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莫扎特K309《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莫扎特运用奏鸣曲式结构创作的相关技术与特点。  相似文献   

2.
董魏魏 《学周刊C版》2014,(2):220-220
本文通过对莫扎特K309《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莫扎特运用奏呜曲式结构创作的相关技术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熠 《文教资料》2007,(12):121-123
通过对奏鸣曲、交响曲的简述,结合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分析,说明了奏鸣曲在交响乐中的运用,认为这部作品中奏鸣曲式的运用更加确定、体裁更加完善,体现了奏鸣曲对音乐的统一与发展,也体现出人类理性思考在音乐实践中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正>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涉及多种音乐体裁,如交响乐、钢琴奏鸣曲、协奏曲、管弦乐、戏剧配器、歌剧等,其中钢琴奏鸣曲在他众多的作品当中,可谓是贝多芬音乐遗产的重要部份。他所创作的2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永恒的艺术作品。 “钢琴奏鸣曲”是一种用钢琴演奏的套曲,是古曲音乐中常见的一种大型的、多乐章的钢琴作品结构形式。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或由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组成。其中,乐曲的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即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主要依据这种形式,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作品之中,并通过这种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那就是:强而有力,严肃伟大,细腻,幽默,偶而流露出悠静与甜美的诗意。  相似文献   

5.
钢琴踏板在乐曲中运用的是否合理,会为乐曲增添不少色彩.本文以舒曼《维也纳狂欢节》(op.26)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探讨踏板的具体使用方法.运用好踏板让感情融入到实际演奏中,呈现出人曲合一的完美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艺术。分析了第一乐章基本的结构及演奏技法、作品的艺术意境以及做为弗兰克唯一的小提琴作品《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特点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音乐小常识     
【奏鸣曲式】西欧古典曲式结构之一,主要用于器乐曲。是大型器乐套曲(奏鸣曲、重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的主要乐章(通常是第一乐章)的特征,也是“单乐章式的”歌剧序曲与  相似文献   

8.
《第八弦乐四重奏》是肖斯塔科维奇最有代表性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之一。本文以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乐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和声、主题动机等方面的分析,力图了解他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第一乐章“丁零零,丁零零”,一阵闹铃声,奏响了星期天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我连忙爬起来,穿好衣服,走过厨房,见妈妈正在做饭,传来一阵敲蛋声。爸爸也走了过来,我和爸爸一起洗漱。“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首乐章结构类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并归纳该时期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特点,以期为分析与作曲提供有益的分析参考与创作借鉴。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的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C小调op.27No.2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打破了古典奏鸣曲的传统模式,以一种崭新的面孔展示于世人面前。激动思索带有幻想的第一乐章,充满痛苦与忧愁,轻盈、明快的第二乐章冲淡了第一乐章的情绪,一气呵成地把第三乐章中暴风雨般的火热激情推向了巅峰。在该曲的演奏教学中,应该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使演奏的风格准确反映作者的原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阿尔贝托·吉纳斯特拉的钢琴精品——《第一奏鸣曲》部分典型创作技法的分析,主要运用大量的示例对"和音进行"的分析和论述,探究出作曲家的现代作曲特点。《第一奏鸣曲》的四个乐章在不同的角度上可以视作为阿尔贝托·吉纳斯拉创作特点的缩影,立体展示了阿根廷作曲家阿尔贝托·吉纳斯特拉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柴科夫斯基创作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3是世界古典钢琴协奏曲中非常著名的一部,作品分三个乐章,本文从第一乐章的音乐结构、作曲技法、配器特点等入手,分析其多方面的艺术特征,希望为演奏、研究者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1.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常用奏鸣曲式写成。第二乐章慢板,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多描写生活体验和感受,或是哲理性的思考。第三乐章快板或急板,常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比较生动活泼,反映人们的休憩和娱乐。第四乐章是终曲,常为快板或急板,描绘生活风俗的场景和群众欢庆节日的场面,表现愉快、乐观的情绪。2.交响组曲。19世纪末叶,作曲家根据文学题材构思或根据戏剧、歌剧、电影的音  相似文献   

15.
《行星组曲》第二乐章——金星,在乐器编制上木管组仍沿用了四管编制,但去掉了铜管组,同时加入钟琴及钢片琴等色彩打击乐器。从编制上看,不难发现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火星》的那种粗犷、气势的庞大形成鲜明对比。木管组的四管编制和色彩打击乐器的加入,进一步说明此乐章音乐的柔和及色彩的丰富。正是这种柔和的音响与丰富的色彩,给人带来一种和平、宁静的联觉想象。  相似文献   

16.
<正>乐队协奏曲是协奏曲发展史稍晚出现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没有独奏、只有乐队部分(弦乐队和通奏低音)的协奏曲。而提到20世纪最具代表意义的乐队协奏曲,除了巴托克于1943年创作的《乐队协奏曲》外,卢托斯拉夫斯基的《乐队协奏曲》被认为是继巴托克之后这类体裁中最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由三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为序曲,庄严的快板。第二乐章为随想曲,夜与歌。第三乐章为"帕萨卡利亚,托卡塔与赞美诗"。基于第三乐章篇幅规模比较大,本文只分析前两个乐章。  相似文献   

17.
导入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运用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于预定的教学程序和轨道的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某种启发,点拨,诱导.导入并非可有可无的附属物,而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8.
刘学君 《学周刊C版》2010,(8):106-106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9.
许多音乐评论家对贝多芬的《黎明》这首奏鸣曲极为称赞,认为它是一首欢乐的生活颂歌,是《第六(田园)交响曲》的先声。如果说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8是《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步重大的准备的话,那么Op.53是明显的第二步。在第一乐章和最后乐章中,时代的鲜明轮廊是十分清晰的。巨大的尾声几乎相当于  相似文献   

20.
《第九交响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创作交响曲中的最后一部,在创作《第九交响曲》时布鲁克纳的身体状况已经开始恶化,而在这期间其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修订之前的交响曲,所以导致《第九交响曲》最终只完成了前三乐章和第四乐章的草稿。本文通过对这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乐队写作技术进行分析,力求从其精湛的技法中挖掘出其创作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