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信息技术》2007,(2):33-33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放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并把它作为中小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3月29日,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话精神座谈会,省教育厅厅长路钢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在师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教育系统要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路钢强调,要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与贯彻落实“三…  相似文献   

4.
朱玉 《吉林教育》2006,(6):21-21
胡锦涛同志前不久就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今天的青少年,明天将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流和中坚力量,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而培养他们的每一名教师,就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5.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顿时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3月18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的文章,他强调:“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人脑、人心。针对大、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中小学德育课程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中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这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作为中学生德育的主阵地——中学思想政治课理所当然担当起了教育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任,发挥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胡锦涛提出以“八荣八耻”为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分组讨论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参加“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的座谈会时强调“: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识水平结合起来。摘自《北京晨报》教育部长周济指出:“八荣八耻”要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9.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13日,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在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话座谈会上提出:“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机融合并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反响之强烈,影响之广泛,正可见人同此心,心同此想。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参加“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座谈会时指出:“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八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于是,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展开各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教育。互联网上,网友们也融入了这一讨论,纷纷发表自己有关的见解、倡议,本刊将网友们的见解略作归纳,以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3月29日,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话精神座谈会,省教育厅厅长路钢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在师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教育系统要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概括精准,寓意深刻。3月12日,教育部在《关于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要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5月19日,中央文明委发出了《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要求要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务必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创新教育途径、载体和形式,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推进中小学荣辱观教育的体系创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适应当前学生张扬个性、注重权利、关注问题的思想特点,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科学设置教育内容。目标要让学生能理解,内容要让学生能接受,要求要让学生能遵守,载体要让学生能喜欢,切实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心动是行…  相似文献   

14.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本刊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在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全省各地各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他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宣传和学习“八荣八耻”的热潮。如何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担负起对青少年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每个政治课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将“八荣八耻”引入政治课堂的重要性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思想道德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勤…  相似文献   

16.
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主席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对新时期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教育部党组要求各地各高校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放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同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渗透荣辱观教育,让教师成为学生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6,(8)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很快在全社会引起共鸣,全国掀起了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高潮。  相似文献   

19.
知耻而后荣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3月14日在看望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时,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部周济部长最近强调:“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