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申遗成功后,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扬州运河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在扬州运河文化遗产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扬州运河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利用与开发现状,提出了加强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保护、丰富遗产保护与展示手段、积极开发游客参与性项目、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深化运河城市间合作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下运河文学的创作中对于历史书写的思考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将运河与故事简单捆绑,重在写故事写人物,而忽略了运河与人物性格、命运等诸多可能性的关联;另一种是将运河作为文本叙述的内生动力,同时汲取丰富的史学滋养,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全新的思考历史的方式,更好地处理了运河与地域、历史人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运河历史文献资料十分丰富,现存与运河相关的专门著作有上百种之多,史书、方志、政书、类书、档案、笔记、文集、小说、民间文献、外国文献中,也存有大量的运河及区域文化资料。认真搜集整理和研究这些资料,对运河学术研究及其运河历史现实作用的认知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运河文化基因和基因谱系,笔者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将运河的各种文化纳入有序的文化谱系之中,厘清了各种运河文化与运河的亲缘关系,同时也给出了运河文化与非运河文化之间的划界;第二,根据运河文化基因谱系的生成逻辑,提出了运河文化的三种基本保护措施:运河文化基因保育、运河文化基因植入和运河文化基因嫁接,从而使运河文化的不断“繁殖”而丰富和发展运河文化,以文化的再生促进运河文化的保育。  相似文献   

5.
张强教授新著《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是一部用时20年之久才完成的鸿篇巨制。全书体制完备,内容丰富,体大思精,考辨翔实,具有很强的学术创新性,是运河与漕运研究方面的里程碑式著作。  相似文献   

6.
陈隆文 《天中学刊》2010,25(4):93-95
明清时期,中原运河是封建社会后期经由中原腹地沟通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水系的水上通道,是京杭大运河的辅助通道。卫河构成了明清中原运河的北段,贾鲁河——沙颍河——淮河水系构成了明清中原运河的南段。明清中原运河沿线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正各地有丰富的运河遗存,在历史的进程中,运河的兴废往往与漕运方向的改变联系在一起,漕运方向的改变又往往与政治中心的迁徙联系在一起,因为这样的缘故,许多地区的运河遗存在人为的破坏下或荡然无存,或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乃至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急需抢救和保护。很有意味的是,当黄河流域的运河因政治中心迁徙处于消亡状态时,江苏运河的大部分航段仍保持良好的通航条件,为后人研究运河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这主要是由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京杭运河为运河城市带来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资源,如今,随着运河申遗的提出运河的旅游功能日益被重视起来。文章对聊城段运河的遗产旅游资源、运河遗产旅游开发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聊城段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聊城运河遗产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了聊城发展运河遗产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扬州是古运河的发端之地,是运河沿线最重要的节点城市。扬州段古运河是最古老、原有风貌保存最完好、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最丰富的一段。扬州是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是拥有遗产点最多的城市之一。研究着重于扬州应如何充分利用好运河文化资源发展运河旅游,提升城市知名度,从而打造世界名城。  相似文献   

10.
隋唐大运河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文化最具影响力和最具张力的文化传播交流路线。加强文化遗产资源调查、重点保护、强化管理是切实保护好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运河沟通的不仅仅是南北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南北两岸丰富的文化遗产存在是构成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源泉和精神主体。  相似文献   

11.
运河淮安段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运河申遗的大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梳理和评估相关的文化遗存。历史上的淮阴即今天的淮安与运河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境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关的文化遗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保护,以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偏差。  相似文献   

12.
泗阳县实验小学充分挖掘和弘扬区域运河文化,将运河文化融入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运河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课程类型,推进课程改革,开发出大量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多次组织学生开展运河沿岸历史文化寻访活动,引领儿童感受运河文化,领悟运河精神。  相似文献   

13.
卢永 《江苏教育》2023,(10):73-75
积极推进运河文化进校园,旨在让学生体悟运河文化,培养乡土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小学将运河文化融入学校育人体系建设,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类型,组织学生开展运河沿岸历史文化寻访活动,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领略运河精神,体悟运河文化,提升综合素养,涵育美好品格。  相似文献   

14.
自然的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工的运河则是人类文明的杰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能够与长城并列的伟大创举,首推大运河。开凿运河的初衷,常常是出于经济、政治或军事上的考虑,运河也确实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世界各国人民开凿了许多运河,沿岸的城市举不胜举。运河城市与运河的关系是血脉相连,可以说,运河养育了沿河的城市。千百年来,运河在航运、灌溉、防洪、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沿河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运河还催生和哺育了一批新兴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运河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从本地运河文化出发,以儿童为中心,构建运河文化活态传承理念,有利于探究文化育人方式的新格局。学校可以在对文化育人的内涵价值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构建运河文化活态传承的有效载体,建立支持保障系统,创新文化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16.
无锡段运河历史悠久,聚集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无锡市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走在了沿运城市的前列,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估了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针对性地提出了遗产开发利用的建议:应借鉴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强调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与突出普遍价值,进一步突出工业遗产的特色,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无锡段运河历史悠久,聚集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无锡市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走在了沿运城市的前列,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估了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针对性地提出了遗产开发利用的建议:应借鉴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强调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与突出普遍价值,进一步突出工业遗产的特色,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江北里运河与下河间的区域被称之为里下河,该地区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对于当地幼儿园生活体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一个优越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以课程为核心,依托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运河文化",建设运河文化综合实践基地,将"运河文化"融入学科教学,编写《运河流过我家乡》系列校本教材。同时,建设"多彩运河娃"课程超市,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舞台,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校本研修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张强教授是运河学研究的首倡者,21世纪以来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历经多年耕耘,其新著《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1](以下简称《运河研究》)终于面世。《运河研究》一书共五卷,洋洋270余万字,集众家之大成,第一次全景式地将中国古代运河史铺展开来,并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思想启蒙等角度综论其影响,兼顾大局观瞻与细部雕琢,对新时代运河学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中国运河史是一个大题目,而大题目的展开离不开精妙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