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泰北热水塘村、大谷地华人村华语使用情况和变异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云南方言为当地第一语言,华语使用语域有限,但华语认同度高;吸收其他汉语方言、地区语言的元素,泰北华语词汇在语义和构词法上产生一定变异;语法受到泰语深远的影响,虚词功能弱化,语序逐渐趋向泰语的语序。  相似文献   

2.
《湘南学院学报》2020,(1):76-81
利用能够反映"态度的ABC模型"中三个语言态度成分的11个语言特征,考察泰国北部华人对泰语、汉语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总体来看,泰北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最为积极,对汉语方言的态度最为消极。泰北华人的语言态度受教育媒介语的影响最大:接受单语教育的泰北华人对汉语方言的态度较为消极,汉语普通话不作为教育媒介语的泰北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较为消极,可见接触、学习和使用汉语普通话有利于泰国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汉泰名词重叠式语法功能进行对比发现,两种语言的名词重叠式语法功能相同之处表现在其名词重叠式都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句法成分。其主要不同之处表现在:汉语有能作谓语的名词重叠式,泰语名词重叠式不具有这一语法功能;泰语有能做补语的名词重叠式,汉语名词重叠式不具有这一语法功能;两种语言的修饰语的语序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李灵珠 《家教世界》2013,(8):270-271
随着中国东盟成立,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我国尤其是广西等多数地区兴起了学习泰语的热潮。近年的泰剧热,以及泰国从小学开始普及汉语教学,对具有泰语语言能力的汉语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在多数的泰语课堂上,教师们过多注重的是泰语语言和语法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汉语及中国文化在泰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必要性。本人针对这一状况,阐述在泰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望能引起相关人士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使用汉语的人口分布地域辽阔。同样是汉语,在不同的地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有些差异甚至十分明显,以至于不同地区的人不能用汉语进行交际。这种差异是有明显的地域性的,并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几个方面。在每个特定的地域流行的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特殊性构成了该地区汉语的特点。各地区流行的汉语又几乎都与汉民族共同语(古之通言,今之普通话)有一  相似文献   

6.
泰语和汉语同属于汉藏语系,他们之间在语音、词汇构成方式、语法等方面的异同在帮助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同时也对他们掌握汉语的语用规则产生了干扰.文章通过对汉语、泰语的对比,力图把握对泰汉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避免泰语对汉语的负迁移,诱导泰语对汉语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7.
语言态度评估是语言推广和文化传播的前提与基础。基于双重态度理论探讨华语政策差异与族群身份对泰国和印尼来华留学生语言态度的影响,采用语言态度问卷和IAT范式测量其对汉语和所属国官方语言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结果发现,泰国来华留学生对汉语和泰语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一致,对汉语的评价低于对泰语的评价。印尼来华留学生对汉语和印尼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分离,在外显态度上,华裔学生对汉语的评价优于对印尼语的评价,在内隐态度上对汉语与印尼语的评价相当;非华裔学生在外显态度上对汉语与印尼语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对印尼语的内隐评价高于对汉语的内隐评价。研究表明,所属国华语政策与族群身份影响来华留学生的语言态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研究汉语和泰语之间人称代词的共同点和区别所在,在本文之中,首先概说了人称代词的定义以及人称代词的分类以及组成人称代词的几大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把汉泰语言中进行对比分析,并解释词的性质,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具体描写了汉语和泰语中的人称代词在语义、语法和文化上的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研究汉语和泰语之间人称代词的共同点和区别所在.在本文之中.首先概说了人称代词的定义以及人称代词的分类以及组成人称代词的几大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把汉泰语言中进行对比分析.并解释词的性质。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具体描写了汉语和泰语中的人称代词在语义、语法和文化上的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使用的媒介语主要是英语,本文则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论文认为在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零起点阶段泰语辅助汉语教学优于英语辅助汉语教学,本文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方面泰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特殊的语法句型的相似性,另一方面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情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泰国曼谷华人的华语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语在泰国是一种服从于主体民族语言和化而又自成体系的语言。曼谷华人的华语观是由华人在泰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决定的,在情感价值和实用价值上存在长期形成的矛盾心理。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需要给泰国华语的学习和使用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泰语教学和泰国的中文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兴衰和发展,实际反映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史。从公元1至15世纪,两国的交往主要靠"重译",即通过第3种语言转译。直至公元1578年明朝政府在四夷馆中开设暹罗馆,中国才有了官办的泰语教学。20世纪成立的南京东方语专是近现代中国泰语教学之滥觞。泰国的中文教学始于阿瑜托耶王朝时期,二战以前泰国华校亦是照搬中国学校的办学模式。二战以后泰国政府限制中文教学,致使泰国通晓中文的人才出现断层。中泰建交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催生了中国的泰语教学和泰国的中文教学的迅猛发展,具体的调查数字说明中泰双语教学的蓬勃兴旺,由此反映并进一步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泰国华文教育有其历史渊源,泰国汉语教育与汉语推广现状发展蓬勃。教学大纲的统一化制定和汉语教育师资的本土化建设是汉语推广的两个核心问题。探讨泰国汉语教育与汉语推广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将为泰国的华文教育事业与我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汉字中存在由一个声符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符构成的形声字和一个或两个形符同两个声符构成的形声字,清代学者开始把它们统称为多形多声字,并有肯定派和否定派两种观点。系统分析《说文解字》中全部77个多形多声字,发现所谓"多形多声"说的提出,是许慎没有充分注意到汉字形成的层次性或者把其他结构的字当成形声字而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应当否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语言关系要求不同的汉语教学模式,按照一定的语言关系调适汉语教学结构成为一种必然。面对语言接触影响下的语言关系现状和发展规模,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应作出调整:利用语言借用成分、剖析语言结构混合现象、消除语言中介的影响、提高语言简化程度和语言转换速度,以此促进汉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泰国高校汉语专业的泰籍教师现状,并对这些高校当前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以及教材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点意见.同时,介绍了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开办汉语硕士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接触看英语借词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词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英汉语言接触对汉语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莫过于外来词的借用与吸收。借词的使用丰富了汉语语言,使汉语表述更加方便,简洁;同时,也对当今汉语词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语借词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汉语词汇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英语与汉语思维对武威市凉州区第三学段小学生英语句法学习中发音、句子表达方面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下所产生的语言迁移,同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中介语在中国式英语中的重要定位,对学生英语句法学习中的中国式英语采取宽容的态度,合理利用中介语理论,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纠正学习者的中国式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以利于他们克服句法学习中汉语思维的干扰,提高他们英语句法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泰国素攀府甘娜苏中学高一到高三大约200名泰国学生为期一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汉泰语音进行共时平面上的静态对比分析,并结合《汉语拼音方案》,对泰国学生的主要语音偏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试图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第一手田野调查的材料,对泰国清莱和中国澜沧跨境民族拉祜族兼用本国通用语的现状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二者的共性与差异。从比较中得到以下三点启示:1.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兼用通用语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2.兼用语的比例存在一个合理的"度"。3.学习通用语从幼儿园阶段抓起,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