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指颅内动脉的一支或多支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的狭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并发症。在SAH病人中30%-70%可出现脑血管痉挛,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缺血和脑损害,是增加病人死亡和致残最重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SAH导致CVS的机制研究有了一些较新的认识,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腰池引流加亚冬眠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观察病例90例,随机分为持续腰池引流加亚冬眠疗法治疗组(A组),持续腰池引流治疗组(B组),常规内科治疗组(C组),每组各30例,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和病残程度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率40.00%,总有效率90.00%;B组治愈率26.67%,总有效率80.00%;C组治愈率13.33%,总有效率53.33%。A组优于B组(P〈0.05),B组优于C组(P〈0.05),A组优于C组(P〈O.01)。三组分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持续腰池引流加亚冬眠疗法治疗组优于持续腰池引流治疗组.更优于常规内科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池放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腰大池穿刺放液配合小剂量甘露醇降颅压方法(简称腰穿组)和大剂量甘露醇降颅压方法(简称对照组)治疗,观察颅内压变化及病程。结果:腰穿组降颅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病程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腰池穿刺放液配合小剂量甘露醇降颅压方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重要、最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临床上以迟发型脑血管痉挛最常见,多发生于出血后4——12天,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笔者对20例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护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研究血浆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关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ADMA平均水平,第3、7和14天分别为2.3±0.8μmol/L、6.4±1.5μmol/L和14.1±0.9μmol/L,对照组平均为1.1±0.3μ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ADMA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生理过程,水平与脑血管痉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三年来我科治疗后颅窝手术后感染患者8例,在全身抗感染的同时行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22~43岁,平均30.6岁;小脑血肿4例,小脑肿瘤2例,四脑室肿瘤1例,环枕畸形1例。 1.2 临床表现:于术后4~8天发现,均有头痛加剧,以枕部为重;恶心、呕吐3例;发热5例,体温37.5-38.9℃;呼吸困难1例;均行腰穿检查,脑脊液中白细胞150-1000个/高倍  相似文献   

7.
观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实验性新西兰白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浓度变化,探讨它们与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血清MMP-9及VEGF的浓度变化可以作为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作、判断其发展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MMP-9及VEGF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金清东  徐丽 《莆田学院学报》2009,16(5):22-24,51
探讨传统中药蜕皮甾酮对大鼠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血管痉挛的干预效应。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EDS干预组,观察各实验组大鼠24h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局部脑血流量及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大鼠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局部脑血流量下降,基底动脉管腔缩小,内膜皱缩呈波纹状等形态学异常、EDS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好转,局部脑血流量在EDS干预后12h增加,形态学也有不同程度改善。蜕皮甾酮能改善大鼠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学习曲线之间的差异。创新点:本文第一次比较了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学习曲线,得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学习曲线更加陡峭,经过专业化培训更加容易掌握,为初学者提供了指导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120例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20例患者由同一术者实行手术操作,根据突出节段不同分为两组:腰4/5组(组Ⅰ)60例和腰5骶1组(组Ⅱ)60例。每组又分成三个亚组:组ⅠA 1~20、ⅠB 21~40、ⅠC 41~60;组ⅡA 1~20、ⅡB 21~40、ⅡC 41~60。分别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组ⅠA、ⅠB、ⅠC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8.75±17.02)、(67.75±6.16)和(64.85±7.82)min,组ⅠA与组ⅠB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ⅠB与组Ⅰ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ⅡA、ⅡB、ⅡC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7.25±13.62)、(109.50±11.20)和(92.15±11.94)min,组ⅡA与组ⅡB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ⅡB与组ⅡC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例患者出现术后感觉减退(POD),其中组Ⅰ有6例,组Ⅱ有2例。术后磁共振成像(MRⅠ)检查有6例患者有椎间盘残留,其中组Ⅰ有2例,组Ⅱ有4例。术后随访5例患者复发,其中组Ⅰ有3例,组Ⅱ有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腰5骶1学习曲线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的学习曲线更加陡峭,经过专业化培训更加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双腔管引流尿激酶持续注入冲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清除,改善脑水肿,增加脑灌注,改善脑功能.方法:12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钻孔双腔管引流尿激酶注入夹闭开放后连续一定浓度尿激酶冲洗.结果:血肿在短时间内很快清除(3d),水肿体积明显减少,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早期诊断、早期颅骨钻孔双腔管引流尿激酶持续注入冲洗,尽快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周围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资料分析入手,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同时参考了国内外文献,从7个方面对20例诊断困难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容易误诊的原因以及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讨论。对不典型以及特殊原因起病的SAH病人,老年人的SAH、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的SAH病人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的术后护理.方法 2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均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方法,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7例介入手术术后患者,2例手术12h后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1例致大面积梗塞而死亡,1例瘤体再次破裂,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避免弹簧圈弹出的治疗技术使以前无法介入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有可能得到根治,有效的术后护理配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缺氧后脑损伤的机理 ,总结其CT征象 ,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为临床采取及时而准确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经我院临床确诊的HIE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片 4 3例 ,分析其CT特征表现。结果 :4 3例均为足月产 ,生后出现不同程度缺氧体征 ,阿氏评分 3~ 6分 / 1min ,于发病 2h~ 2 2d行CT检查。影像学表现 :4 3例患儿双侧脑实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密度减低区 ,占 10 0 % ;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占 2 1% ,其中 ,发生于右颞部 1例 ,后纵裂池 8例 ;管膜下出血 1例 ,占 2 .3% ,并破入侧脑室。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依靠临床诊断 ,影像检查可以发现脑损害的程度范围及是否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脑组织发生缺氧时 ,随着时间及乏氧程度的进展 ,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因此 ,对临床怀疑及已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上池饮加早期康复治疗对脑中卒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104名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用FIM评定表进行评定后分为两组,一组运用西药常规治疗,一组运用中药上池饮加康复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定。结果:FIM评定对比,显示中康组与西药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上池饮加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比西药组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 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并不困难,而老年人SAH发病早期的临床症状、体征往往不典型,易误诊。本文对20例60岁以上老年人SAH误诊情况进行分析,供临床参考。1 临床资料1.1 以肢体麻木、单瘫或偏瘫为首发症状,初诊为脑血栓的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低钠血症对脑缺血的影响,国内研究的较少,现报告2例。 病例报告,例1,男,27岁,主诉头痛,恶心,呕吐3天。既住无特殊病史。 查体:体温37c,血压16/12kPa,神清语利,眼底视乳头边界欠清,颈部抵抗,克氏征( )双下肢腱反射( ),未引出病理征。腰穿示:均匀血性脑脊液,压力3kPa,白细胞0.54×10~9/L,分类:多核单核,生化蛋白28/L,糖、氯化物正常。血,尿例规、血电解质、肝功均正  相似文献   

17.
正压性脑积水(NPH)又叫低颅压性脑积水、本病多呈缓慢进展。临床表现是精神智能障阻、双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三联症。同位素脑扫描可见特征性改变;气脑造影及颅脑C—T扫描均可见脑室扩大,腰穿检查脑压基本正常。病因:1、原发性:即为原因不明者。 2、继发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颅脑手术或基底动脉硬化扩张,伸展或迂曲变形,还有一些脑部局限性或弥漫性变性病引起。如Algheims症。关于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本文总结了对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认为严密观察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采取有效治疗,预防再出血是必不可少的.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起病突然、病情危重、表现复杂的疾病,做好出血期护理对预防再出血、缓解血管痉挛、改善愈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常见病 ,临床上常因缺乏典型症状而误诊 ,2 0 0 0 .11~ 2 0 0 2 .10月 ,我科共收治了 6 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 ,其中 12例曾经误诊 ,本文就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误诊的 12例中男性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7岁。全部为住院病人 ,误诊时间为 2~ 5d ,后均由头颅CT见蛛网膜下腔或脑池脑裂内高密度影及腰穿获得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而确诊。1.2 误诊情况 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疼 5例 ,神经症3例 ,高血压 2例 ,椎动脉供血不足 2例。痛性眼肌麻痹 1例。2 误诊类型及原因2 .1 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早期使用甘露醇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 .方法 :回顾 10 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无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人 ,分为伤后 2 4小时内使用和不使用甘露醇两组 ,对两组病例前后的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伤后 2 4小时内使用甘露醇的病人中 ,有 19 6 %的病人出现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而未使用甘露醇的病人中 ,出现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比率仅占 6 1% (P <0 0 5 ) .结论 :伤后 2 4小时内使用甘露醇可能更易导致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 .因此我们建议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早期如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 ,应避免使用甘露醇 ,减少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