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家庭德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德育不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也与青少年健康心理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缺失必然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我们应该构建良性的家庭德育模式来促进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德育不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也与青少年健康心理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缺失必然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我们应该构建良性的家庭德育模式来促进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成才成功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已是人生存之必需。文章论速了青少年健康心理培养的意义,并探讨了青少年健康心理培养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心理素质是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不健康心理在青少年当中表现相当突出,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对如何预防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方面的做了几点几点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心理素质是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不健康心理在青少年当中表现相当突出,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对如何预防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方面的做了几点几点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由于处在身体发育、知识和生活经验尚不充足的特定时期,少男少女有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很正常的。然而,一旦发现,则应及时纠正,以免酿成大病。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表现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7.
中学时代是青少年健康心理形成的关键期,拥有健康心理是人一生无价的财富。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传授的现时更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教育,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姚爱武 《班主任》2005,(11):36-37
父母是子女不能随意选择的首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文明的还是粗野的、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父母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孩子受益终身;反之,父母的不健康心理往往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不自觉而又经常地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污染".有关资料显示,79%的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是由家长的不良影响而引发的.家长的不健康心理成为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教育部提出要深化“法律进课堂”活动,切实落实青少年是法制宣传教育重中之重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相似文献   

10.
王利 《教师》2008,(16):55-55
本文从青少年的一系列恶性自杀事件出发,反思了挫折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科学的挫折教育的两方面要求,从自我认知、情绪健康、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人格五个方面分析了科学的挫折教育对青少年健康心理养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非犯罪化思潮影响之下,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趋势在我国已经有所体现,这是对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新突破。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可以在实体法上减少未成年人罪名规定或规定未成年人特殊情形;在司法程序上,则应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与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本茁壮成长,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呈蔓延和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本在列举了犯罪的特点后,分析了犯罪的成因,提出了预防的对策,对未成年人成长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探讨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学校教育或个别教师与少年犯罪之间有无影响关系,采取哪些必要可行的教育措施,防范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亦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指导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运作的仅仅是一些为数不多的司法解释、通知、意见和刑事政策.只是在现有成人刑法理论框架之下附带研究未成年人问题,这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十分不利。国外在关于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上已形成一整套系统完整值得我们借鉴的体系制度。今后应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加快未成年人刑事立法进程,构建完整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并着力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少年法院,打造职业化的未成年人司法队伍。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度发展,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贫困与不平等、弱势群体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反映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智能化特点。本文从一些典型案例出发,分析新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特点,努力探讨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治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基于特殊的生理心理原因而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犯罪未成年人因其犯罪使得未成型的人格体系最终建立不起来,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弱势。整个社会对犯罪未成年人具有不可推卸的保护责任。我国现行的某些法律虽然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有不少规定,然而存在的缺漏很多。树立保护犯罪未成年人的观念,制定系统完善、切实可行的法律是对犯罪未成年人保护的最为妥当最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刑法二元机能观决定了未成年犯"保障机能优先,兼顾保护机能"的缓刑适用原则。在这一视野下,我国未成年缓刑适用运行机制存在立法不完善、调查制度未建立、司法适用不平衡、缓刑监管机制不健全等方面不足,需要进一步放宽缓刑的适用对象、细化缓刑适用情节、规范缓刑适用调查制度、健全未成年犯的监管来完善未成年犯缓刑适用,以此实现未成年犯权益保护和打击犯罪两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犯罪人员文化低、并涉及“黄、赌、毒”等特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不仅有其自身的问题.并且与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氛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应该结合多种学科对其进行分析,形成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保护未成年人成长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少年司法领域,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有其特定的司法职能与价值定位。与新刑诉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相衔接,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适用"新未成年人规定",明确提出"合适成年人"概念、赋予未成年人针对该主体的选择权、拓宽合适成年人行使权利途径等,进步意义显著。但它作为一项新生制度,在法律规定层面出现相关概念界定模糊、权利行使与救济制度设计不当、主体产生与奖惩规则缺失等,在实务操作层面则有律师能否担任该角色等争议,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均须细致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前科制度在预防犯罪、防卫社会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对前科者产生的消极影响更不容忽视,这需要前科消灭制度来平衡和限制其负面作用。我国虽无这方面的明确立法规定,但在今年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免除了未成年犯的前科报告义务,这意味着我国在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立法上已开始起步。当前,在比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