动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教学要重视计划训练,形成序列性、系统性。训练作文教学,计划是前提,训练是关键,计划要在"察儿童之能力"的基础上制订,训练以"行基本之练习",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这样,作文难的状况一定会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作文难,一碰作文心就烦",已成为一些学生的顺口溜。许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咬笔杆子冥思苦想,由于没有生活经验,对事物缺少情感体验,的确让人心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顺应孩子的天性,发动学生各个器官,创设实践现场,参与生活实践,做到五个"立足",让学生轻轻松松作文。  相似文献   

6.
<正>要让学生写好作文,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首先要让学生"会写"作文———也就是作文要先"入格",按一定的作文格式写。在"会写"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作文写出"新"意———也就是作文的"出格"。一、引导"入格",让写作文不再难1.告诉"要领"这是一个教师"导"的过程。教师给学生讲清楚各种作文体裁的写作要领,强调作文的格式,对写人、写事、写景的作文进行"入格"训练。以写人的文章为例,  相似文献   

7.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这是同学们爱说的一句口头禅,道出了同学们写作文的烦恼.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之"炊"的"米"就是作文的材料.同学们觉得"作文难",常常是因为写作时没有丰富的、新颖的材料.那么,作文中丰富、生动的材料从何处来呢?……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难"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成效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应当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查找问题出现的根源,从而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突破作文教学的困境。一、"作文教学难"现象的成因分析(一)写作素材不足让作文教学成为无米之炊。对于许多高中生而言,作文写作中生搬硬套案例、编造素材的现象极为普遍,这就造就了诸多"无病呻吟"的文章。这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令许多师生苦恼的难点。每提到作文,学生难、教师苦。学生难,难在"无材可取、无话可说、无情可发",难以下笔;教师苦,苦在学生作文"空洞无物、废话连篇、枯燥乏味",苦无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良方。于是,作文教学便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研究探索的主要课题。那么,面对这一难题,语文教师该如何去做好呢?一、抓好入门,激情引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  相似文献   

10.
黄琳 《学子》2014,(9):18
正当今的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可谓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新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如何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让学生喜欢写作,这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我是这样逐步指导的:一、丰富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要让作文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享受,这似乎很难。因为作文教学一直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难在何处?难就难在一个字:"假"!如何教学生选材写好作文呢?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这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也是一种习惯,需要练就,教师的作文教学应该抓住这一症结,为孩子的作文铺就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他们对作文普遍存在恐惧心理,一提到作文就脑子一片空白,认为写作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及,感到无从下手。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3.
<正>"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让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深感任重道远却又举步维艰的是"作文教学"。因为,作文课往往是高耗低效,甚至无效。"作文"成了学生头上的"紧箍咒",老师一说作文,他们就胆战心惊,头痛欲裂。  相似文献   

14.
<正>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以及学生作文时,如何让作文有"情",是老师和学生一直都追求的。那如何让作文有"情",让读者感动,让阅卷老师给分呢?首先,大家应该明白,作文就是用形式征服材料、使材料获得完美形式的过程,同时这材料中含情,这过程中渗透情感,只有这样,作文才是上乘之作。其次,要避免一味为情而情的现象。真挚的情感还不足以构成好文章。还要让这"情"有式,就如艺术的神奇在于形式化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怎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5.
材料作文对标题的要求是"自拟",这就为广大考生"秀"出自己的写作实力和特长提供了一方平台。为了帮助考生擦亮这文章的"眼睛",本文以2012年高考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文为例,谈谈材料作文如何拟题。一、记叙类文章的拟题1.以人物为题。这种方法很像舞台上的"亮相",大幕一拉,人物闪亮登场。它让阅卷者第一眼就知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可是作文很难,特别是小学生作文更难,因为他们才开始写作文。因为难,学生写作大多是"为作文而作文",老师的教学则变成了"为高分而作文"。为了让学生得到高分作文,每次作文训练时,很多老师都喜欢弄两篇"下水作文",因而,越来越多的学生作文言辞相似,大意相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有些老师还教学生背优秀作文,考试考到了照着葫芦画瓢,致使假大空作文、"克隆"作文泛滥成灾。如何做好作文教学工作呢?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我有些困惑,通过实践摸索,我对小学作文教学有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名在农村执教过语文的老师来说,一提起作文,我就会想起学生写作文时愁眉苦脸的样子,因为学生普遍不爱写作文,可以说老师教得难,学生写起来更难。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如何让农村的孩子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及反思和不断摸索,我在教学实践中渐渐有了一套可行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重大难题。对教师而言,难不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而言,更是"谈作色变",让原本轻松愉快的课堂平添了几分不安和困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生活面极其狭小,生活阅历更是匮乏,写起作文来,便会感到无从下笔,诸如内容贫乏、无话可说、东拉西扯等现象,让人读后味同嚼蜡。如何开展有效的作文教学,实现由"谈作生畏"到"轻松习作"的转变,成了师生们共同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这节作文课,教师出示"下水作文"与学生一起交流,让学生体会如何积累生活体验,捕捉生活中的好素材,创造性地进行材料"加工",塑造饱满形象,表达真情实感,我觉得很有价值.正是这篇"下水作文",激起了学生的热议,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可见,下水作文不失为写作指导的一种很有实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林泰山 《考试周刊》2014,(60):49-4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兴趣。学生若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注重练笔写作,"作文难"的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那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呢?文章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